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攝影”博客文字轉載
(2009-07-28 05:44:18)
下一個
11/24/2007 又與朋友們見麵了,先向大家問個好!再繼續我們的行程……離開了一些居民住宅區,又來到了一個人氣很旺的集會場所~~最開心的還是孩子們,他們好客且又好奇,剛開始時他們就是這樣打量著我們~~11/25/2007 會場一邊神情各異的孩子們,很可愛的。~~11/26/2007 不一會兒就和孩子們混熟了,天真爛漫的孩子們開始活躍起來~~回Lin家兄弟:上了學的孩子大多會說點英文。11/27/2007 孩子們非常友好,都爭先恐後地充當我的小模特,每拍完一張就要搶著圍過來,看看拍好的照片,然後大聲笑著叫著直蹦高——心花怒放,喜笑顏開;手舞足蹈,千姿百態。那張張笑臉令人十分難忘!~~11/28/2007 ~~又要去別的地方了,熱情好客的孩子們還是緊追不舍地跟著我們,有的還大聲叫著:歡迎再來!~~那情形挺讓人感動的!~~於是我又舉起了相機~~11/29/2007 我們乘坐的車已經開始移動了,這是從車窗向外拍攝到的情景~~11/30/2007 維多利亞湖位於東非高原,在肯尼亞、烏幹達、坦桑尼亞的交界處,赤道線橫貫北部,由凹陷盆地形成這個麵積6.9萬平方公裏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有著大海一樣的胸襟與氣魄,平靜時像一塊鑲嵌在非洲大地上的藍寶石;風起雲湧時,雪浪排空,驚濤澎湃,猶如億萬麵“達姆達姆”的非洲鼓在擂動。非洲人稱它為“尼亞薩”,據說此湖是1858年英國探險家斯派克尋找尼羅河源頭時發現的,發現者給它加上了當年英國女王的冠冕,取名叫“維多利亞湖”。維多利亞湖不僅是人類起源發祥地之一,還因為它流行過一種名叫“朱莉安娜”的“苗條病”而聞名於世。據說“苗條病”最先起源於維多利亞湖上的一座漁村,1984年12月擴散到整個地區,成為當地報紙的一大新聞。這種“苗條病”剛開始出現時,被冠以一個美麗的名字:朱莉安娜病。據說當地的婦女與烏幹達商人進行易貨貿易,用性服務交換有朱莉安娜圖案的漂亮布料。數日之後,這些婦女便染上嚴重的腹瀉,不久便衰竭而死。第二年,該地區主要的城鎮布科巴的醫院中發現了異常情況,數十名男女患者同一天到達醫院,全都或直接或通過自己的丈夫從該城的一名酒吧女郎那裏染上了“朱莉安娜”病。這種病無法醫治,令當地醫生十分頭疼,老百姓聞之膽寒,畏之如虎。究竟是什麽疾病令人們恐懼萬分呢?直到1985年初CDC才證實,“朱莉安娜病”正是艾滋病!維多利亞湖周遭,是它的源頭和流行地區。12/01/2007 維多利亞湖環境正在受到威脅,居住在它周圍的4000萬人的生活也受到威脅。最新的報告顯示,該湖湖麵正在縮小,湖水水位每年下降約10厘米。設在瑞典的世界自然野生生物基金會(WWF)總裁克裏斯托弗森說:“這個地區正在經曆著前所未有的人類活動帶來的壓力:森林砍伐,非常密集的農業開墾,人口迅速增長,工業化,采掘,交通,過度捕撈,汙染增多,瘧疾等疾病的流行等等。湖區的水土流失嚴重,貧困也在加劇。”另外,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水生植物迅速繁殖,沿入湖的河流向上擴展,覆蓋了大片河灘地,使水上交通困難。12/02/2007 ~~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50年代末引進尼羅河鱸魚以後,當時這種魚被看作是食品工業出口的基礎,但是,因為鱸魚吃小魚,取而代之的是漁業麵臨的崩潰,估計多達100種的本地魚種已經消失了。要改變這樣一種局麵,大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這是當時因為捕捉不到很多的魚而早早歇工的漁船。~~12/03/2007 非洲第一大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的水位在1998年至2004年間下降了1.64米,直接事關以湖為界的東非三國烏幹達、坦桑尼亞和肯尼亞,並影響由維多利亞湖相關水係相連的國家。而且由於工業汙染,維多利亞湖已經麵臨生態危機。基蘇木市位於維多利亞湖邊肯尼亞境內。2000年完成了一項關於水和衛生管理的為期2年的研究,該項研究由瑞典Linkoping大學以及肯尼亞的維多利亞湖流域開發局等單位的科學家承擔。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現代水產業的開發以及未來的需求,特別考慮了人口的迅速膨脹。……盡管已有了相關的條例,但在湖邊洗車的還大有人在~~12/04/2007 如此洗車的更有甚者,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暈!12/05/2007 ~~不過,維多利亞湖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產地之一。眾多漁村環湖分布,獨木舟穿梭其間。這裏除了種類繁多的麗魚科土生魚種外,還有數量眾多的尼羅河鱸魚。一條尼羅河鱸魚重量能超過45千克,還曾有紀錄達到94千克,真是令人難以置信。湖中還有很多鱷魚和河馬。乘船遊玩維多利亞湖,可以看到成百隻河馬相互追逐嬉戲。鳥類數量也極其豐富,塘鵝、白鷺和鸕鶿的數量令人咋舌。維多利亞湖周圍森林茂密,牧草豐富,野生動物繁多,獅子、大象、豹子、犀牛、斑馬、長頸鹿等隨處可見。肯尼亞、烏幹達、坦桑尼亞三國都是非洲首屈一指的旅遊大國,而它們發展旅遊事業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湖濱地帶還盛產各種熱帶水果,尤其是綠色的芭蕉樹比比皆是,品種達200多個。世界銀行日前表示將撥款1.7億美元,用於資助將於明年3月開始實施的非洲維多利亞湖生態保護項目。這些資金將用於維護維多利亞湖的水產資源,從而促進這三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網摘)保護生態平衡是當務之急!應迅速在全球範圍內實行!12/06/2007 ~~在湖邊吃草的小羊說:“保護生態平衡是當務之急!應迅速在全球範圍內實行!”~~12/07/2007 小蜻蜓也在說:保持生態平衡非常重要哦!~~12/08/2007 保持生態平衡有利於我們的子孫後代!~~12/09/2007 善良的雞媽媽也表示:保持生態平衡也有利於家禽家畜~~12/10/2007 清新優美,沒有被汙染的環境,能給人類帶來許多美好的情趣~~就把這美好暫留在這湖邊吧!~~一聽說從這湖邊去赤道,隻有約半小時的車程,我就急不可待地與同伴們一起,向地球的最中心地帶開拔了~~12/11/2007 基蘇木既是肯尼亞的漁業中心,又是肯尼亞的第三大城市,赤道紀念碑就在不遠處公路一側的山坡上。這是一個設計質樸簡潔的木結構物件,碑身是一個彩色的地球儀浮雕,旁邊寫著一行小字:赤道在東經34度48分處穿過該地。赤道碑身後是一片枝葉繁盛的鬆樹林,碧水、藍天、青鬆,映襯著紀念碑的莊嚴與肅穆。(網摘)先請朋友們粗略觀賞一下赤道附近的景致,然後再細看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的赤道紀念碑。~~答樵夫:不太清楚湖邊自行車的歸屬,(自行車是這個城市運用最廣的交通工具。)反正偶們是開著四個輪子去赤道的,兩個輪子的不過癮,加之坡陡道不好走~~反應敏捷,聰明伶俐的好名已提出了有趣的問題,答案隨後就到。~~12/12/2007 赤道地區獲得太陽的光熱最多,卻不是最熱的地方!--赤道雖然平均最近太陽,受到的輻射最多,但是正是因為輻射多,氣溫高,氣流上升,水氣上升冷凝形成降雨。降雨使溫度下降,至少這一點使赤道成為不是最熱的地方,而是濕熱的地方。~~(網摘)赤道附近不僅有非常養眼的天然綠色植物園,還有綺麗多姿的大岩石群,非常壯觀~~12/15/2007 基蘇木既是肯尼亞的漁業中心,又是肯尼亞的第三大城市,赤道紀念碑就在不遠處公路一側的山坡上。這是一個設計質樸簡潔的木結構物件,碑身是一個彩色的地球儀浮雕,旁邊寫著一行小字:赤道在東經34度48分處穿過該地。赤道碑身後是一片枝葉繁盛的鬆樹林,碧水、藍天、青鬆,映襯著紀念碑的莊嚴與肅穆。赤道地區獲得太陽的光熱最多,卻不是最熱的地方!--(網摘)騎著兩個輪子沿著赤道繞地球一周的想法真是很超前的,偶沒敢想!嗬嗬~~唯一能做的是:用相機對著赤道紀念碑左拍右拍,前拍後拍,正拍側拍,站在南半球拍北半球的景致,站在北半球拍南半球的風光,(從字麵上偶能夠輕而易舉地跨越南北半球,心中好不得意哦!~~)更有趣的是:偶一腳站在南半球,另一隻腳站在北半球拍攝赤道紀念碑,當時的心裏感覺就別提有多興奮了!~~這是一次既開心卻又難忘的特殊經曆,願與朋友們分享。~~不知好名是否滿意今天的答案?~~有關赤道附近的風光和故事兩天後接著說,明天一大早出趟遠門,下周一晚上回來,特此告假兩天,祝大家周末愉快!回見!~~ 12/17/2007 赤道地區獲得太陽的光熱最多,卻不是最熱的地方!~~在赤道附近,常年濕潤高溫,多雷雨天氣,年降水量在2500毫米左右,季節分配較均勻。在一天之中,天氣的變化也往往單調而富有規律性。清晨,天氣晴朗,涼爽宜人,臨近午間,天空中的積雲強烈發展,變濃變厚,午後一二點鍾,天空烏雲密布,雷聲隆隆,暴雨傾盆而下,有時降雨一直可以持續到黃昏。雨後,天氣稍涼,但到第二天日出後又變得悶熱。如此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人們把這種氣候稱為“赤道氣候”。(網摘)赤道附近不僅有非常養眼的天然綠色植物園,還有綺麗多姿的大岩石群,非常壯觀~~這塊巨大岩石上有兩隻小猴子正在玩耍……可惜當時距離太遠,沒能拍到近景。~~順便向朋友們銷假。12/21/2007 就在這岩石群中有一座被稱為夫妻岩的周圍,駐紮著一些小茅屋,居住著一群與大岩石一起相依為命的人們~~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的是婦女和兒童,沒有問原因,也許當時男人們都幹活兒去了吧?~~當你看到如此熱情的笑臉時,會感到非常的感動和興奮,很親切的!~~12/22/2007 就在這岩石群中有一座被稱為夫妻岩的周圍,駐紮著一些小茅屋,居住著一群與大岩石一起相依為命的人們~~昨天,細心的文竹已在問我是否看到了這裏的人?……看到了!--我看到了小村寨的人們,人還真不少呐!~~當時有人問我敢不敢攀登那座被稱為是“夫妻岩”的巨石?~~沒加太多的思索,我欣然接受了邀請,據說那由多塊巨石壘砌起來的石洞裏有好多的鳥,人們還可以在石洞裏讀聖經,做禱告,儼然是一個“天然教堂”~~這就更讓我激動,更想一睹為快!~~加快了的腳步更堅定了!~~12/25/2007 祝朋友們聖誕快樂!這是當時我們看到的為數不多的男人中的一個(右邊的這位)~~12/27/2007 就在這岩石群中有一座被稱為夫妻岩的周圍,駐紮著一些小茅屋,居住著一群與大岩石一起相依為命的人們~~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的是婦女和兒童,沒有問原因,也許當時男人們都幹活兒去了吧?~~當你看到如此熱情的笑臉時,會感到非常的感動和興奮,很親切的!~~成長中的小男子漢~~回昨天好名提得問題:是的,他們有些人穿著的是捐贈給他們的衣服。~~ 2/28/2007 羞答答的小妞子~~12/30/2007 攀登大岩石的時候看到的~~我們就從這兒繼續向上,將穿過這兩石之間的狹窄地段~~12/31/2007 祝朋友們元旦快樂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