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試故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俄烏戰爭】22,北頓的戰術反擊與林彪的短促突擊

(2022-06-06 18:33:12) 下一個
 

 

一,北頓涅茨克烏軍實施戰術反擊

 

俄烏戰爭進入第二階段後,俄軍集中優勢兵力,在頓巴斯地區展開重點進攻,尤其是在盧甘斯克州的北頓涅茨克-利西昌斯克,集結了重兵集團,力圖一舉攻克,因為一旦北頓涅茨克-利西昌斯克被俄軍占領,俄羅斯即可宣布全部解放盧甘斯克,其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

北頓涅茨克在俄軍大舉進攻,烏軍節節敗退,俄軍宣布占領北頓80%領土的戰役態勢下,6月3日夜,烏軍利用部署在利西昌斯克的炮兵對北頓涅茨克俄軍占領區進行大規模炮擊,然後利用夜暗和炮擊效果,對北頓東南部發動突然的反擊,造成以清剿和打掃戰場為己任的車臣部隊重大傷亡,並奪回20%的北頓領土。

無疑這是一次成功的戰術反擊,也反映了烏軍在實施城市築壘地域堅守防禦的態勢下,不是一味死守,而是展開積極反擊,殺傷對方的有生力量,這種戰術繼承和發揚了一戰德軍開創的突擊群戰術思想。

一戰期間,德軍發明的暴風突擊隊,也就是Stormtroop tactics(突擊群戰術),就是雙方在僵持態勢下,利用炮火延伸,突擊隊對敵側翼或一個點實施突襲,造成敵方潰敗或殺傷敵方大量有生力量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戰術形式。

德軍開創的這種戰術也極大地影響到二戰俄軍的大縱深突擊的戰役理論,以及我軍運動防禦的戰術思想。

烏軍在頓巴斯戰區采取利用築壘地域實施堅守防禦,並適時地實施戰術反擊,無疑是一種處於劣勢兵力態勢下的最優選擇。

 

二,林彪的短促突擊理論

 

 

中央蘇區經曆6-7年的發展,已經在瑞金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有了自己的政府、憲法、鑄幣、稅收係統。紅軍已不可能像井岡山時期糧食不夠,下山抓個地主,開倉放糧那樣解決後勤保障,因為蘇區的地主富農已經全部被消滅了,隻能依靠政府的正常稅收係統來解決紅軍的軍餉和糧食。

1933年國軍以50萬重兵,對中央蘇區展開第5次圍剿,國軍吸取了前幾次圍剿長驅直入的教訓,采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以堡壘政策對付紅軍的遊擊戰術,企圖剿滅中央紅軍。

當時有意見提出紅軍到外線與國軍打遊擊戰和運動戰,或者像第4次反圍剿那樣,打破壇壇罐罐,誘敵深入,在內線與敵決戰。但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各級政府離不開紅軍,群眾也不允許紅軍放棄根據地,更何況蘇區必須保證有一個完整的春耕和秋收,才能保證紅軍的後勤補給,否則將會民窮財盡、經濟崩潰。這就是第5次反圍剿紅軍必須放棄以往的遊擊戰策略,尋找更加適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現狀的戰略—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原因(導致第5次反圍剿失敗的最真實原因是經濟)。

李德這個參加過一戰的德國老兵代表共產國際來到中國,很自然的把陣地戰以及突擊戰理論帶給了年輕的紅軍。

由於長期習慣於遊擊戰,紅軍各級領導采取抵製與不理解的態度,所以在最初的廣昌戰役中,紅軍既不構築堅固的工事,利用陣地戰消耗敵人,也把短促突擊變成了運動防禦和長距離大規模的反擊,結果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後來紅軍接受了教訓,在瑞金以北的高虎腦防禦戰役中,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層層阻擊遲滯國軍的進攻,並且利用特殊地形實施短促突擊,取得了明顯的戰役/戰術效果。

1934年6月,27歲的軍團長林彪,作為紅軍少壯軍人寫出了著名的【論短促突擊】(突擊群戰術0.5,簡約版),並發布於當年紅軍的軍事理論刊物【革命戰爭】上。林彪在文章中寫道:突擊部隊第一線的戰鬥隊形,應當采用以班為單位並列的戰鬥群......避免用密集隊形的集團衝鋒,在第一線應展開優勢兵力(一點兩麵三三製的雛形)。

麵對國軍采取堡壘戰術,林彪在【論短促突擊】一文中多次強調集中兵力、火力為勝利最主要之條件,以及當戰鬥勝利時,如已消滅敵之主力,如敵堡壘守兵動搖,應乘勝向堡壘攻擊並奪取之。如勝利不大,敵堡壘無動搖和奪取之相當可能時,則應毫不遲疑猶豫的結束戰鬥,將主力迅速脫離敵人。

林彪在之後的反圍剿戰爭中,將短促突擊理論發揮到極致,尤其是在1934年9月的溫坊戰役,以極小代價取得了較大戰果。

林彪積極學習外軍的軍事理論,並且結合國情,在後期的戰爭中,製定了一係列的戰術原則,尤其是六大軍事原則和一點兩麵三三製等五項戰術思想,都貫穿和發展了林在【論短促突擊】一文中所倡導的戰術理論。

林彪的【論短促突擊】一文,曾被當年的國軍軍事院校選為教材進行研究和學習,可見影響很大。

林彪是我軍早期善於學習,勇於創新,全麵接觸世界先進軍事理論少壯軍人中的楷模。

 

三,新時期的軍事理論創新

 

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正處於朝氣蓬勃的改革開放和理論創新年代,受改開風氣影響,全軍上下也積極開展軍事學術的研究。

在了解和學習二戰、中東戰爭、英阿馬島戰爭等戰役、戰術思想的同時對我軍在對越戰爭的表現進行分析和評估。

當年的【軍事學術】期刊引領了大量少壯軍人對現代化軍隊的憧憬和期盼,許多人紛紛發表文章,並且對長期影響我軍戰略指導方針的一些僵化軍事原則進行批判性討論,當然也引起了全軍對戰爭理論思考的混亂。

後來粟裕在【解放軍報】發表了一篇【論戰爭初期】的文章,否定了早期那些誘敵深入,打破壇壇罐罐的戰爭原則和思想,確立了我軍國防建設必須在邊、海防建設築壘地域,在戰爭爆發初期,一線守備部隊負責阻擊和遲滯敵人(主要是三北地區,蘇軍陳兵百萬),為國家轉入戰時體製、戰略預備隊向預設陣地機動爭取時間。這就是禦敵於國門之外的總體戰略思想。

現在我軍製定的將國防線前伸至關島的拒止戰略,就是當年改革開放,解放思想,進行戰略思想轉型後新的戰略原則的延續。

軍事學術必須展開討論,不能搞一言堂,隻有在爭辯中才能獲得提高。

 

四,我們能從俄烏戰爭中獲得啟發嗎

 

俄烏戰爭還在繼續,這場戰爭為世界提供了一個學習和創新軍事理論的舞台,是認真學習還是漠視這場戰爭?是考驗一個民族智慧的考場。

老丘八們已經無法從固化的思維中跳出來。在當今語境下,當代年輕的少壯軍人們(中校以下)是否還具有當年27歲軍團長林彪的勇氣和魄力,敢於學習和研究西方的戰術思想,並且結合自己的國情,對傳統的軍事理論、指揮體係、編製體製提出批評和建議,總結出適合我軍在現代條件下嶄新的戰略、戰役、戰術思想理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不試故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aoxiao雨' 的評論 : 哈哈,紙上談兵也是需要的。
xiaoxiao雨 回複 悄悄話 How many years do they not have practiced wars? Just draw cake on the paper.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