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永遠不過時的複古風

(2024-06-10 04:10:24) 下一個

前一陣各大主流互聯網公司用AI軟件參加了高考命題作文的考試。

藍婆婆看了幾篇,感覺就是風格類似,頗有老八股的風采。又前幾日有媒體報道九歲小朋友用AI寫出一本火星冒險小說,小說沒拜讀,但是媒體的目的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推廣AI軟件的應用。

不可否認AI有超強的詞庫和文章格式,這些都是寫作的基本元素,但是人類大腦的跳躍性和散發式的思維模式我總覺得是一個作為“人”的特性。可以模仿但是無法取代。

記得彼時少年,老師說“直立行走”和“語言的使用”是人與動物的區別。 AI的出現幫助人類在計算方麵取得了跳躍式的進展,但是如果有一天人類全都依靠機器來計算,是不是人腦的發展也會帶來相應的改變?

古代工匠的細膩精致的工藝、在浪漫繁瑣中又體現實用性的設計為什麽是現代的缺失?

會不會就是因為現在人類對的工具化的依賴而導致了思維模式的變化?因為缺失所以懷念,由此可見複古風一定不回過時的。

也有可能30年後,藍婆婆這種隨心隨性的“人”寫的原創散文體也是無處可尋了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