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中國

一杯茶, 一台電腦, 時間悄悄從指間流逝;一句話, 一個玩笑,陽光偷偷沿簾縫偷視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知識人才的大躍進

(2009-10-29 14:23:51) 下一個
我昨天發現一個新詞, 就是中國的近十年的教育改革, 以及伴隨著
中央的所謂科學發展觀, 造成中國教育科技的大投入, 大大的推動造就了
中國現今人才過剩, 大學生不如民工, 博士不如技工的局麵。 這就是中國九十年

開始的知識人才大製造的“知識大躍進”。

如今, 中國的博士學位已不神秘, 看很多官員都有博士帽。 中國的博導(大師)已
不稀奇,
看看很多過去的學校的老師幾乎都是。 博士後作為學位是中國的一大創造, 借以
區分博士帽的泛濫。 但, 中國並不滿足, 或者有自知之明。 自知自己的大躍進
造的人才雖數量世界第一, 但質量創新遠遠不足。 於是, 才有引進海外真博士,
最好是名校名師的博士。 又有千人計劃, 針對真正的大師, 博導一級人才。 

那麽, 把引進的真博士與土造的假博士, 如何區分如何管理, 不是專家還真費腦
筋。 於是有SCI妙招, 美其名月定量分析。 在以產量定乾坤的“公平”天平下,
土博奮起直追, 神州大地掀起蓬勃發展的造字運動, 比誰造的句子多, 誰出的
出版文字最多,看得真博士目瞪口呆, 甚至有人開始懷疑自己的實力, 萬念俱灰,
跳樓逃避。其實, 即使你真的引進大師一級的大師, 這些大師如何與國內已有的
“大師”互動, 何嚐不是
另一個有待發展的衝突。

就像半個世紀前的大煉鋼鐵, 煉出很多廢鐵, 但並不表明好鐵沒用, 隻是你沒有
找到用處。 如今知識泛濫, 知識貶值, 並不表示真的知識沒用。 隻是你沒有找
到真知識的用場。沒有市場推進的需求, 隻是人為拔高的目標, 數字遊戲, 說起
來好聽, 看起來好看, 但沒有任何持久的價值和可持續性。 俗說上有政策, 下
有對策, 中國的知識大躍進何嚐不是領導們好大喜功的指標釀成的苦果。 百姓跟
著吹捧這一教育產業的泡沫, 即使花了大錢上了大學, 到頭來還是錢打了水漂,
一場空。 作為管理, 你是營造市場, 利用看不見的手來經營經濟, 還是國家大
舉入市, 國家花錢買市, 是個複雜的經濟問題。 但任何操之過急的短視行為,
就像拔苗助長, 最終都會被證明是失敗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