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DAY DAY UP 一張圖來解釋為什麽聖歌讓人感動

(2023-07-01 11:27:51) 下一個

今天上聲樂課頗有收獲,與坦親們共享。

人體可以看作一個大音響,發聲用的氣流可以通過腹腔、胸腔、喉頭、鼻腔、頭腔,但是每個部位氣流共振得出的音效果不同。那麽人體器官的感應也不同。

如下圖說示,唱聖歌的時候,最常用的是胸腔頭腔,因此心髒、頭、和眼睛都會因為聲音的波動而顫動,心的顫動可以讓聽歌的人更受到感動。(當然每個人的感受會稍有不同)

這首《求主垂憐》是被認為最像空中天使的聲音,同學們可以聽聽感受一下。

阿雷格裏最知名的作品為合唱曲《求主垂憐》(Miserere mei deus),本作品問世之後被教廷視為瑰寶,一度禁止樂譜外傳,歷來許多的音樂家企圖複製樂譜皆失敗。

直到1770年,當時年僅14歲的莫劄特西斯汀教堂聽完這首歌,將樂譜默背出來,經過比對竟隻差幾個音符而已,教皇並因此授予莫劄特黃金馬刺十字勳章

樂曲背景簡介

17世紀意大利人格雷戈裏奧·阿雷格裏(Gregorio Allegri, 1582-1652),為《舊約》詩篇第51首所譜的合唱曲《求主垂憐》(Miserere mei)。這首樂曲全用人聲,沒有任何樂器伴奏,由一遠一近兩個合唱隊演唱,分五個聲部,加上四位獨唱,一共九聲部。這九個聲部此起彼伏,交織錯落,在寬闊深厚的背景上,又有飄逸的高音似乎毫不費力地漸升漸高,直升到一個極高的C音,就好象一片亮光,由平靜的海麵升上去,一直升到雲端,升到天上,直帶我們的心靈進入天國之門。難怪門德爾鬆1831年在梵蒂岡聽完這首樂曲後說,聽過此曲的人“都認為這不像是人聲,而像空中天使的聲音,是任何別的地方都不可能聽到的聲音。”這九部互相交錯的聲音又各守其位,嚴格遵從精確對位的原則,其整體效果是一種完美的和諧,雖然有獨唱的高音,卻絕不使人覺得有某一聲部格外突出。到樂曲最後部分,九個聲部合為一體,達到圓滿純淨的統一。

這首合唱曲使人印象深刻的,固然是那飄逸的高音 (soprano),卻也有那深厚的低音 (bass),用敘述般平緩乃至單調的旋律,唱出讚美詩的樂句。這種平緩的唱法 (chant)是歐洲中世紀以來宗教音樂的傳統,而在文藝複興時代變得更為複雜純熟。15世紀時,梵蒂岡建立起專職的教皇合唱團,凡遇宗教節日和舉行重要儀式,都在著名的西斯廷教堂 (Cappella Sistina)演唱。阿雷格裏就是教皇合唱團成員,他從小喜愛音樂,參加合唱,曾跟佐凡尼·納尼諾 (Giovanni Maria Nanino)學作曲,其作品可見出納尼諾的影響,更有納尼諾的老師、著名音樂家帕勒斯屈那 (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1525-1594)的遺風。1629年在他47歲時,阿雷格裏加入教皇合唱團,他譜寫的 Miserere mei 就是為複活節前一禮拜,即所謂神聖禮拜的儀式而作。

文字來源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