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思想的遠行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蘇格蘭啟蒙運動BY阿瑟赫曼》第一章 新耶路撒冷 蘇格蘭啟蒙運動運動之前

(2023-09-19 18:34:08) 下一個

老白編譯導讀

 

第一章:新耶路撒冷

 

I

 

正如德國的宗教改革主要是馬丁-路德一個人的功勞一樣,蘇格蘭的宗教改革也是一個具有英雄意誌和不懈精力的人的成就:約翰-諾克斯。

 

與路德一樣,諾克斯也在他的民族文化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約翰-諾克斯不妥協、信奉教條、幹勁十足,是一位多產作家,也是一位具有真正可怕力量的布道者。作為一名新教鬥士,他早年經曆了流放、監禁,甚至在國王的大船上被綁在劃船凳上服刑。嚴酷的考驗使他在肉體和精神上都得到了磨練,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他成了約翰-諾克斯,"不畏任何人的人"。從 1559 年開始,諾克斯以一己之力鼓舞、恐嚇和欺壓蘇格蘭的貴族和城市階層,推翻了他們祖先的天主教會,並采納了日內瓦的約翰-加爾文的宗教信條。加爾文的信條嚴謹而苛刻--《聖經》是上帝的真言,《聖經》中的上帝是一位嚴厲而忌妒的上帝,對所有罪人和褻瀆者都滿懷憤怒,個人的靈魂因上帝的恩典而注定上天堂或下地獄,無論其是否有任何善行或慈善意圖--這些信條本身就是諾克斯自身人格的自然延伸。加爾文主義對他來說就像呼吸一樣自然,他教導一代蘇格蘭人自己也相信同樣的東西。

 

最重要的是,約翰-諾克斯想把蘇格蘭人變成上帝的選民,把蘇格蘭變成新耶路撒冷。為此,諾克斯不惜掃除蘇格蘭過去與天主教會有關的一切。正如一位仰慕者所說:"其他人隻砍掉教皇的枝條,而他卻從根部下手,要摧毀整個教皇。他和他的追隨者不僅清除了蘇格蘭天主教,還清除了它所有的物質表現形式,從修道院、主教、教士法衣到聖物和市場廣場上的十字架。他們砸碎了彩色玻璃窗和聖徒雕像,拆掉了唱詩班講台和神龕,推倒了祭壇。在諾克斯看來,所有這些具有數百年曆史的宗教文化傳統的象征,我們稱之為偉大的藝術作品,都是 "偶像崇拜 "和 "撒旦會堂 "的標誌,他稱羅馬天主教會為 “撒旦會堂”。無論如何,偶像從蘇格蘭南部消失了,蘇格蘭“柯克”興起取而代之。

 

諾克斯和他的副手們還將加爾文安息日的新規則強加給蘇格蘭社會:禁止工作(人們可能會因為在周日拔一隻雞的雞毛而被捕)、禁止跳舞、禁止吹管。賭博、打牌和看戲都被禁止。沒有牧師的書麵許可,任何人不得搬出教區。柯克廢除了所有傳統形式的集體娛樂活動,如狂歡節、五月慶典、木乃伊和受難劇。一般通奸會受到懲罰和流放;婚外情通奸意味著死亡。教會法庭(或稱 "柯克會議")用鞭刑、柱刑、棍刑(一種帶鎖的鐵頭盔,將鐵板塞進被定罪的說謊者或褻瀆者的嘴裏)、鴨凳、流放來執行法律,如果是女巫或被魔鬼附身的人,則會被綁在火刑柱上燒死。

 

信徒們為這一嚴酷的專製製度得到了唯一的補償,而且是強有力的補償:直接與上帝接觸。聖餐權,即以葡萄酒和麵包的形式接受基督的身體和鮮血,現在屬於每一個人,無論貧富、老幼、男女。在天主教會,《聖經》簡直就是一本封閉的書。現在,任何人隻要會讀,或者聽別人讀,就能吸收上帝的話語。星期天,教堂的椽子上響起了詩歌的歌聲和福音書的朗誦聲。主的聖餐成了社區的節日,有時會有大量的紅葡萄酒和酥餅(約翰-諾克斯曾主持過一次主日聖餐,會眾喝掉了八加侖半的紅葡萄酒)。

 

會眾是一切的中心。他們選舉自己的長老或長老會,甚至選擇自己的牧師。會眾的長老會負責照顧窮人和病人;為社區的孤兒提供食物和衣物。窮得沒有嫁妝誘惑未來丈夫的女孩可以從長老會那裏得到嫁妝。將柯克家族聯係在一起的不僅僅是對鴨凳或木樁的恐懼,而是一個因對上帝的承諾和選擇感而團結在一起的團體。約翰-諾克斯曾寫道:”上帝愛我們","因為我們是祂自己的傑作"。

 

諾克斯在蘇格蘭創建新耶路撒冷的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宗教改革在蘇格蘭低地紮下了堅實的根基,從最西邊的克萊德灣和格拉斯哥,到卡萊爾和哈德良長城以北,再到東邊的愛丁堡和特威德河畔伯威克,都是肥沃的土地和河穀地帶。在這以北美麗但貧瘠、人煙稀少的高地,它的成功則比較零散。但在受其影響的所有地區,柯克都按照諾克斯烏托邦理想的形象創建了一個新社會。它不僅背棄了蘇格蘭的過去,而且背棄了所有純粹的世俗價值觀,無論其來源如何。諾克斯在 1572 年 11 月去世前的最後一封信中明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所有世俗的力量,甚至是精神方麵的力量,都會衰敗,然而上帝的作為卻永遠不會衰敗"。

 

諾克斯蔑視的 "世俗力量 "支柱之一是政治權威,更確切地說,是君主的權力。也許是因為諾克斯最親密的盟友是蘇格蘭貴族,他們希望看到蘇格蘭君主製被馴服,也許是因為他接觸的幾乎所有君主不是孩子就是女人(英國的男國王愛德華六世、蘇格蘭女王瑪麗、蘇格蘭攝政王吉斯的瑪麗、英國女王瑪麗-都鐸和伊麗莎白一世),他對他們都充滿了不耐煩和蔑視。然而,無論是吉斯的瑪麗還是蘇格蘭的瑪麗王後都離不開他。盡管她們都是天主教徒,但諾克斯代表著一種精神權威,她們需要這種權威來使自己的信仰合法化。當瑪麗王後宣布計劃嫁給她一文不值的堂兄達恩利勳爵(Lord Darnley)時,諾克斯當眾對她進行了猛烈的斥責,以至於她在宮廷眾目睽睽之下淚流滿麵。她還是錯誤地嫁給了達恩利,並引發了一係列醜聞,最終她被推下了王位。到了 1570 年,諾克斯意識到瑪麗在建立新耶路撒冷的過程中不再有任何作用,於是他把她掃地出門,就像遊戲棋盤上的一枚無用棋子。她繈褓中的兒子詹姆斯六世(James VI)取代了她的位置,蘇格蘭著名的人文主義者喬治-布坎南(George Buchanan)擔任他的家庭教師,讓這個孩子在長老會的信仰中成長。

 

諾克斯和布坎南認為,政治權力是上帝賦予的,但這種權力不屬於國王或貴族,甚至不屬於神職人員,而是屬於人民。長老會與上帝的盟約要求他們捍衛這種權力,反對任何幹涉者。諾克斯寫道:"懲罰偶像崇拜和摧毀暴政是上帝賦予'全體人民'和每個人的神聖職責"。

 

這是一種不同於當時任何其他政治的願景。喬治-布坎南將其轉化為成熟的人民主權理論,這在歐洲尚屬首次。布坎南來自蘇格蘭中部的斯特林郡,當時這裏的文化和特色與蘇格蘭高地很相似--事實上,布坎南從小就會說蓋爾語和蘇格蘭語。他先後就讀於聖安德魯斯大學和巴黎大學,與約翰-加爾文和伊格內修斯-羅耀拉(後來的耶穌會創始人)等未來的宗教改革巨人並肩學習。作為希臘語和拉丁語學者,布坎南鮮有人可比。但他同時也是蘇格蘭長老會的奠基人:他曾擔任過蘇格蘭長老會大會的主持人--有史以來唯一一位非專業人士,並幫助撰寫了蘇格蘭長老會的《第一部教規》。不過,他最偉大的成就是 1579 年出版的關於政治權力性質的著作《蘇格蘭人的政府法》。

 

布坎南在書中斷言,所有政治權力最終都屬於人民,人民聚集在一起選舉某個人(無論是國王還是地方行政官)來管理他們的事務。人民總是比他們創造的統治者更有權力;他們可以隨意罷免統治者。"他解釋說,"人民有權將王權授予他們希望的任何人"。我們習慣於把這種觀點歸功於約翰-洛克;事實上,這種觀點屬於一位來自斯特林郡的蘇格蘭長老會成員,他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寫下了這篇文章。而布坎南走得更遠。布坎南寫道,當統治者的行為不符合人民的利益時,每個公民,即使是 "最卑微、最卑鄙的人",都有神聖的權利和義務反抗暴君,甚至不惜殺死他。

 

這是一個強有力的民主公式:民有民治,民治民享。然而,在十六世紀末的簡陋環境中,這也是對無政府狀態的歡迎。在諾克斯死後的近二十年裏,蘇格蘭一直處於無政府狀態,直到瑪麗的兒子詹姆斯六世推翻了他老導師的理論,重新確立了君主製的權力。人民當家作主的夢想就此破滅。但它在教會本身,在蘇格蘭每個教區和省份特有的主教會議製度中留下了痕跡。這是歐洲最民主的教會管理製度。就連牧師也是由會眾選舉產生的長老會選出,而不是由某個有權勢的貴族或領主選出。長老們還向當地的主教會議派出代表,而主教會議又向柯克大會派出代表。這意味著,除了是虔誠紀律的執行者和上帝話語的傳播者之外,柯克管理機構的成員還真正成了人民的代表。

 

毫不奇怪,自治的柯克教會與斯圖亞特王朝等君主的共存並不和諧,因為斯圖亞特王朝聲稱自己的統治權是神聖的。對於長老會來說,統治者仍然是上帝和他的子民,而不是國王。傳教士安德魯-梅爾維爾(Andrew Melville)甚至曾告訴詹姆斯六世,蘇格蘭是兩個王國,而不是一個,詹姆斯作為第一個王國的國王,也是屬於耶穌基督的第二個王國的臣民。詹姆斯六世(1603 年伊麗莎白-都鐸去世後,詹姆斯六世成為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在位近五十年期間,理智地沒有強加於人。他的兒子查理一世開始也沒有這樣做。當查理最終試圖按照自己的意願瓦解長老會,包括強迫它在教堂儀式中接受聖公會的《公禱書》時,他引發了這場爆炸性的民主混戰。

 

1637 年 7 月 23 日星期日,愛丁堡聖吉爾斯教堂的院長按照查理國王的命令,用新的皇家祈禱書開始晨禱。他剛一開始,會眾中的婦女就開始大聲辱罵;其他人則扔凳子,大聲抗議著衝出教堂。隨後幾個月的騷亂迫使愛丁堡主教逃命。在抵抗運動的鼓舞下,大臣、貴族和普通公民於 1638 年 2 月的最後一周聚集在一起,簽署了一份全國盟約。

 

《國家盟約》不僅僅是一份請願書或信仰宣言。它是長老會版的民主行動。它以真正宗教的名義挑戰國王未經同意就製定法律的特權,並申明蘇格蘭人民將反對任何未經自由大會和議會批準的變革。簽名者宣誓維護約翰-諾克斯所創立的信仰,”我們將在有生之年,竭盡上帝賦予我們的力量,捍衛這一信仰......"。

 

成群結隊的簽名者從愛丁堡到鄰近城鎮,再到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人蜂擁而至,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富有窮。牧師們帶領他們的會眾集體簽名。一位牧師寫道:"我曾看到一千多人同時舉起雙手","眼淚從他們的眼中滑落"。在西南部,據說有些人在盟約上簽下了自己的鮮血。

 

到 5 月底,蘇格蘭唯一沒有簽署盟約的地區是偏遠的西部高地、阿蓋爾北部的島嶼以及阿伯丁郡和班夫郡,國王最堅定的貴族支持者戈登家族在這些地區掌握著政治權力的天平。立約運動甚至蔓延到了蘇格蘭人在阿爾斯特的定居點,盡管王室官員拚命阻止,還是有數百人在那裏簽了約。

 

11月,格拉斯哥大會向 "撒旦和反基督者的王國 "宣戰,"撒旦和反基督者的王國 "指的是查理和他的主教們。蘇格蘭人迫使查理發動了一場他既不想要也打不起的戰爭。成千上萬的誌願者湧入了聖約信徒的軍隊,在很多情況下,他們的武器僅僅是鋤頭和鐮刀。然而,他們成功地擊敗了入侵的查理雇傭軍,迫使查理求和。主教戰爭(實際上有兩次,第二次是在第一次短暫停戰後發生的)暴露了斯圖亞特統治的軟弱無力,並促使倫敦議會反過來反抗查理。內戰隨之爆發,最終國王於1649年被處死,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成為護國公。英國內戰將永遠摧毀英國絕對君主製的外衣。一種新的政治理想,即經被統治者同意的政府,已經到來。但它最初的動力來自蘇格蘭的聖約信徒。

 

然而,我們應該記住,聖約信徒的靈感與其說是來自對民主的熱愛,不如說是來自對撒旦的憎恨。正如柯克教會的規則一樣,選擇從來不是問題的關鍵。那些沒有簽名的人往往會被扔到公眾的恥辱柱上或被迫離開城鎮。推動《盟約》前進的男男女女都是宗教狂熱分子,他們準備消滅任何阻礙他們前進的人--國王、主教或半信半疑的鄰居。我們今天與民主社會聯係在一起的東西--思想的自由交流、表達自己思想和觀點的自由、寬容和理性克製的信念--對他們來說毫無意義。

然而,這種狂熱也有兩麵性。一方麵,正如艾肯黑德案後來所表明的那樣,它是個人自由和思想的敵人。因此,後來的蘇格蘭啟蒙運動者蔑視它,並將其視為自由社會的最大威脅--就像今天的知識分子蔑視和懼怕所謂的宗教右翼一樣。但另一方麵,它也是公共暴政的敵人。它賦予個人權力,當權威越過一定界限時,他們可以反抗權威。大衛-休謨(David Hume)本人也曾遭受柯克教會的迫害,他在 1638 年的聖約信徒身上看到了這種特質。約翰-諾克斯的宗教 "使......每一個人神聖化",他在 1757 年向讀者解釋道,"在他自己看來,賦予他的品格遠遠勝過形式和禮儀製度所能賦予的"。

 

這種平等民主精神對蘇格蘭文化的影響深遠而持久。當英國人吉爾伯特-伯內特在 16 世紀 60 年代訪問蘇格蘭西部時,他從未見過這樣的景象。"他事後寫道:"看到一個貧窮的平民如此有能力爭論政府的問題和王權的界限,我們確實感到驚訝。"關於所有這些話題,他們手頭都有經文,而且隨時準備回答別人對他們說的任何話。伯內特還補充說:"這種知識甚至在最卑微的人,即他們的村民和仆人中也得到了傳播"。

 

羅伯特-伯恩斯的說法更令人難忘”男子漢大丈夫”對蘇格蘭人來說,外表和外在形式並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宗教狂熱(如聖約信徒的情況),或道德和思想的完整性--這才是區分非凡之人與普通之人的關鍵。即使在伯恩斯這位宗教懷疑論者和激進分子身上,我們仍能聽到聖約信徒跨越世紀的聲音。

 

盡管我們吃的是粗茶淡飯、

穿上灰不溜秋的衣服;

給傻瓜以絲綢,給騙子以美酒、

男人就該如此。

為了這些,為了那些、

他們的錦衣華服,還有那些;

誠實的人,盡管再窮、

因為這些,他是人中之王。

 

伯恩斯也明白,教育對於塑造內在自我的性格有多麽重要。在這方麵,蘇格蘭長老會取得了對未來具有深遠影響的成就。

 

1696 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托馬斯-艾肯黑德被捕的同一年,蘇格蘭議會通過了 "學校設置法案",在蘇格蘭每個尚未配備學校的教區建立了一所學校。現在,每個教區都要為學校提供 "寬敞的校舍",並為教師支付不少於 100 馬克(約合 60 蘇格蘭鎊或 5 英鎊)、不多於 200 馬克的工資。

 

對於任何一個長老會教徒來說,這一切背後的原因都是顯而易見的:男孩和女孩必須知道如何閱讀聖經。諾克斯最初於 1560 年發布的《教規》呼籲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教育體係。八十年後,議會為此通過了第一部法規。1696 年的法令更新並強製執行了這一法令。結果在一代人的時間裏,蘇格蘭幾乎每個教區都有了某種學校和固定的教師。有些地方的教育肯定相當簡陋:隻有閱讀和語法等基礎知識。但學校是免費的,至少在理論上是免費的。

 

曆史學家們仍在爭論《學校法案》到底讓多少蘇格蘭人學會了讀寫。在這一點上,正如在許多事情上一樣,蘇格蘭高地遠遠落在後麵。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到十八世紀末,蘇格蘭的識字率將高於任何其他國家。一位英國觀察家驚訝地指出:"在蘇格蘭的低地......最貧窮的人一般都被教導識字"。1790 年,在金羅斯郡的克裏希,幾乎每個八歲的孩子都會讀書,而且讀得很好。據估計,到 1720 年,男性識字率約為 55%;到 1750 年,男性識字率可能高達 75%,而英格蘭隻有 53%。直到 19 世紀 80 年代,英國人的識字率才終於趕上了他們的北方鄰居。

 

蘇格蘭成為歐洲第一個現代識字社會。這意味著不僅《聖經》有讀者,其他書籍也有讀者。十八世紀,宗教審查製度的壁壘最終被打破,由此帶來了文學的爆炸式發展。亞當-斯密和大衛-休謨等知識分子不僅為其他知識分子寫作,也為真正的一般讀者寫作。即使是經濟相對拮據的人也有自己的藏書,買不起的書可以到當地的借閱圖書館借閱,到 1750 年,幾乎每個大小城鎮都有圖書館。

 

珀斯郡克裏夫附近的 Innerpeffray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圖書館的借書記錄可追溯到 1747 年至 1800 年。這些記錄顯示,圖書借給了當地的麵包師、鐵匠、木匠、染匠和染匠學徒,以及農民、石匠、采石工、裁縫和家仆。宗教書籍居多,但超過一半的借閱書籍是世俗主題的,其中包括約翰-洛克、法國啟蒙運動自然學家喬治-路易-勒克萊爾-德-布豐以及蘇格蘭自己的啟蒙運動曆史學家威廉-羅伯遜的作品。

 

羅伯特-伯恩斯的父親是蘇格蘭西南部阿洛韋的一個貧苦農民,他教兒子靠扶犁謀生。但他也讓小羅伯特接受了不輸給任何英國紳士的教育,包括學習拉丁語和法語。對於未來的詩人來說,這開啟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雖然我讓校長吃了不少苦頭",伯恩斯後來回憶道,"但我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學者"。他讀的第一本書是當地鐵匠借給他的《漢尼拔傳》和《威廉-華萊士爵士生平》。"華萊士的故事在我的血管裏注入了蘇格蘭的偏見,"伯恩斯回憶道,"這種偏見會一直沸騰下去,直到生命的閘門永遠關閉。"16 歲時,初出茅廬的艾爾郡耕種者伯恩斯已經閱讀了大量莎士比亞、亞曆山大-波普、艾迪生的《旁觀者》隨筆和蘇格蘭詩人艾倫-拉姆塞的作品,以及傑裏米-泰勒的神學著作、傑特羅-圖爾的農學著作、羅伯特-波義耳的化學講義、約翰-洛克的《人類理解論》、幾卷地理和曆史著作,以及法國啟蒙哲學家費內龍的《泰勒馬克》原著。

 

我們會把伯恩斯的案例當作典型嗎?當然不是。但他的故事確實說明了閱讀和寫作是如何很早就融入蘇格蘭社會的,即使在農村地區也是如此。在愛丁堡,圖書貿易是當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1763 年,人口隻有六萬的愛丁堡有六家出版社。到 1790 年,已經有 16 家。造紙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事實上,正如曆史學家阿南德-奇特尼斯(Anand Chitnis)所指出的,"在蘇格蘭國內的製造業中,隻有羊毛、亞麻、大麻、鐵和酒業雇用的人數超過了造紙業"。造紙廠往往是低地農業帶農村村莊和小村莊的唯一產業。位於庫裏(Currie)的造紙廠在開業時為村莊帶來了兩百名新居民。

圖書銷售、印刷、紙張和油墨行業--一係列行業都在為大量識字的公眾服務。1795 年的一項官方全國調查顯示,在 150 萬總人口中,有近 2 萬蘇格蘭人以寫作和出版為生,1.05 萬人靠教書為生。這一切意味著,盡管蘇格蘭相對貧窮且人口較少,但蘇格蘭文化卻天生偏愛閱讀、學習和教育。在歐洲其他任何國家,教育的重要性和基礎都不亞於蘇格蘭。

 

這種態度也決定性地塑造了蘇格蘭大學的特征。正如我們稍後將看到的,它們在創建現代蘇格蘭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它們的根基堅實而深厚。尤其是格拉斯哥和聖安德魯斯大學,其悠久的傳統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中世紀後期最偉大的思想家約翰-鄧斯-司各脫曾是蘇格蘭人,而在巴黎大學被譽為 "哲學家和神學家王子 "的約翰-邁爾則在格拉斯哥和聖安德魯斯完成了他的教學生涯(他在那裏的學生包括喬治-布坎南和約翰-諾克斯)。1574 年,一位觀察家寫道:"在歐洲,沒有一個地方能與格拉斯哥相提並論,因為格拉斯哥匯集了各種語言藝術和科學"。

 

愛丁堡大學和阿伯丁的馬裏夏爾學院和國王學院成立時間較晚,但與格拉斯哥和聖安德魯斯一樣,它們從未像十八世紀的牛津和劍橋那樣成為遙遠的象牙塔或知識的僻壤。盡管蘇格蘭大學規模較小,但它們卻是國際性的學習中心,吸引了來自歐洲新教地區、英格蘭和阿爾斯特的學生(因為隻有聖公會教徒才能進入牛津、劍橋或都柏林的三一學院學習)。

由於掃盲浪潮的興起,這些大學實際上成為了大眾教育和學術學習的中心。1720 年至 1840 年間,蘇格蘭的大學生人數增加了兩倍。通常隻要掌握拉丁語就可以入學,許多學生在教區學校學習拉丁語。大學教育也相對便宜。

 

在格拉斯哥,每年五英鎊的學費是劍橋或牛津的十分之一。這意味著像愛丁堡藥劑師的兒子托馬斯-艾肯黑德(Thomas Aikenhead)這樣的學生更多的是常規而非例外。父親從事貿易、商業或專業的學生比工人或勞工階層的學生更為典型;但即使是這樣,也與英國大學中社會地位較高的地主階級和貴族學生群體形成了鮮明對比。1740 至 1830 年間,格拉斯哥大學一半以上的學生來自中產階級。其餘的許多學生來自社會底層,盡管人數可能不多。

 

十八世紀,工匠、店主和農民的兒子們,有的年僅十三四歲,就湊夠了上大學的學費,與弗雷澤、馬克斯韋爾和厄斯金等蘇格蘭最貴族的兒子們一起聽課。羅伯特-富利斯是一名理發師學徒,也是一名麥芽商的兒子,他在 17 世紀 30 年代利用業餘時間向格拉斯哥大學最傑出的哲學家弗朗西斯-哈欽森以及數學家羅伯特-西姆森學習。哈欽森對富利斯印象深刻,聘請他擔任自己的課堂助手。這種場景在牛津或劍橋是難以想象的,直到維多利亞時代末期才出現。

 

從中受益的也不僅僅是男孩。旁聽大學課程成了愛丁堡和阿伯丁鎮民最喜愛的愛好,教授們也經常開展 "社區外聯 "活動,在學術環境之外為學生們授課。

 

十七世紀五十年代,格拉斯哥大學的羅伯特-迪克曾在一個講堂上向鎮上的男女居民講授自然哲學。19 世紀初,愛丁堡大學化學教授托馬斯-霍普(Thomas Hope)的公開講座吸引了鎮上三百多名思想嚴謹的女士。對於蘇格蘭中產階級來說,教育不僅僅是獲得專業證書或社會地位提升的手段。它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1696 年的《學校法》引發了柯克永遠無法預見的深遠變化--這是亞當-斯密和蘇格蘭後世思想家們深諳社會行為如何產生意想不到後果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斯密在其《國富論》中指出,蘇格蘭的教區學校係統是如何教 "幾乎所有的普通人讀書,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寫字和算賬 "的。今天,我們認識到,識字及其對應的數學運算能力是在複雜的現代社會中生活的基本技能。從這個意義上說,歐洲沒有任何一個社會像十八世紀的蘇格蘭一樣,為 "起飛 “進入現代社會做好了廣泛的準備。

 

II

 

這似乎有些奇怪,因為這一領導地位的不二人選一直都是英格蘭。蘇格蘭人自己當然也這麽認為。早在 16 世紀 90 年代,蘇格蘭人就已經開始對其南方的王國產生自卑感。他們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來糾正這一問題--其中包括以一種奇怪的方式起訴艾肯黑德案,柯克強硬派認為這是對英國宗教文化入侵的一種先發製人的打擊。但是,如果說兩國之間的關係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那麽直到最近也沒有如此失衡過。

 

自羅馬帝國滅亡以來,英格蘭和蘇格蘭就因曆史和地理原因連在一起。它們實際上是孿生王國,誕生於同一時代,來自同一力量。兩地都遠離古老傳統的歐洲文化中心。兩地在十世紀和十一世紀都曾擊退過同樣的外來入侵者--北歐海盜。

二者都是通過鞏固封建國王手中的權力而形成的,封建國王將土地賜予其有權勢的追隨者--蘇格蘭的情況是氏族首領--以換取服從。由於蘇格蘭王室早在 11 世紀就采用了英語(或一種與中古英語有關的方言,稱為蘇格蘭語),蓋爾語被排擠到了文化的邊緣,因此兩者使用的是同一種語言。

 

英格蘭國王和蘇格蘭國王都曾毫不猶豫地利用對方的弱點發動戰爭,以攫取領土和財富。結果,兩個民族長期處於敵對狀態,彼此都對對方充滿懷疑和厭惡。當然,蘇格蘭人被教導要把威廉-華萊士這樣的人物視為偉大的勇敢之心,是他把蘇格蘭從英國的統治下拯救出來。但在英國人眼中,華萊士是一個無情的殺人犯,為了擴大蘇格蘭人的定居點,他燒毀了北部邊境國家的整個地區,並進行了種族清洗。1305 年,華萊士慘遭處決,《拉納科斯特編年史》對此進行了頌揚:

成千上萬的屠夫,三倍的死亡將屬於你:

 

英格蘭人也將從你那裏得到解脫。

蘇格蘭,明智些,選擇一個更高貴的首領吧。

 

同樣,英國曆史將國王愛德華一世(1277-1307 年)視為中世紀最有作為的君主之一,他鞏固了對威爾士和北方的控製,建立了後來大不列顛王國的核心。而蘇格蘭人則認為他是個大壞蛋,是個背信棄義的暴君,他蹂躪了愛丁堡,偷走了蘇格蘭的聖石斯科尼,幾個世紀以來,蘇格蘭國王都是在這塊石頭上加冕的。

 

即使是宗教改革,當兩個王國都放棄天主教會,轉而信奉版本略有不同的加爾文新教時,也未能撫平蘇格蘭長老會和英國聖公會之間的仇恨。隻要有機會,雙方都會迫害對方。但就在 1603 年,王朝發生了意外。伊麗莎白,都鐸王朝的末代君主,未婚先孕、無子嗣地去世了,英格蘭的王位傳給了她的堂親,也就是她憎恨的對手蘇格蘭女王瑪麗的兒子,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現在成了英格蘭詹姆斯一世。在接下來的一百年裏,這兩個王國都由一個王室家族--斯圖亞特家族統治。

 

這段經曆並不愉快。蘇格蘭事務的控製權交給了王室任命的官員,他們按照國王宮廷顧問的要求管理事務。詹姆士國王在懷特霍爾宮殿裏自鳴得意地說:"我用我的筆治理蘇格蘭"。他對蘇格蘭的貴族家族嚴加管教,教導他們順從王室意誌和寵愛的好處,以及自我主張的壞處。

 

他強迫牧師們接受主教的統治,並教導他們的教徒跪拜聖禮。湧入倫敦詹姆斯宮廷的蘇格蘭貴族贏得了需要幫助、貪婪、寄生蟲的名聲。這給蘇格蘭人留下了負麵的印象,一直持續到美國革命時期--這也是蘇格蘭人貪婪、吝嗇的刻板印象的遙遠起源,這種刻板印象一直持續到今天。

 

與此同時,詹姆斯一世和他的兒子查理一世的高壓政策徹底觸怒了這兩個王國,以至於他們奮起反抗。英國內戰既是蘇格蘭人的戰爭,也是英國人的戰爭;1647 年,查理一世在與英國臣民的鬥爭中失敗,他向蘇格蘭人提出,如果他們願意幫助他奪回南部王位,就給予他們宗教自由和國家對他們的柯克教會的支持。蘇格蘭人以驚人的短視和無能接受了這一提議,卻在普雷斯頓戰役中被奧利弗-克倫威爾擊敗。結果,查爾斯不僅失去了他的北方王國,也失去了他自己的頭顱,蘇格蘭人也失去了獨立。蘇格蘭經曆了近十年英國對低地和高地的全麵軍事占領和戒嚴。

 

事實上,奧利弗-克倫威爾成功地做到了一千多年來任何君主都不曾做到的事情。他不僅將英格蘭和蘇格蘭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而且還將愛爾蘭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因為他在1652年對德羅赫達(Drogheda)的居民進行了殘酷、冷血的屠殺,嚇得該島國臣服於他。然而,他的這一傑出成就為他贏得的卻是三個國家後人對他的不共戴天之仇。如果說愛爾蘭人、英國人和蘇格蘭人至今都一致憎恨的曆史人物,那就是奧利弗-克倫威爾。

 

首先承認查理二世為國王的是蘇格蘭,而非英格蘭。他於1660年5月返回倫敦,本應預示著南北王國和解的新紀元。但他決心讓蘇格蘭人屈從於他的意誌,而且是在一個保證會引起最強烈反對的問題上:宗教問題。他和他的父親一樣,決心在蘇格蘭建立聖公會。他選擇的工具是他的蘇格蘭大臣勞德代爾公爵,1667 年至 1680 年期間,勞德代爾公爵幾乎以獨裁者的身份統治著蘇格蘭。這幾年是 "殺戮時代"。用約翰-希爾-伯頓(John Hill Burton)的話說,”東方的暴君從來沒有得到過如此順從、馴服和沉著的大臣"。勞德代爾在西印度群島使用軍事占領、酷刑、處決和苦役來迫使反對者服從。“殺戮時代 ”教會蘇格蘭加爾文主義者憎恨來自倫敦、聖公會和英國人的統治,也憎恨高地人,因為勞德代爾喜歡從親斯圖爾特的高地部族中抽調兵團(被稱為 "高地東道主"),前往西南低地執行盟約。

 

1680年勞德代爾被召回後,宗教迫害和民眾反抗的慘劇仍在繼續,當國王查理的天主教兄弟詹姆斯成為詹姆斯二世時,這一切達到了頂峰。阿蓋爾伯爵等蘇格蘭貴族加入了英國反天主教的陰謀,企圖推翻詹姆斯的統治。

 

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趕下王位,他的新教女兒瑪麗與丈夫威廉-奧倫治取而代之。與英格蘭一樣,"光榮革命 "緩解了舊有的緊張關係和衝突。愛爾蘭教會重新獲得了獨立。威廉和瑪麗廢除了令人憎恨的條款上議院,斯圖亞特家族曾利用條款上議院控製蘇格蘭議會。但在其他地方,新的分裂開始顯現。一些高地氏族,如卡梅隆家族、阿平斯圖瓦特家族、麥克利奧德家族和格倫科的麥克唐納家族,在舊政權統治下繁衍生息。他們非常願意看到詹姆斯二世重登王位。他們對新政權把注意力放在歐洲大陸上的事件感到不滿,因為威廉正在那裏與路易十四和法國人打仗。這就是詹姆斯主義的最初萌芽,其靈感或許不是來自於對善變的斯圖亞特王朝的忠誠,而是來自於對權力中心從愛丁堡轉移到倫敦的抵製。

 

到 1689 年,至少從表麵上看,幾乎沒有什麽變化。兩個王國仍由一個王室統治,各自擁有首都和議會。但兩個王國之間的平衡發生了變化。經濟而非宗教正成為新的爭論焦點。英國已經擁有了一個帝國,它橫跨大西洋到達新大陸,並向南和向東延伸到亞洲。從1660年到1688年,英國船隻運載的貨物總噸位翻了一番。倫敦和布裏斯托爾的商人們學會了將他們的業務從中世紀以來英國貿易的主打產品--羊毛布匹出口,轉向從美洲和亞洲向歐洲其他地區轉口貨物:糖、煙草、胡椒、糖漿和棉花。成本下降、需求增長、倫敦繁榮,議會通過了名為《航海法案》的法律,確保了英國商人對大西洋和亞洲市場的控製。為了保護與美洲和亞洲(不久將包括印度)的貿易聯係,以及與非洲的奴隸貿易,海軍擴充為世界上最大的海軍。英格蘭銀行、皇家交易所和貿易委員會等一批新機構將英國商業日益增長的財富轉化為整個國家和政府的財富。英格蘭比蘇格蘭更富有、人口更多、政治更穩定,正在成為歐洲新的超級大國。

 

相比之下,蘇格蘭的傳統經濟已經達到了極限。無論是低地還是高地,都仍然依賴於領主和佃戶之間的古老紐帶來耕種土地,生產足夠的糧食來養活她的一百萬人口。即使在最好的時代,蘇格蘭人的飲食也很單調。普通蘇格蘭人主要依靠燕麥和大麥等全穀物,除了偶爾吃點魚或瘦豬肉外,很少吃肉。也許今天的營養學家會認為,與英格蘭和蘇格蘭統治階級典型的高脂肪、高糖、煙酒泛濫的飲食相比,這種飲食更健康。但誰也不會津津有味地享用這頓飯。這還是在有足夠食物的情況下。1695 年之後,當一係列歉收中的第一個歉收發生時,就沒有足夠的食物了。

 

英國人和之前的荷蘭人一樣,學會了如何在需要時進口糧食,以換取有利可圖的製成品。蘇格蘭確實有自己的海外貿易,但它依賴於運輸未經加工的初級產品,如穀物、牛、羊毛、魚、煤炭和鉛礦,也就是今天最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的低價值出口商品。更糟的是,威廉國王和安妮王後先後在歐洲大陸發動的戰爭破壞了蘇格蘭與主要貿易夥伴法國的關係,而《航海法案》又使蘇格蘭無法進入英國繁榮的市場和殖民地。蘇格蘭和蘇格蘭人陷入了過去那種卑鄙和不勞而獲的模式,他們對此心知肚明。

 

1695 年,蘇格蘭統治階級在愛丁堡議會集會,決定對此采取一些措施。他們的計劃簡單明了。蘇格蘭將效仿英國的做法,通過立法創建新的經濟,與英國展開競爭。議會在通過《褻瀆法》和《學校法》的同時,還成立了蘇格蘭銀行,其模式與前一年成立的大獲成功的英格蘭銀行如出一轍(不過規模要小得多,起始資本隻有 10 萬英鎊,而英格蘭銀行的起始資本將近 60 萬英鎊)。第二年,議會授權成立一家公共特許公司,以英國東印度公司為藍本,建立一個東西向的蘇格蘭海運貿易帝國。由此產生的達裏恩公司是蘇格蘭曆史上最痛苦、最悲慘的篇章之一。

 

它是威廉-帕特森(William Paterson)的心血結晶,帕特森是居住在倫敦鄧弗裏斯郡的蘇格蘭人,也是英格蘭銀行最初提案的起草人。與另一位快人快語的蘇格蘭人約翰-羅一樣,帕特森對十七世紀歐洲新興的海外貿易經濟的現實有著敏銳的把握。羅的野心最終將法國的金融體係推向了毀滅,與羅一樣,帕特森也是一個夢想家,他從不讓細節阻礙好計劃的實現。在一位名叫安德魯-弗萊徹(Andrew Fletcher)的東洛錫安地主兼國會議員的幫助下,帕特森敦促他的蘇格蘭同胞加入到為英國帶來巨大財富的上市股份公司大潮中,如東印度公司和皇家非洲公司,後者主導著奴隸貿易。議會同意了這一建議,並於 1695 年 5 月 26 日正式授予帕特森的公司蘇格蘭與亞洲和非洲貿易的永久壟斷權,以及與美洲長達 31 年的壟斷權。

 

英國商人的反應是可以預見的失望和敵意。他們遊說議會,議會請求威廉國王不要簽署該法案。雖然威廉國王簽署了該法案,但倫敦和威斯敏斯特的商業和政治氣候變得如此對立,以至於蘇格蘭公司原本希望從現有的英國貿易聯係中獲利的計劃不得不縮水。不過,帕特森另有打算。1696 年 7 月 23 日,蘇格蘭議會對外貿易委員會同意了他的提議,利用該公司在巴拿馬的達連地峽建立蘇格蘭殖民地。帕特森對這片無人居住的海灘和叢林對未來世界貿易的重要性有著近乎神秘的信念。他相信,達裏恩將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東方和西方之間貨物流動的完美轉口港;他稱巴拿馬為 "海洋之門,宇宙之鑰"。現在,它可以屬於蘇格蘭,而不是英格蘭或西班牙(從巴爾博亞時代起,英格蘭或西班牙就對它提出了主權要求)。公司最初的使命已經從鼓勵貿易轉變為建立殖民地。帕特森需要的隻是願意去巴拿馬做殖民者的誌願者--這似乎並不難,因為蘇格蘭農村正慢慢陷入長期的饑荒之中,還需要錢。

 

英國人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籌款。英國人退出了認購;阿姆斯特丹和漢堡的銀行家被明確告知,如果他們向達裏恩計劃提供資金,他們與倫敦的有利交易將受到影響。相反,蘇格蘭人自己籌集到了所需的資金,愛國熱情和反英情緒空前高漲,這是自民族盟約以來從未有過的。數以百計的地主和商人掏空腰包購買達裏恩股票。蘇格蘭的許多主要貴族家庭抵押了自己的財產。公司在幾個月內就籌集到了 40 萬英鎊的全部資金,這幾乎相當於蘇格蘭流通貨幣總額的一半。

 

這是一個偉大的舉動,然而激勵絕大多數用戶的並不是一個良好的投資機會,而是一種榮譽感。英國人曾試圖破壞這個項目,每個人都這麽認為;因此,他們必須讓英國人看看蘇格蘭人的厲害。倫敦在愛丁堡的政治聯絡人昆斯貝裏侯爵對整個項目抱有強烈的疑慮。然而,當他得知漢密爾頓公爵夫人也這樣做時,他最終認購了三千英鎊。

 

船隻、物資和定居者,其中包括威廉-帕特森和他的家人,很快就聚集到了愛丁堡附近的利斯港。他們將運往巴拿馬與當地人交易的貨物包括五千本英文聖經和四千頂假發粉。1698 年 7 月 17 日,"在整個愛丁堡城的眼淚、祈禱和讚美聲中",五艘船啟航前往新大陸。11 月 3 日,他們在達連灣拋錨。

 

自始至終,他們的逗留都是一場災難。抵達後,帕特森和他的殖民者同伴們才發現,他們隻帶了六個月的給養,而不是原定的九個月。英國人從他們在牙買加和哈瓦那的基地,確保不會再有更多的供給。正如任何了解蚊蟲肆虐的海岸的人所預料的那樣,熱病爆發了,最終以每天 12 人的速度奪走了定居者的生命。酗酒蔓延,紀律崩潰,無論是否虔誠。隨後,西班牙人再次宣稱達連是巴拿馬的一部分。他們扣押了公司的一艘船,並威脅要發動進攻。1699年7月,幸存者們再次啟航,此時距離他們在同胞的喧嘩和讚美聲中離開利斯港僅一年時間。

 

在最初出發的 1200 人中,隻有極少數人返回家園。死者中有威廉-帕特森的妻子,她和丈夫的夢想一起被埋葬在達裏恩的衝浪海灘上。

 

蘇格蘭人仍然拒絕放棄,這是蘇格蘭人的特點。又有兩支探險隊出發了,但表現都不盡如人意。最後一支探險隊擁有更好的武器裝備和更多的人員,從登陸那天起,他們就幾乎不停地與西班牙人和叢林作戰。最後,在 1700 年 4 月,他們也放棄了。據一位目擊者說,四艘船上擠滿了人,"就像豬圈裏的豬一樣",他們啟程回家,卻遭遇了可怕的風暴。船隻四散,兩艘擱淺。另外兩艘在附近的英國和西班牙港口避難,但被當局扣押。沒有一艘船返回蘇格蘭。

 

達裏恩冒險付出了兩千多人的生命和 20 多萬英鎊的代價。它還讓銀行一貧如洗。大量硬通貨的損失,以及與達裏恩計劃有牽連的眾多家庭和企業的破產,將仍在苦苦掙紮的蘇格蘭銀行推向了絕境。1704 年 12 月,蘇格蘭銀行暫停向債權人付款。隨著蘇格蘭王國的財政支離破碎,農業陷入饑荒,蘇格蘭徹底毀滅了。

 

達裏恩還進一步毒化了兩個王國之間的關係。威廉國王曾說過:"我在蘇格蘭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1702年,威廉國王去世,他妻子的妹妹安妮(斯圖亞特王朝新教的最後一位成員)接任王後,達裏恩事件加深了兩國之間的怨恨。英國人對這次失敗感到好笑、害怕和解脫。現在,他們將蘇格蘭人視為新崛起的經濟對手,決定必須將他們的帝國及其財富與任何蘇格蘭入侵者永遠隔離開來。1704 年,議會通過了《外國人法案》,規定所有居住在英格蘭的蘇格蘭人現在都是正式的外國僑民,不能將其在英格蘭的財產傳給繼承人。該法還禁止與蘇格蘭的所有主要進口貿易。該法兩年後被廢除,但它揭示了南方王國反蘇格蘭情緒的深度。

 

蘇格蘭人也怒不可遏。任何理智的人都會意識到,達裏恩的冒險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正如現代曆史學家帕特裏克-萊利(Patrick Riley)所解釋的那樣,"沒有人能夠真正為在屬於他人的熱病肆虐的領土上建立殖民地的企圖辯護"。盡管帕特森和其他董事知道這項事業會引起英國人的強烈抵製,但他們卻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阻止。帕特森和弗萊徹一開始並沒有尋求英國人的合作並為之做出讓步,而是咄咄逼人地傲慢行事,決心在自己的遊戲中擊敗議會和倫敦金融城。然而現在失敗了,每個人都知道應該怪誰:英國人。

 

1705 年 4 月下旬,一艘據傳擊沉了最後一艘達裏恩船隻的英國船隻從福斯灣駛入利斯。蘇格蘭當局下令扣押這艘船,並以謀殺和海盜罪逮捕了船長和船員。在私刑的氣氛中,進行了某種審判。英國船長和 14 名船員被判有罪,並被判處死刑。與之前的艾肯黑德案不同的是,這次王室出麵幹預,赦免了被判刑的人。然而,蘇格蘭樞密院被愛丁堡群眾的抗議聲嚇壞了,允許絞死船長和兩名軍官。複仇的蘇格蘭人歡呼雀躍,憤慨的英國人怒不可遏,兩國關係降至新低。

 

對於蘇格蘭更明智的觀察家來說,包括許多剛剛清醒過來的前達裏安投資者,所有這一切都證明了一件事:沒有英國人的幫助,蘇格蘭不可能成功進入新的大西洋貿易經濟。根據目前的安排,蘇格蘭是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由一個君主統治,這種情況不會發生。達裏恩證明,如果國王或王後必須在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利益之間做出選擇,他或她總是會傾向於更富裕、人口更多的南方王國。蘇格蘭總是排在第二位,除非能創造出一些新的、更大的利益,讓兩者都得到滿足。

在這裏,解決辦法似乎是兩國政界越來越多地掛在嘴邊的一個詞:聯合。這個詞以前曾在議會辯論和小冊子中出現過,而現在,矛盾的是,對達裏安慘敗的憤懣將它變成了一個具體的問題。英國的政治輿論在很大程度上對此表示支持。事實上,1704 年的《外國人法案》中就有一條規定,要求任命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專員,就 "兩個王國的聯盟 "進行談判。輝格黨和托利黨都認為這是一種手段,可以控製蘇格蘭未來任何像達裏恩這樣的企業,並確保蘇格蘭繼續留在英國的經濟和政治軌道上。

 

從英國的角度來看,現在的聯合也有很強的地緣政治原因。1688 年詹姆斯二世被剝奪王位和頭銜後,他在英國的主要敵人法國路易十四那裏找到了一個現成的盟友。在法國的幫助下,詹姆斯在愛爾蘭登陸,組建了一支天主教軍隊,反對英國的統治。在1690年6月的博因河戰役中,威廉和他的愛爾蘭新教盟友成功鎮壓了叛亂。但在蘇格蘭,親詹姆斯或 "詹姆斯派 "的情緒也很強烈。英國政客認為,通過聯合,他們可以防止蘇格蘭被用作未來斯圖亞特反政變的戰略基地。

蘇格蘭人的意見比較複雜。安德魯-弗萊徹(Andrew Fletcher)等人認為,達裏恩事件證明蘇格蘭永遠無法依靠英格蘭的幫助或合作。"他在 1705 年對蘇格蘭議會成員說:"要想讓蘇格蘭人成為一個幸福的民族,隻有脫離英格蘭,建立自己的國王。卡恩瓦斯的喬治-洛克哈特(George Lockhart)等支持耶穌會的蘇格蘭人同意他的觀點。洛克哈特寫道,英國人當然讚成聯合,"因為這使蘇格蘭人永遠處於奴隸狀態,使他們無法通過任何法律途徑來糾正他們可能受到的傷害"。他本可以補充說,這也剝奪了詹姆斯-斯圖亞特及其兒子對王位的任何要求,因為根據議會法案,羅馬天主教徒不能坐上英格蘭的王位--或者推而廣之,坐上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後的王位。

 

因此,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達裏恩慘案發生後的五年內,聯合就成了英格蘭和蘇格蘭新的熱門政治話題。蘇格蘭議會甚至原則上同意成立一個委員會來討論和談判一項可能的條約。每個人都明白,兩個王國之間目前的關係已經行不通了,需要建立一種新的關係。問題的關鍵在於什麽樣的關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