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遠洋大戰略

(2010-01-23 23:51:20) 下一個


中國還能有多長的和平歲月?

中美開始了激烈對抗時代。即便不演變成戰爭,這種對抗,也會對中國的經濟形成製約,中國要有應對措施。

中美直接大規模的衝突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美國最擅長用全方位對抗的手段搞垮對手。

龐大的帝國已經建立,每日都要有大筆花費,一旦經濟出現大麵積滑坡,帝國的勢力就會漸漸瓦解。

中國是個製造大國,市場在外,原料能源在外,最怕別國的封鎖。

為了確保帝國經濟的發展,必須確保帝國的勢力範圍,使別國無法進入。

毛澤東時代,外交基石是依靠亞非拉(東南亞,中東,非洲,中南美洲等);將來,一旦中美起衝突,除了拉丁美洲之外,其餘幾個地區,將是對中國至關重要的地區。

東南亞+中東+非洲,正好是中國的市場和原材料能源基地,解放軍就是要確保中國在這些地區的力量的存在。

保國不僅僅是保衛國土安全,還有海外利益。例如美軍,主要在海外作戰。

做事有個順序問題。不同的順序有不同的結果。打東北時,林彪主張從北往南打,老毛力主關門打狗,先打錦州。效果很好。

今天,如果打日本,打台灣,打越南,打菲律賓,打印度,能把中國累個半死,而且,會在中國的遠洋實力形成前,遭受列強的封鎖。

還有一種戰略,就是遠洋戰略。

從目前的消息看,中國的首批航母,將是3艘(其中包括老瓦)。這就是我不由得聯想到兩個遠洋航母艦隊。一個叫阿海艦隊(阿拉伯海),一個叫孟灣艦隊(孟加拉灣),分別在巴基斯坦和緬甸設立基地。老瓦放在東海,一是作為訓練艦,二是守守家門。
因為是由遠及近戰略,所以,戰略的出發點是:日本台灣盡量不動。

兩個遠洋艦隊由航母艦隊伺機進入位置(估計在2013年前後),借口是打擊海盜(跟美國學的,無限製地反恐)。艦隊具有強大的區域防空能力,同時,在巴基斯坦和緬甸的基地設有反航母彈道導彈,確保對方航母不敢進入2000公裏的打擊圈,保證航母的安全。

孟灣艦隊配合南海艦隊,對馬六甲形成夾擊,南海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

阿海艦隊,與伊朗海軍互為犄角,威懾在也門的美軍。兩個艦隊對印度形成“夾”的威懾,再不擔心印海軍襲擊中國的海上運輸線,保證了藏南問題的解決。

這個態勢一旦形成,日本,台灣的西向海上運輸線就掌握在中國手中。

這樣,割裂了印度,越南,日本等國與西方勢力的聯係,各個擊破。

同時,中國要大力武裝朝鮮,從北牽製日本。

要大膽,象主席決策打錦州一樣,中國的崛起,就是要決戰印度洋。

要有思想準備,大批的航母會像狼群一樣圍上來。從大陸到巴基斯坦和緬甸的運輸線必須確保暢通,做持久的準備。

這個地區,加上中國大陸,占世界市場的一半,又有世界油庫在這裏。一旦變成戰區,難受的不光是中國,而是全球。就看誰能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