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將N個雞蛋煮熟,將蛋黃取出。開文火,即非常小的火,將蛋黃放在陶瓷鍋裏打散。用鐵勺或銅勺不時攪炒,不可用鋁勺。
炒至二十分鍾左右,水份炒幹,蛋黃開始出油,空氣中油煙不多,飄著一股炒蛋的香味。但此時很難將蛋黃和油分離。
繼續炒二十分鍾左右,此時蛋黃已經變焦。有油煙產生,比較難聞,宜開窗。此時壓榨蛋黃,感覺甚幹,沒有什麽蛋油。
繼續翻炒幾分鍾。使勁壓榨焦蛋黃,有黑棕色的油滲出。我想這就是傳說中的“鳳凰油”吧。按網上說一個蛋黃可以出兩毫升油,我5個雞蛋也沒有兩毫升。不知是否國外的雞蛋不出油。好歹有點收獲,用小勺刮出,滴在幹淨小瓷碟上。收工!
用小指沾一些碟上的雞蛋油,輕輕點塗在舌下囊腫上。晚飯前塗了一次,晚飯後塗了兩次,囊腫居然全消,豈稱神奇!對中醫前人再一次充滿了敬仰之情。
附雞蛋油其它用途:轉載於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851691.html?si=2
蛋黃油是蛋黃經熬煉而製得的加工品,其作為藥用已有1400餘年的曆史,早在北周時期姚僧垣(499~583)撰《集驗方》始載用於治療湯炎燒傷病,以後曆代醫籍散見記錄擴大用途,這些古方多作外治應用,至今仍顯實用價值,此作鉤沉集萃供同道參考借鑒,綜合其主治病症分列十類方介紹如下。
1治水火燙傷方
熟雞子10個,取黃炒取油,入10文膩粉,攪勻,雞翎掃瘡上,三、五日,永除瘢痕(《姚氏集驗方》)。
按:此方於《聖濟總錄》、《普濟方》、《濟陽綱目》、《瘍醫大全》等書皆見引錄,方中膩粉,又名韶粉、胡粉,或簡稱“粉”者。在明清方書裏有單用蛋黃油者,如《急救良方》、《懸袖便方》、《增訂驗方新編》,有加用菜油煎煉的,如《暴證知要》載方。
2治瘡痍瘢痕方
2.1治傷寒熱毒發豌豆瘡,差後滿麵瘢痕:雞子7枚,煮熟用黃,亂發1兩剪碎,同於銚子炒,候發消盡成油,用薄綿濾,入瓷盒中盛,夜臥時塗抹之(《太平聖惠方》)。
2.2治久患瘡痍,差後瘢痕不滅,瘡痕無問新舊必除:雞子5~7枚,取黃,於鐺中炒,如黑脂成膏。以布先揩破瘢痕,然後塗膏,日三兩度,自然滅瘢,與舊肉無別(《太平聖惠方》)。
3治頭麵熱瘡腫毒、肥瘡禿瘡方
3.1亂發雞子膏主孩子熱瘡。用雞子5枚去白取黃,亂發如雞子許大,二味相和,於鐵銚子中炭火熬,初甚幹,少須即發焦,遂有液出,旋取置一瓷碗中,以液盡為度,取塗熱瘡上,即以苦參末粉之(《傳信方》)。
3.2治瘡腫毒雞子油加頭發、黃蠟須許,量用黃丹試熬貼,每用1個即消(《鰭府禁方》)。
3.3治肥瘡雞子2~3個,煮熟,去白用黃,炒出油,搽瘡數次即愈(《仙方合集》、《回生集》)。
3.4治禿瘡用雞子1個,煎出油來,入人言3分,為末入內,搽瘡上。先將禿殼剃淨後搽1~2次愈(《龔氏濟世全書》)又方:取雞子油、鬆香、小兒頭發,用香油煎熬成膏,塗上即愈(《神福堂公選良方》)。
4治赤鼻、平疳方
4.1治赤鼻用極臭鹽蛋10~20個,煮熟,取黃煎油1小盞,和細辛末,白菊花末各2錢,調勻,常擦患處。並每日用鮮枇杷葉(去毛蜜炙)煎湯服,半月愈(《神福堂公選良方》)。
4.2治耳疳膿汁雞子煮熟,用黃炒出油,退火,滴耳(《仙方合集》)。
5治杖瘡、壓磨傷方
5.1治杖瘡已破,用雞子黃熬油搽之,甚效。(《唐瑤經驗方》)
5.2治被重壓磨肩傷,取雞蛋2個,煮熟去白,留黃熬取油,加冰片少許,搗敷(《古今靈驗秘方集成》)。
6治黃水瘡方
煆石膏3錢,煆龍骨3錢,片鬆香3錢,煆白礬3錢,上藥共研細末,以雞蛋黃熬油,和藥敷上(《集驗方》)。
7治鼠瘺、膿窩瘡、寒濕瘡方
7.1治鼠瘺或已潰取雞子三顆(《本草綱目》用1枚),米下蒸半日出,取黃熬令黑。先拭瘡汁令幹,以藥納瘡孔中,不過三度即愈(《千金翼方》)。
7.2治膿窩瘡方,名雞黃煎。取煨石膏3錢,寒水石2錢,黃丹、硫黃各1錢,共研極細末,將雞子黃熬出油調敷(《神福堂公先良方》)。
7.3治寒濕瘡雞子煮熟,去白用黃,慢火炒出油,加黃柏末於油中,摻上立效。或煙膠為末,摻上。若瘡燥,加香油調敷(《秘方集驗》、《經難丹方匯編》)。
7.4治陰瘡潰爛,緣不忌月事行房,陽物潰爛者。用氣死筍子、五倍子、枯礬、輕粉、青黛、地枯牛(野煙)、蜈蚣,共為末;用香油煎雞蛋黃,以油調,先以酸漿草煎水洗淨,搽之自愈(《仙方合集》)。
8治腎囊風(繡逑風)方
老杉木1段燒存性研細,同蛋黃油調搽之(《神福堂公選良方》、《外科選要》)。
按:方中杉木,別名沙木,南方產常綠喬木,藥用樹心材及樹枝,味辛苦性溫無毒,氣芬芳辟穢,能散濕毒之邪、可治小兒陰腫,陰囊濕疹等。
9治痔瘡方
名生肌鳳雛膏:用雞蛋煮熟去白用黃10餘個,銅勺同熬油,傾入盞內,約油3錢,加輕粉細末1錢,乳香、血竭、龍骨各末5分,共入油內和勻。每日早、午、晚以雞翎蘸,塗患孔內,膏蓋避風。塗者半月可以獲愈內(《外科正宗》)。
10治腳上臭瘡方
用熟蛋子1個,黃蠟1錢煎油塗之(《本草綱目》)。
按:此治所指似屬脫疽潰爛腐臭,即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晚期發生壞疽,潰瘍階段見症。方中黃蠟乃蜜蠟粗品,性味甘平,有解毒生肌定痛斂瘡之效,為治瘡要藥。
鑒於古代方書對於蛋黃油的記載零散並無專述,本文列舉以證資出處。為便應用特附言如下:
蛋黃油的原料是家禽蛋(如雞蛋、鴨蛋、鵝蛋)之蛋黃,因雞蛋易得而習為常用,用雞蛋煉製的油脂又稱為雞蛋黃油,雞子油,雞蛋油,鳳凰油,至聖膏等,一般說的蛋黃油即為雞蛋黃油。
蛋黃油製作方法是取鮮蛋數枚,煮熟後剝殼去白,用蛋黃置於小鐵勺(或銅勺,但不可用鋁勺!)內壓扁挾碎,放火上加熱煎熬,由黃變黑時“吱吱”作響,有油溢出,此時用鍋鏟連壓,邊用小勺匙取出油,以出油盡為度,棄去焦渣,將油貯於消毒淨瓶中,冷卻備用。一枚雞蛋黃大約可製取2毫升油。
蛋黃油的功用:該油具有生肌長皮,消腫止痛,斂瘡收口的作用,古代主治已如前述,現代臨床可用於燙傷、濕疹、瘡瘍、瘺管竇道、皮膚皸裂、口腔潰瘍、眼炎(結膜炎、瞼緣炎)、中耳炎、鼻竇炎、陰道炎、龜頭炎及小兒百日咳、消化不良、夏季腹瀉和結核病、潰瘍病的輔助治療等。此油既可單用又可配調他藥,內服或外用。《本草品匯精要》謂“雞子黃炒取油,服之去小兒驚熱,下痢及痰熱,主百病”即是內服之範例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