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思想的遠行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蔡瀾和火鍋

(2023-12-14 00:49:06) 下一個

蔡瀾和火鍋有什麽關係呢?有段時間,我每天翻著油管,不知怎麽的,就被推送了一個香港節目,叫《今夜不設防》。節目由三個中老年主持,人稱四大才子的三個:黃霑、倪K和蔡瀾。那時我還不知蔡瀾是誰。因為黃霑哇哇亂叫,倪K上海口音的粵語模糊不清,我就開始“鍾意”聽這第三個蔡瀾了。他不溫不火,粵語發音清清楚楚(有的香港人說他來自南亞,粵語並不好),又有一種微微的金屬搬宏亮的聲音,對我學粵語是最好的了。我看著他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頭發,覺得有點像日本人,而他慢條斯理的開玩笑,讓人“忍俊不禁”。
當然,後來我知道他是個名副其實的生活欣賞家,鑒賞家,他確實也在日本呆過,我的直覺蠻不錯的。我隨著他的節目看香港美食,去他推薦的飯館吃飯,雖然沒有見到過他,也算是與老朋友約飯了。

那麽這與火鍋有什麽關係呢?說這個之前,我先告訴你,這世間的人,如果歸檔,有各種分法,但其中一種,就是喜愛火鍋和討厭火鍋的人。我和蔡瀾屬於後者。這倒不是因為火鍋不好吃,而是火鍋有令我們討厭的一些特征,沒有一種食品把這些特征體現的那麽淋漓盡致,讓我們這類人對火鍋不是不喜歡,實在要吃也可以,但是能躲就躲,心裏是厭惡的。

難道食物還會讓人有這麽大的反應?對,因為我們覺得,火鍋是對烹調藝術的徹底玷汙,徹頭徹尾地,沒有一點憐憫。首先,火鍋花掉大量食材,菜一堆,肉一堆、海鮮一堆、調料一堆。如果不是吃火鍋,一堆就足夠吃一頓,這不是暴斂天物嗎?這就引出第二:火鍋之所以浪費食材,是因為它的養分,主要是蔬菜的一點點好東西,全都流入湯裏,然後揮發了。這又引出第三,吃了火鍋渾身怪味,回到家裏聞著自己衣服上身上令人作嘔的氣味,真覺得去了趟印度。第四,你可能說了,羊肉燙一下就可以吃了,營養沒有丟失啊,但問題來了,吃客都是業餘,誰能知道火候是什麽時候最好?早把肉拿出來就是茹毛飲血、晚一點拿出來就是味同嚼蠟。這又引出第五,人人都怕誤了最佳時機,所以要時時拭目以待,吃飯成了戰場,目的隻有搶吃。第六,因為不小心就會燙傷,實在不值。第七,大家的話題無非就是快吃快吃,不能停下來喝點酒、抽支煙、聊聊別的,吃完了之後隻留下急急忙忙的印象和身上怪怪的難以忍受的氣味。第八,大喊大叫,空洞無物,吐沫星子下到鍋裏,最劣等氣氛,不夠檔次。第九,沒有廚藝,沒有藝術,人退化到集體獵物的年代。第十,雖然沒有廚師,花的時間也不少,買菜,洗菜,切菜,準備調料,一堆的盤子要洗,累死。For what?太多的不喜歡,不列了吧。喜歡的人一定被我說的氣得要死。

我從前就這麽認為,後來看到蔡瀾這麽說,就覺得有了共同的哲學。他說,如果要取締一種食品的話,就是火鍋。

後來我發現北紀南袁的袁枚,也是我們的同道。他這樣說:"冬日宴客,慣用火鍋,對客喧騰,已屬可厭;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難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問哉?近人用燒酒代炭,以為得計,而不知物經多滾總能變味。或問:菜冷奈何?曰:以起鍋滾熱之菜,不使客登時食盡,而尚能留之以至於冷,則其味之惡劣可知矣。”


回來說蔡瀾,他們三人主持這個《今夜不設防》的時候,也就是五十歲左右。都是有名的才子,恃才自傲,風流倜儻,頭發染也罷不染也罷,都黑黑的。那是我剛“結識”他們時的樣子。黃霑後來主持了一個三個禿頭的節目,後來不知什麽時候去世了,我對他的記憶就留在他那個禿頭節目中的樣子。而倪K,後來得了皮膚病,顫顫巍巍的有些發胖,與年輕時清瘦的樣子反差很大,前兩年也死了。蔡瀾呢,也一頭華發了,但依然梳理得整整齊齊,不再是那個逗嘴的四大才子的年輕老四。所謂的四大才子就隻剩下了蔡瀾,讓人感歎人生。不過,最近有人對金庸和蔡瀾的人品有微詞,我想,人世間存在這麽一係列價值觀點三棱鏡,經過一個,光譜就分出一些赤橙黃綠青藍紫,再經過一些,又純淨了一次。支持拜登特朗普分掉一半,支持以色列巴勒斯坦又分掉一次。如果每次都和與自己價值觀點不同的人割席的話,最後就隻剩下自己一個人。我們隻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同時寬容或不睬別人的不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一個沒有驚豔的老樹 回複 悄悄話 我也喜歡讀他的書。 隻是他選擇無子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