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思想的遠行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幸福快樂自信的規律

(2019-07-10 11:24:33) 下一個

一個“幸福”的人會覺得世界很“簡單”,不論它多麽“複雜”。
一個“不幸福”的人會覺得世界太“複雜”,其實它不過是一些“規律”。

一個“快樂”的人會覺得世界很“簡單”,不論它多麽“複雜”。
一個“不快樂”的人會覺得世界太“複雜”,其實它不過是一些“規律”。

一個“自信”的人會覺得世界很“簡單”,不論它多麽“複雜”。
一個“不自信”的人通常會覺得世界太“複雜”,其實它不過是一些“規律”。

等等等等,我上麵的重複,是為了強調,幸福,快樂,自信,這些事,都可以通過了解世界的規律得到。

要幫助一個不太幸福,不太快樂,不太自信的人走出來,就要幫助他或她理解,世界是有規律的,數理化有規律,政治學社會學有規律,為人處世也有規律。更重要的,幸福,快樂,自信,也有規律。

因為人能了解這些規律,所以世界可以從複雜變得簡單,所以人是可變的,不快樂的人可以變得快樂,每個人都可以快樂。

嬰兒的世界是簡單的,可是他們有時哭,有時笑,很難說他們是快樂還是不快樂,大多數的時候,隻要有愛著他們的父母,他們還是快樂的。

長大以後,就不同了。成人的世界,各種各樣的事,各種各樣的關係,要生存,要擺平關係,父母的愛也不管用了,讓人似乎快樂不起來。有些人,天性快樂,視而不見,怎麽樣也快樂,祝福他們。但其他為數不少的人,卻不能視而不見,其中有些人,就會不快樂,不幸福,不自信。

這些人,也許可以選擇宗教,從天主或菩薩那裏得到類似於父母的愛。世界雖然複雜,但天主或菩薩的愛,並不複雜。他們是否就快樂了,我並不清楚,但似乎他們是滿意的。

但是我相信,更好的辦法,還是要了解,世界是有規律的,因此是簡單的,我們也可以因為了解這些規律而幸福,而快樂,而自信。

上帝或者菩薩為什麽能讓我們快樂幸福自信,因為我們相信他們快樂幸福自信。他們為什麽能快樂幸福自信?因為他們了解世界的規律。世界對他們來說是有規律的,是簡單的。

世界並不複雜,複雜的是我們的心,我們沒有理解世界,我們有迷惘的心,世界當然複雜。我們生活在一個世界上,可是每個人理解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取決於我們的感知。甚至同一個人,不同時候也有不同的感知。淨水常年恒溫18度,冬天時喝著覺得暖,夏天喝著覺得涼,並不是幻覺,是真實的感知,但就是不同。世界也一樣,不懂得時候覺得好複雜,懂了就覺得有規律可循。

(我之前寫的量子斯賓諾莎裏,談的其實也是這個,上帝是多相的,那些相是我們人類賦予給他的)

一切取決於你對世界的了解,你的感知。

每個人都可以幸福快樂自信,但要能了解規律,不再覺得世界不那麽一團糟。

每個人都可以幸福快樂自信,但是要有勇氣去了解規律,這勇氣也是去擺脫一種惰性,從而不再覺得世界不那麽一團糟。

上麵我重複了一下,但我是要強調勇氣,強調要擺脫惰性,也就是說,需要一份努力,才能獲得新生,幸福快樂自信的新生。

我這裏要寫的,是我的一個讀書筆記心得,這本書叫做《被討厭的勇氣》,中文書的副標題是“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是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古賀史健合寫的一本書,也是介紹心理學之父之一的阿戴勒的思想。我讀了之後覺得非常有啟發,而且與我的想法一拍而合,與我的量子斯賓諾莎一樣的中心思想,不過這裏為了行文流暢,我不去講量子斯賓諾莎,但是我的心得,包含了我的思想,並不是照搬作者。

 

我讀的是英文,題目是《The Courage to be disliked》, 副標題是,How to free yourself, change your life and achieve real happiness.  我覺得這本書如此重要,一下子買了一大摞,贈給兒子,朋友的孩子,組裏的同事。我在書皮內頁給他們寫到:希望這本書在你日後的工作中生活中都給你力量。

但是我不能把這本書買給所有人,所有就在這裏給所有人講講吧。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介紹,而是包含我理解和思想的文章。我之所以這麽想說給大家,是因為(1)我看到太多的孩子和成人憂鬱,需要幫助;(2)我看到太多的人在教育孩子上,在工作中,在關係裏做的不夠好。這二者人們有時會覺得不搭邊。治療憂鬱和正常人工作生活有什麽關係?其實,都是一樣的。之後就會清晰。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這裏自薦短暫做你的師傅,接受不接受我的話,如何體會,是否有勇氣接受並改變,是否有力量擺脫惰性,這要靠你自己。我說不說是我的責任,你學不學是你的責任。這叫做“任務分離”。是阿德勒思想在處理人際關係的一個法則。

一個人憂鬱,按弗洛伊德的說法,大概是年少時受過某種創傷。解決的辦法,包括夢的解析,找到那個創傷始點。找到了之後怎麽樣呢?弗洛伊德心理學家大概會引導你走出那段創傷。怎麽引導,我沒讀過弗洛伊德,不知道,基於弗洛伊德心理學的電影看過一些,很神秘。但是,我們一定要經過這些像巫婆一樣的心理學家為我們解夢才能恢複“正常”嗎?更有問題的是,如果我們總強調過去的創傷,那不是太“決定論"了嗎?

阿德勒的想法對我震動很大:創傷,不論多大,本身並不是憂鬱的原因。憂鬱的原因是我們如何看待創傷。憂鬱的人強調各種原因,但是最大的原因,是他們以創傷為借口,不想改變。他們最大的問題,不是創傷,而是沒有勇氣。甚至,他們口口聲聲說尋求幫助,希望走出憂鬱,但其實他們不想,不敢走出憂鬱。

這聽起來非常不近人情,非常武斷,非常粗魯,但其實就是真相。心理學家的作用,是如何把這個真相挑明,如何給憂鬱的人以勇氣,擺脫這個借口,敢於走出憂鬱,以及如何獲得這些勇氣的技能。

當然,最難的就是如何挑明這個真相,讓憂鬱者所接受。這需要技能。而且,憂鬱者可能確實已經形成生理上的問題,如不能產生讓人快樂的激素,需要藥物解決。但如果還是沒有勇氣擺脫,沒有技能獲得這個勇氣,藥物可能也是沒有作用的,人隻能永遠靠藥物來維持。

在阿德勒心理學裏,我們不強調原因和結果,強調的是目的。一個人不敢離開寢室走出戶外,不是因為他受過創傷,而是他不想走出戶外,於是找出一些理由,甚至使得自己焦慮恐懼,這樣才有借口躲在室內。極端的說,一個人要自殺,不是因為過去的事造成他憂鬱然後要自殺,而是他想要維持憂鬱的狀態,想要自殺,從而用憂鬱用過去的創傷來作為自殺的借口。對他們來說,現狀不論多麽不舒服,還是比離開現狀來得容易,自殺不論多麽不忍,也比不自殺來得容易。

並不是說憂鬱者在假裝,他們的痛苦是真實的。但這種真實可能他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的,是為了不改變現狀而自行創造出來的。

要解決問題,我們要做的是,(1)幫助憂鬱者建立起一種勇氣,跳出現狀;(2)啟發憂鬱者,跳出來的世界沒那麽可怕,當然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3)給憂鬱者創造條件更容易跳出來走到彼岸,也包括,如何不要自行創造包括焦慮或者不能睡眠的問題。

創傷不存在,為什麽呢?

如果你感冒了,醫生看了看,問了你好多問題,最後說了一下你感冒的原因,有用嗎?沒用。

同樣,一個憂鬱患者看心理醫生,你說是由於某種創傷,有用嗎?沒有。拿創傷說事,那是借口。也許患者要達到的目的是,你看,這不是我的問題,我有過創傷。患者口口聲聲說要想改變現狀,改變自己,但他糾纏於創傷這個借口說明,他並不想改變,更確切地說,他沒有勇氣去做改變。創傷,隻是一個人的工具,服務於我們的目的。

創傷給人的痛苦是不可否定的,但創傷存不存在對憂鬱沒有影響,有影響的是對待創傷的態度,即我們賦予創傷的意義。我們的生命不是由一係列事件所組成,而是由我們賦予這些事件的意義所組成。是我們的選擇。(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讀我的量子斯賓諾莎,體會其中的關聯)。

我們談到憂鬱者,與我們這些“正常人”有什麽關係呢?

我們正常人有同樣的傾向。比如一個人惹我們生氣了。我們可以大發雷霆。因果關係就會說:我們之所以大發雷霆是因為什麽人惹我們發火了。阿德勒的看法是,我們想發火,於是我們創造出我們麵紅耳赤的樣子,一副大嗓門的樣子。我們為什麽想發火呢,要達到某種目的,比如要對方就範。讓對方就範本來可以有各種手段,但發火是一個比較容易的手段,小孩子都會。但你看見一個成熟的領導者那麽容易發火嗎,很少。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讓我們明白,我們是與生俱來的演員。

一個人工作不夠努力,常常找各種原因,說家裏事太多領導太爛等等,但其實我們的目的是不要太努力。

篇幅不短了,今天先寫到這裏,來日再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