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竹子、竹影

(2009-08-26 01:56:57) 下一個


《竹子、竹影》 作者:夏子

                    

         竹子、竹影

今天收到朋友的一打翠竹照片,讓我看了出神,不知怎樣來形容它的美。朋友喜歡攝影,看過她拍的很多攝影作品。我稱她為第一流攝影師。今天又一次欣賞了她拍的竹畫,不由得心馳神往,贊歎不已。朋友要我為她的照片寫幾句,我怕寫不好,因為是閉門造車,怎能傳神寫照,繪聲書影呢,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說真的,曾經看過千朵萬朵的花,也寫過千字萬字的贊頌花的文字。唯獨沒有正麵凝眸過勁節青高,葉似劍鞘,竹香竹笑的竹子。

再次打開照片,細細凝神, 目不交睫,把它們放大至最大倍數,如身臨其境一樣觀山覽竹。此刻心中突然想起古人畫家鄭板橋的《墨竹圖》,即竹影圖。那些滿圖皆節,僅數片葉,堅勁挺拔,氣勢衝霄的水墨竹畫。鄭老畫家一生愛竹、畫竹、詠竹。他有句名言:“凡吾所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鄭老借竹抒情,托竹言誌,留下了許多廣為傳誦的詠竹詩篇。再看看眼前朋友拍的竹畫,一節複一節,千枝攢萬葉,也是有節有香有骨。每幅照片深動地表現了她対竹的一往情深,熱愛自然,感悟生活,在自然生活中獲得創作靈感,獨創意象。她的每一幅竹照激示了竹子節操傲岸的神韻美。我借著朋友的美畫也深諳了竹之堅貞高潔的象征意味,想把竹子成為自己筆下的寵物。

為了尋找対竹子、竹影的感覚,我騎車來到離家附近的一片小森林處。很久沒來這裏散步了,記得最後一次來,還是去年深秋時看紅葉的時候。為此也寫過一篇《東京深秋之美》。一晃快一年了,四時的変化是最快的,春去夏來……

此時正值白晝,驕陽似火,白晃晃的太陽光像無數支金箭閃動,刺得人睜不開眼,熱得人頭腦發昏。天気好似迅風暴雨前的毛熱那樣難當。可樹林裏四野蒼翠欲滴,滿目淌碧瀉綠。沿著蜿蜓曲折的小徑,在小樹林中逶迤而行, 周圍看不到一個人影。隻有林中幾隻知了興奮地鳴叫不停,唱著樹影小調。

忽然眼前一亮,不遠処出現了一片竹林。竹子不太粗,但亭亭玉立,嫋娜多姿。竹葉宛如一叢叢蜻蜓的翅膀,在夏日的陽光下跳著多姿的舞蹈,沷灑在竹葉上的陽光,像透明的遊魚嘩啦啦地流瀉我的身上。哦, 這個白天是屬於竹林的。

耀眼的陽光把一盤盤竹影,沷到腳跟前,穿過竹隙湧進林中,濺在地上,染著葉尖飄落的夜露浸潤的濕漉,泛出點點粼光。使得那些向下在路麵上的竹影,或似團團荷葉,或似串串荾藤,或是葦荻紛然,如一齊遊移在浮光耀金的海波上。再靠近一棵微搖著的翠竹定神覌注,竹子的尖影蘸著樹色成墨綠。此刻我又想著電腦屏上的綠色竹影。朋友說照片是在京都一座靠海的飣林裏拍的,多麽相似,眼前仿佛聞到了一股竹葉散發出的海潮気味,我的心情不由自主地蔥鬱起來,思緒也沉浸在幻想的深處……

記得竹子是花木中“四君子”的一種。人們把梅蘭竹菊以“君子”相稱,其實是將花木人格化了,將花木的自然特征與人的美好品德結合了起來,賦於其品格生命。千百年來“四君子”以其清雅淡泊,幽芳逸致,風骨清高的品質,為世人所鍾愛,也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而君子中竹的絕妙處,在於虛心勁節,遭霜雪而不凋,曆四時而常茂,風來自成清籟,雨打更發幽韻。饒有“篩風梳月帶雨斜”的特色,剛貞不俗。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來比喻文人的気節。竹更代表了一種品貭修養,它的特點可以彎曲,顯示了順從和遷就,同時又標誌著忍耐的力量。很多的文人宅院都喜在庭院中植竹觀賞。宋代大詩人蘇東坡也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名句,由此可見古人喜愛竹的程度之深。竹子也是中國、東方的象征。

竹子最美,美在竹的影子。看景生情,悅目賞心。想起故鄉的住房窗邊 栽著幾根翠竹。每當月色空明,竹便將它的影兒勾勒在窗破璃上,有時從窗欞縫間鑽進房裏來,爬在我的書桌上,調皮地和我嬉戲作樂。每當我困倦入眠,竹影子友好地蹁到我的枕邊,輕撫著我,把一片柔情,澆入我甜絲絲的夢裏。竹影是嫵媚的,也是多情的。當我被塵世煩腦糾纏得不能安然入夢時,竹影子黙黙地守著我,送我一杯恬靜,一杯安寧。多麽想緊緊地將窈窕的竹影一把摟在懷抱裏,不放它隱去。

天穹一聲雷嗚,把我從沉思中驚醒。盛夏的気候就是這樣風雲突變。天下起雨來,空気開始透著心涼,竹子隨風輕柔曼舞,吹出一陣陣沁人心脾的風來,我已不感到悶熱了。被密密細雨打濕了的竹林,宛如一片綠色的長毛羊群,搖晃在天空的雲影下。

回到家打開電腦。美麗的竹子、竹影再次跳入眼簾。

竹子,無論在陽光下、雲雨中、屏幕前,在我的心中、眼前、筆下,始終顯示出一種堅韌不拔,超凡脫俗的美。竹影,更顯示了一種朦朧、微妙,使人難以捉摸的空靈之美。竹影不是實在的竹,卻比竹子本身更有神釆的風韻。竹影是大自然造就的藝術品,是光雕琢出的藝朮品!! 

   【照片選自愽友攝影作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