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浩渺迷霧尋找曆史真相
聯邦一國兩製分裂危在旦夕
發生在1861年--1865年美國的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是美國曆史上唯一的內戰,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戰爭以南方聯盟炮擊薩姆特要塞為起點 ,最終以北方聯邦勝利告終。戰爭之初,北方為了維護國家統一而戰,後來,演變為一場消滅奴隸製的革命戰爭。
從18世紀末開始,美國進行工業革命,到19世紀中期,美國的工業發展水平已經是僅次於英國、法國和德意誌,名列世界上第四。美國的工業生產主要集中於北部和西北部。北方需要掌握南方的市場,銷售北方生產的工業品,同時,也需要利用南方的棉花等原材料,而且北方的資本家需要工人,希望解放黑人奴隸,擴充自由勞動力,提高黑人的待遇,讓他們也能買得起北方生產的產品;
美國南方,奴隸製種植園經濟卻非常盛行。1793年,美國人惠特尼發明了軋棉機,以蒸汽機帶動,清除棉籽的效率提高了一千倍。當時,由於歐洲和美國北方工業革命以後紡織業發展迅速,對棉花的需求量激增,這樣,就使得奴隸製種植園種植棉花變得有利可圖。內戰爆發前夕,南方的蓄奴州共有15個,有黑奴400多萬人,主要生產棉花,而且大部分是出口到英國和西歐國家,用於換回價廉物美的工業品。南方的種植園主希望進口便宜的英國商品,更願意把棉花賣到國外,獲得更多的收益,同時,他們也希望有更多的黑人奴隸,發展更多的種植。
美國北方的工業品由於成本比較高,價格較貴,南方人不願意和北方人進行商品交換。由於經濟利益的不同,北方和南方的矛盾日益尖銳。
當時的政府為了使南方購買北方的產品,大大提高了進口國外產品的關稅,用以保護北方產品在南方銷售。1828年到1832年,國會通過了提高對歐洲工業產品關稅的法案。由於這項關稅政策將使倚重對歐洲大量外銷農產品的南卡羅萊那州及其他南方各州造成經濟上的衝擊,美國南方農業州擔心歐洲各國會報複美國而提高對美國農產品的關稅,因此被譏為“嫌惡關稅”。另外,這項法案使三分之一的南方人繳納四分之三的稅收。所以南方人認為北方人經濟上剝削了他們。對此南卡羅萊那州議會召開州代表大會,通過了聯邦法令廢止權條例,宣布1828及1832年的關稅法於該州內無效。
共和黨代表著北方工商業、金融業和整個工業帶的利益,反對奴隸製,支持政府提高關稅,保護本國工業發展。
民主黨代表著南方莊園主和農業帶的利益,擁護奴隸製,支持自由貿易,采取比較優勢型經濟政策(選擇自身優勢型產業)。
由於受歐洲影響,19世紀初發生了第二次宗教大覺醒(Second awakening), 北方的清教徒從命定論開始轉變為自我救贖和拯救世界,對宗教倫理的理解轉變為對政治的訴求,例如對廢除奴隸製的大聲疾呼。
而南方的教徒更多的是信奉傳統基督教的上帝預定論,等待上帝的救贖,他們對去除罪行缺少內在的積極動因,也造成心裏對奴隸製的默認。
北方的工商業集團和南方的莊園主之間經濟利益上的深刻矛盾,反映在國家政治上就是南北對國家體製上有很大的分歧。美國建國以後一直是一個鬆散存在的聯邦體製和各州分治的原則,法律沒有必須定義它是絕對不可再分的整體,還是自願則合,不自願了則分的聯合體。
南卡羅來納分裂主義者的邏輯是,既然州權本身是得到憲法認可的,“分離權”屬於州權,所以分離也順理成章地符合憲法。但是,聯邦憲法畢竟是全國的根本大法。聯邦憲法承認各州保留某些權力,並且聯邦政府不能任意幹涉這些權力,但這些權力是非主權性的。聯邦從全體人民獲得權力,而非某一州。南部分離主義者重申“聯邦法令廢止權”的主張,把州權擴大為主權加以行使,從根本上違背了聯邦憲法。南部所標榜的州權已發生了質變,變成挑戰聯邦最高權威、發動內戰的工具。
美國的政治體製本身就是一個相互協商和妥協的機製。但是1854年,堪薩斯州為了成為蓄奴州還是自由州進行全民公決,結果引起大規模衝突;1856年,南方的民主黨議員Preston Brooks在國會山杖擊了麻省參議員;1857年,黑奴Dred Scott,因曾跟隨主人去過自由州而要求成為自由人,結果高院裁定奴隸作為私有財產,沒有權利提起訴訟。
從全民公決到國會到高院都無法實現南北和解,於是分裂在即。
關稅、土地和國會代表比例問題是相互交織的,但都是由奴隸製問題派生而來的。這些矛盾衝突發展的結果,必然歸結到一個最敏感的問題上———爭奪聯邦權力。在這種形勢下,奴隸製問題已緊緊地與聯邦製的政治前途連在一起。
1860年,共和黨人結束了民主黨長期占據的統治地位,林肯當選美國總統。林肯的當選沉重地打擊了美國南方人士。他們覺得南方的利益已經不可能得到聯邦的保護。於是,脫離聯邦、自立政府的主張獲得響應。
當林肯當選還沒有上任時,有七個州先後宣布脫離聯邦。這些州分別是:南卡羅萊納州(1860年12月21日)、 密西西比州(1861年1月9日) 、佛羅裏達州(1861年1月10日) 、阿拉巴馬州(1861年1月11日) 、佐治亞州(1861年1月19日) 、路易斯安納州(1861年1月26日) 、得克薩斯州(1861年2月1日)。這些州於1861年2月4日集會於蒙哥馬利市,2月8日宣布成立了美利堅諸州聯盟,簡稱“南方聯盟”。42名代表選舉傑斐遜.·戴維斯為總統,並且依據美國憲法建立政府。
位於南北交界的肯塔基、馬裏蘭、特拉華、密蘇裏(西弗吉尼亞於1863年從弗吉尼亞獨立出來辟為新州)等4個邊界州未脫離聯邦,處於觀望之中。南部不惜鋌而走險,分裂其前輩和北部同胞共同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聯邦國家,當然是由奴隸製巨大經濟利益驅使,但同時他們也有一個誤解,以為北部不會輕易動用武力。因為在當時,棉花是南部的主要出口農產品,並且占全國出口總值的57%。在某種意義上,沒有奴隸製就沒有棉花;沒有棉花,北部紡織工業立即停擺。事實上,林肯政府也確實作了退讓。在就任演說中,林肯就表現了極大的寬容和克製。
麵對南北分裂的現實,林肯做出了用戰爭維護聯邦的最後決定。林肯認為,戰爭的主要目的是保護聯邦,而不是消滅奴隸製。奴隸製應予廢除,但應當在憲政的框架內進行。
南方分離勢力低估了林肯為維護聯邦統一與完整不惜一戰的決心。
在戰爭前夕,北方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方麵的實力,都超過南方:人口比61:39;鐵路裏程比66:34;工廠比81:19 。但是南方剛剛經曆過美墨戰爭,軍隊的素質較強,最主要的是,他們有充分的戰前準備。北方軍隊稱為聯邦軍,也稱為北軍;南方軍隊稱為邦聯軍,也稱為南軍。戰爭開始時南方認為歐洲離開美國南方的棉花,其棉紡織業發展就會停滯,英、法等國就會出門調停,但是歐洲國家馬上就轉向印度等國進口棉花。英、法等國雖然承認美利堅聯盟國(南方)為交戰國,但是始終在觀望局勢的發展。
1861年3月3日,南方同盟總統傑弗遜. 戴維斯命令皮埃爾 博雷加德率部隊包圍南卡羅來納州的薩姆特要塞。4月12日南方軍隊炮擊要塞,迫使要塞聯邦守軍於14日撤出要塞。曆時4年的美國內戰就此開始。
憲法是國家體製的基石,協商是體製穩定的方式。
戰爭是製止分裂的手段,軍隊是國家統一的保障。
敬請關注【我是紐約客】上喜馬拉雅 聽音頻節目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