T生在成都,兩歲多時,在我即將來美讀書時帶他回去過一次老家。2008年聖誕節前,我在離開家鄉11年後首次回四川東部的老家。 這次回去的也是是帶T再去回去體驗老家山區的生活,文化,感受家鄉的氣氛。
11年前那次回鄉,他早已沒多少記憶了,前幾年唯一還有的一點印象的是坐一種特別顛簸的車子(農用四輪車)。那次也是十二月,天氣很冷。晚上到的達縣火車站,然後叫了一個出租車直接開到鄉場口上,到達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2點了。因為鄉場上山到家還有5公裏崎嶇不平的機耕道。我的叔叔就用他跑運輸的華川四輪車送我們這段。車子在坑坑窪窪的機耕道上顛簸得就跟篩糠一樣。現在這條機耕道意境成了水泥路了,雖然很窄,但是不再顛簸了。
在走之前就跟兒子簡單說了老家近似於原始的生活方式,他已經有了思想準備。熟悉的人(爺爺奶奶曾經在美國和我們同住兩次),以前在照片上看到過的家裏的樣子,沒讓他感到陌生。沒有了電腦,沒有電視因為信號問題也沒什麽看頭,更沒有暖氣空調等,唯一的取暖方式就是坐在火爐邊烤火,似乎生活一下子從現代回到了原始。兒子很快就適應了這種坐在一家人坐在火爐邊擺龍門陣的生活,也習慣了往火塘裏添柴,習慣了夜裏隨身攜帶手電筒。白天有時跟著我在附近轉轉,碰到熟人就教他根據輩分怎麽稱呼,馬上就會用比較標準的家鄉話招呼並問好。聽到他們對孩子讚美的言語,頓時覺得這趟回家目的算是基本達到。
我知道這樣的生活他肯定有很多不習慣的地方,但是他忍住了,並在努力適應這種簡單的生活方式。可能與他參加過兩年boy scout的訓練有關。 有幾次我帶他步行5公裏到鄉上的網吧讓他用一用電腦,他似乎也沒什麽興趣。無論是在家裏和家人(姑姑,表姐表弟等)相處,還是在親朋好友的酒席飯桌上,似乎都已經成了一個地道的山裏人了。他和我在家一共住了九天。一周以後,他媽媽帶著妹妹也從城裏的外婆家來了。因為不習慣,他媽媽情緒低落,T還安慰她,說“為什麽不喜歡呢?這是爸爸的家,也是我們的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