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斷臂山” by 閣老
《斷臂山》是李安執導的一部影片,曾獲得奧斯卡金獎。
影片敘述了兩個男人同性戀的故事,由此“斷臂山”成了同性戀的代名詞。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讚同不讚同、接受不接受,“斷臂山”現象已經實實在在地出現在現代生活之中,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並呈蔓延之勢。
在美國有同性戀者的節日,到了這一天,他們走上街頭,以遊行集會的方式彰顯著他們的存在。而在其他西方國家,更有無數的同性戀者舉行集會遊行,要求同性戀合法化。
同性戀就是男男相戀或者女女相戀。也許人們感到奇怪,這同性怎麽個戀?怎麽享受夫妻生活?怎麽享受天倫之樂?怎麽繁衍後代?這種違反常規的行為方式奇怪嗎?非常奇怪。可人家就是能戀,而且戀得轟轟烈烈,戀得如火如荼,戀得死去活來,戀得如癡如醉。像熱戀中的男女一樣,他們在大庭廣眾之下相擁熱吻,牽著手出雙入對,舉行隆重的婚禮。
盡管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個國家允許同性戀合法地存在,盡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們對同性戀側目和不屑,但是同性戀的隊伍還是在不斷地擴大。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同性戀者不僅有普通男女,平頭百姓,販夫走卒,還有達官顯貴,富商巨賈,明星大腕。
有人說,同性戀是對傳統婚姻的挑戰。
有人說,同性戀是對傳統觀念的背叛。
有人說,同性戀是一種心理和生理的變態。
有人說,同性戀是一種性取向的轉變。
孰是孰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在我們中國,同性戀也早就浮出水麵,不僅有同性戀的群體組織,而且有同性戀的網站。據報道,同性戀大多發生在大專院校的學生中間和同性人數比較密集的群體當中。
其實同性戀在中國並不是什麽新鮮事物,標新立異之舉,而是古已有之。在“後宮佳麗三千人”的皇權時代,能夠有幸“三千寵愛集一身”的也就那麽屈指可數的幾個,絕大多數佳麗深處閨閣,無人問津,在後宮寂寞地打發日子,任青春之花自然開放又自然凋零。但是性是人類的天性和本能,是一種自然的需求。在正常情況下,誰都渴望性的幸福。可是在後宮,宮女們能夠接觸到的男人隻有太監和皇上,太監沒有性欲能力,而貴為真龍天子的皇上隻有一個。即使皇上再風流,身體再好,一天換一個,這輪一遍還得十年八年。性寂寞自然引發性饑渴,於是手淫自慰和同性戀就是佳麗們解決性饑渴的有效方法。
古代把同性戀稱為“磨鏡”,雙方捉對兒耳鬢廝磨或撫摩對方的身體,以得到一定的性滿足。由於雙方有同樣的身體結構,中間猶如放置了一麵鏡子,如影隨形互相廝磨,故稱“磨鏡”。
也許有讀者會問,古代出現宮女的同性戀,是因為無人滿足她們的性生活和性需求,還可以理解。可是在這情欲橫流的今天,特別是在沒有任何禁忌、高度開放的西方國家,為什麽還會出現同性戀?而且呈發展趨勢?這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確實,要全麵回答這個問題似乎很難,這裏歸納幾點同性戀者的觀點,供讀者參考。
觀點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精神物質需求的改變,在生活方式、行為尺度、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信仰上,人們可以選擇信仰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佛教、伊斯蘭教和新教。在生活方式上,既然人們可以選擇獨身、單親、同居、傍肩、臨時組合、情人、一夜情,那麽為什麽不可以選擇同性戀?
觀點之二,同性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他完全不同於賣淫嫖娼,並沒有給社會帶來明顯的危害和動亂。任何一個人都有愛和被愛的權利,那麽這種愛可以賦予異性,當然也可以賦予同性。更何況這種愛是發自內心的,沒有任何外力的人為的因素。
觀點之三,和異性之間的相愛一樣,同性之間的愛情也完全緣於對方的相貌、學識、能力、魄力、體格和個人的人格魅力。所不同的是異性之間的愛情含有雙向索取的成分,同性戀則是互相給予,而無索取。
觀點之四,異性的婚姻會產生許多矛盾,一旦分道揚鑣,則有財產的分割,子女的監護權,贍養費用的支付等一係列問題,甚至對薄公堂,搞得身心疲憊。同性戀則不存在這些麻煩的問題。
觀點之五,同性戀更多的是注重情愛,而不是性愛。如果單純去追求性愛,又何必同性戀。所以同性戀,可以不必擔心男人沾花惹草,女人紅杏出牆。大可不必處處設防,互相猜疑。當然同性戀也有見異思遷的,今天戀著這個男同誌,明天可能會戀上另一個男同誌;今天戀著這個女人,明天可能戀上另一個女人。但是這種見異思遷的概率大大小於異性婚姻的離婚率。
觀點之六,存在就是合理,同性戀的存在自有它的合理性。如果沒有任何快樂可言,那麽它早就自生自滅,不會成為可供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
以上觀點是耶?非耶?
隻能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自從德國醫生Benkert於1869年創造了同性戀這個名詞到現在已經一個半世紀,雖然曆經敵意和偏見,同性戀不僅存在而且在蔓延。李安的《斷臂山》之所以引起轟動和問鼎好萊塢,劇中同性戀者的命運之所以讓許多人扼腕歎息,甚至讓許多女人一灑同情之淚,恐怕不是簡單的一句讚成或是反對就能涵蓋的。
進入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