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學習了眾多科學和哲學之後,並從我的人生經驗裏總結出來的一個我覺得正確有效的哲學觀點。至於我是否按照這個觀點行事,比較難說。人在心靈的各個角落,一定有不同的想法,它們伺機發力,影響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所以不一定那麽清晰,按照不完美哲學也不可能那麽完美按照理論進行。但至少在清醒的情況下,盡可能以此為宗旨。
這個想法有我獨創的部分,來源有兩,一個是我讀的量子力學,一個是神親自對我所賜。對於神賜這一點是真的哦,不是虛構,後麵再談。
當然,類似的觀點很多人都有,他們可能沒有學過量子力學,也沒有得到神賜,但他們也領悟到了。
但正因為我有量子力學加持,並有神賜,所以我就覺得這裏有我獨創的部分了。
首先,量子物理裏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原理是測不準原理。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事情裏有兩個指標(多個簡化),它們平時看起來互不幹涉,你可以把兩個指標都測量得很準確,但是過了一定程度,就不是這樣了。你對其中的一個指標測量得越準確,另一個就越不準確。想要把兩個都測量準確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說,不完美不是我們努力不夠,而是在本質上不可能。不了解這一點的人會有一種錯誤觀點,有的時候覺得隻要自己努力一定會完美,有的時候認為自己之所以不完美,就是不努力。
(當然,如前所述,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果的。但過了一定程度之後就是不可能的。這個度是多少,因人而異。可以通過努力提高這個程度,但也不是無止境。你也許覺得我有點狡辯。但我說的話,都是有根據的哦。)
不完美哲學的內容“主要”是:(因為說這個話也不會是完美的,所以加了“主要”)
1: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達到完美,你在一件事情或一個事情的某個方麵上努力追求完美的時候,另一件事情或事情的另一個方麵就會越來越變得不盡人意。
2: 在一個方麵越是接近完美,在另一個方麵就越是很差勁。
3: 在一個方麵不可能完美,除非另一個方麵毀滅。因為毀滅很恐懼,我們不會讓它出現,因此完美也不可能出現。
4: 一個方麵越接近完美,進一步美化就越困難,因為另一方麵的不完美造成的阻力越強。
人文學裏有類似的內容,如老子的哲學和禪學。但大多數人不知道它們同量子力學的關係,知道了也沒有給予充分的理解。這很遺憾,這些內容不是聽聽就好,而是應該細品,常品,“入心、入腦、入魂”。你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會因為這個哲學而釋懷,也會更有辦法處理。
我這樣強調,也許你也能開始感覺到,量子力學的這一個重要原理其實也是人文學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原理。老子在很遠的時候、禪師在較遠的時候,我們平常人在最近的時候,所領悟到的東西,都有量子力學為基礎,量子力學也把這個原理的本質揭示得更為清楚。這也不奇怪,自從宇宙大爆炸以來,量子力學就在那裏左右著宇宙的演變。
為什麽會和禪聯係到一起呢?因為可以這樣想。如果要把一件事“說得”很清楚,也就是“說得”幾近完美地話,一定有什麽東西沒有說,不能說,或說錯了。因此禪師說:“不能說,一說就錯”。說隻能說能說的,還有說不出的,或隻能說的一部分,不全麵,不全麵就是曲解。一個方麵說得越清楚,另一方麵就越被忽視,越錯。
我這個不完美哲學,強調太多,也會出錯,比如對年輕人可能會誤導,讓他們覺得努力沒用。所以,什麽事,都不能說、不可說、一說就錯。
但是身為人,我們還是要交流,錯也得說。但要記住,我每說的一句話,尤其是你認為最有道理的一句話,肯定有什麽東西不對,沒有說。
這這個前提之下,我們繼續說。
生活中有類似箴言,如:水至清則無魚。水清對於喝水是完美的,但對養魚則不是,魚需要養料,是我們不願喝到肚子裏的。
但是這是在一定程度之上,在這之下,各種事情或事情的各個方麵都可以被完善。汙水或有毒的水既不能喝也不能養魚,消毒或去汙到一定程度之後我們才能談喝水與養魚的反向關係。說話也可以講到一定程度,在那個層次之上才有不可說的講禪。這個程度的掌握,是個學問。講學(或人生)的目的是盡量提高這個水平,但也要知道到了這個水平之上,就不能全麵提高了。
我們首先從不完美原理導出一個引理。
引理1:極端的東西一定有錯誤的成分。
美國有兩黨,他們有不同的理念和訴求,在一定程度之下,可以多方麵滿足。但到了一定程度之上,就不能了。極端的兩極都是錯誤的。
忠言1.1: 不要成為極左和極右。極端之所以令人討厭不是因為它的正確,不是因為它忠言逆耳,而是因為它的錯誤。
當然,如果什麽東西,不允許你遠離極端,非要拉你走上極端,或者要鏟除非極端,那你就要極端地反抗。
引理2,也叫不完美哲學的存在定理:唯一應該接受的極端就是極端反抗要求你隻能接受一種極端的極端。當一種極端不允許你去保持非極端的時候,你隻能堅決地,也是極端地反對這種極端,因為這關乎你想不極端,做一個“不完美”主義者的存在權利。
想不極端很難,因為極端比較簡單,不用找平衡。另外極端也能讓我們發泄情感,找到同路人。更能讓人覺得找到了真理。極端也會讓你找到很多朋友,比如極左群,極右群,在那裏人們每天發幾百條幾千條同樣的話,互相打氣,互相鼓勵,形成一個舒服的回音房。但是越是在一些方麵極端,越是在另一些方麵錯誤。要讓自己了解這些正確和錯誤的方麵,找到合適的平衡。
不極端隻是一點或一線,而偏離這一點則是一大片,也就是麵積區域很大,這就如我們中國人熟悉的陰陽雙魚圖,不極端的是中間的S線,這樣一條線的麵積是零,兩邊黑的部分和白的部分的麵積都比較大。因此大多數人一不小心不是在這邊,就在那邊。人們都屬“極端”,但輕重不同。如果把不太嚴重的20%歸為不極端,則有80%極端。
這就引出人們常說的“80-20”原則。
定理1: 世事遵循20-80原則,對任何一件事都隻有20%的人對它理解得比較正確,80%偏頗。俗稱20-80原則。
你在分析一件事的時候,要想到隻有少數人的理解比較到位,大多數的傻子會反對你。
測不準原理裏麵的這些互相牽扯的因素,越是緊密,相幹性越大。測不準效果越顯著。比如,兩個不相關的人,他們做什麽沒有互相打擾。但是一起工作的、一起生活的人就不然了。
引理3: 關係越親密,就會越侵犯彼此的個人自由,因此排斥和分離的力量就越強。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莫如男女了,所以講男女講得最多的渡邊純一說:越是整天粘在一起,越會更早分手。
不隻男女之間,朋友之間也是如此。
忠言4.1: 君子之交淡如水。
例: 讒言者必被誅,密謀者必為敵。不要與人走得太近,甚至結黨營私,黑幫火並是最必然的事情。
例: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親密的友情隻能成追憶。在記憶裏好好珍惜就好了。
例: 清官難斷家務事,因為家庭成員密切接觸,家務事裏攪和著不相容的東西。
這樣說,有些人會覺得不完美哲學主義者太冷漠。不是的。不完美哲學主義者更在乎友情的維持。有多少親人、朋友反目成仇,都是因為走得太近的原因。一個無神主義者和一個有神主義者,本來是好朋友,互相容忍,但一旦無神主義者成了有神主義者,卻對宗教的理解不同,這時候兩個人很可能大打出手、互相詛咒。同為共和黨,但一個不支持川普,就會被支持的罵成RINO,比民主黨還可恨。本來彼此不相識還好,成為好朋友,但一個不借給另一個人錢,也會成為路人。反之,保持一定距離,反倒友誼長存。
有些東西不可能同時滿足,比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前麵提到,測不準原理說明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在每一個方麵都達到完美。不了解量子力學的人可能總是覺得,人之所以不完美,就是不夠努力。測不準原理說的是,達到完美是不可能的,努力也不行,因為一些因素互相牽製(當然在一定程度之上。)
所以,我們就要把這個不完美上升到更高的程度,我甚至把它上升到宗教的程度,這就是人的有限性。
正式地說是一種等價關係,不完美哲學(測不準原理)在人文社會學中與另一原理等價,即人的有限性原理。
人的有效性原理:沒有任何人有無限能力,隻有神才有無限能力。
對有限性原理的說明:
1: 沒有人在任何方麵都無限懂,他在尋求一門或幾門知識的時候,就沒有時間和意願去做其他的事情,尤其是,他沒有精力和意願去了解反方麵的知識。也許因為在一個極端方麵的知識以及它帶來的習慣性思維會讓他對另一個方麵的知識討厭或視而不見。
(注:各人的閥值不同,有人在各方麵都不錯,但也不能無限)。
2: 即使一個人掌握很多方麵的知識,但在運用這些知識時,沒有人能同時做處於不同極端觀點的事。
例: 一個人攻擊另一個人的觀點的時候,他很可能對另一個觀點了解不多。極左罵極右的時候根本沒有讀過多少極右的東西,興許讀了之後會成為極右。同理極右也是如此,對極左並不了解。
人不能同時是極左和極右,但可以同時既不極左也不極右。《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傑拉德曾說過:“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是能否同時在頭腦中持有兩種相反的想法,並且仍然保持正常運作的能力”。我認為他說的與我說的是一個意思,至少,平衡兩極,
這也導出對理性感性的思考。
我認為,人們所謂的理性,通常是激情之下的理性。由於某種激情,一個人成了左派或右派。然後開始讀相關知識,開始想用理性思維說話,但看似理性,前提卻是激情。因為他們的理性知識是在激情的指導下做的選擇。一個人喜歡錢的人為賺錢找到各種高大上的理由,一個不想努力賺錢的人就會為不這樣做找到很多理由。在這個角度上,我理解為什麽哲學家大衛休謨說:“理性是,也隻能是,激情的奴隸。”
激情,大多數時候是利益決定。也因此,誰的孩子支持誰,沒看見川普的孩子支持克林頓,克林頓的孩子支持川普的。當官的孩子寫的文章說的話總是替官說話,(我認識的一個寫公粽號的人就是這樣),所以不論是在哪裏受的教育、什麽教育,都不能改變這一點。他們自己覺得說得有條有理,絕對理性,但別人看了都知道這是利益決定。
人的有限性為什麽與宗教有關呢?我的這些想法為什麽說是神賜的呢?我講一個親身體驗。
作為學科學的?,我?直不能接受宗教。這有兩個主要原因:1)教義看起來與科學的內容不同:教義談的是神造,具有隨意變化的性質,尤其是沒有規律可循可以?中?有的神跡;?科學說的是?然規律,是永恒不變的;這?者的思想?法也不同:神要我們要虔誠地信,?科學要我們懷疑?切,並用實驗論證;第?:我認為與神不可能有交流,那些有關神助神選的故事都是編織的,不可信。
這兩點阻礙我有宗教信仰,但是我還是對宇宙萬物的來源和存在懷著?種強烈的敬畏和好奇探究的欲望,我對自然規律的存在敬畏,這些規律自從宇宙大爆炸就存在,沒有經過進化論,為什麽在那裏?我不能想象量子力學甚至直角三角形定理這樣的東西是無中生有的。這???讓我對科學有著強烈的認同和喜愛,也讓我不能成為?個完全的唯物論者。
於是我開始接近禪這樣的合乎自然規律的東西,我把這些理解總結成量子禪和量子斯賓諾莎。
這些思想給了我?定程度的精神滿?,直到有?天,我在從香港中環到尖沙咀渡海的天星小輪上,看著海浪,默默地思索著什麽,忽然?個聲音進?我的腦海,這個聲?說:
?類都是有限的。你們?論如何修?,都還是有限的。當你們離開天國來到?間,就更為有限。?當你的理解有限,能?有限,善?有限的時候,填補這些有限的努力常常是反?的東西,也就是教徒所說的“罪”,甚?是惡。有很多這樣的有限的?,他們被惡充滿,做著惡?。我知道你一直反感“罪”和“救贖”這些詞匯。但我知道,你是真誠的尋找。所以,我今天來指點你,所謂罪,就是你的有限,你一生下來,就是一個敏感脆弱的肉身,你哭鬧,就得到父母的愛護,你發現了這一點,就開始索要更多的東西。你這樣成長,你的有限變成你的欲望,你不斷索要。有些人甚至鋌而走險作惡滿足自己。所有人都是這樣。這樣的有限,這樣的不完美,也就是罪,與生俱來。這不就是有限和有罪的聯係嗎?
這個聲音繼續向我說話,還給我一句經文:No weapon forged against you will prevail。直到砰地一聲,船撞到了岸,我才驚醒過來。
之後我查了一下,這句經文還真有出處。讀者,你說,這是不是神賜的理解呢?
不完美哲學以及人的有限性原理還與另一原理等價,即事物的相關性原理。這在上麵也提到過,但強調不夠。這裏也要上升到原理層次。
一件事情與另一件事情,或者一件事情的一個方麵與另一個方麵看似無關,但到一定程度之上,相關性就顯現出來。
如果不相關,就不會有不完美,因為你可以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完美,互不幹擾。但由於測不準原理,這在一定程度之上就是不可能的了。
天下之事,互相聯係,量子糾纏。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