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咱記事起,十個星期天中至少有九個是在外婆家過的,星期天早飯後就開拔,外婆家離咱家
公共汽車要四加一再加二站(或二加五站再加一點步行),因為轉車等車費時也費錢,所以咱都是
坐四站然後步行穿小路,後來咱為了化車費為零花錢而棄車全程步行,那樣要走約一個小時。
在外婆家蹭了一頓晚飯後,由父母護駕回自己家(天黑小孩不許一人上街)。
外婆家為什麽有那麽大的吸引力?據說咱的第一第二年是在那度過的,道聽途說的就不能再傳了,
不過這也有點尋根的味道。胡扯,小孩子知道個屁。小孩子隻知道好不好玩,外婆家好玩,房子和
咱家的不一樣,從路邊的前門到河邊的後窗可有不少路要跑(見下麵的圖)。外婆家在城邊,城外的大河裏
有船,過了城外的大河上的大橋再走一會有個火車站,能看火車,嗚……看火車是最開心的。
城外的自由市場還有很多平時見不著的新鮮玩意兒。
下麵是記憶中外婆家房子的平麵圖,
朝街的一麵是門板,因為外公是個小生意人,前店後家,店一開門那門板就要全部拿走,不過那是很久
以前了,咱記事的時候那小店已無影無蹤,隻剩下門板了。門板在夏天有特殊用途,太陽一下山,
長輩們就拆了門板用長板凳支起來變成板床用來乘涼,而木板床不像棕繃床那樣會被跳壞,小孩在
門板床上可以好好放肆一通。
前廳和正房之間不是牆,而是被稱為格子的四扇對開的雕花木門,這東西要是留到今天可是珍貴文物了。
古時沒有玻璃,開窗子是個難題,又要透光透氣又不能讓外人看進來,古人就想出了“雕花”這個主意,
也許一開始隻是在木板上開點槽子,慢慢地那槽子周圍的木頭就演變成裝飾品了。天冷時,在格子上糊
上一層紙防風,夏天再把紙撕下來。
外公外婆睡在正房,外加一隻貓睡在他們的床下。咱外公外婆家的貓比咱小一歲,從咱記事時起,每年都有
一窩小貓咪(三到五隻),還總是生在外公外婆床下的木搖桶裏(類似現代的搖籃),貓媽媽的脾氣很好,
也很愛家(人說貓不像狗那樣忠心),曾有一次拿回家來一條收拾得幹幹淨淨的大魚放在灶台上。咱到
外婆家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和這隻貓及她的子女們玩(小貓一般在斷奶後送人了)。
正房之後左邊是一個小房間,這是外婆家唯一一間鋪了木地板的房間,其它房間都是踩得結結實實的
黑泥地,看來這間房子是給小小孩用的(育嬰室)。正房之後右邊是天井,天井的地麵是地磚,大概是
為防雨而鋪的地磚,天井裏有一口半埋在地下的大缸,那年代自來水還沒進家門,要到外麵的水站去買水,
水缸是家家必備的。天井邊是灶間,有一個兩口鍋的大灶,不過咱極少見到大灶開火,沒東西可燒,燒飯做菜用的是放在
灶邊的煤爐。那大灶閑得太久了,有一年貓媽媽竟然把小貓們生在了灶洞裏。
最裏麵的後房原來是一個三進的大間,如虛線所示,虛線部分是用紮進河床的木樁撐著的,政府為安全著想,
拆了一進,把後牆推到河岸上了,這是一條小河,不過是一條很著名的小河。
外公退休後情緒不好,沒一兩年就去世了,那老貓也緊接著走了(傳說老貓從不死在家裏,大象也類似)。
此時舅們姨們都已遠走高飛,為了不讓外婆一人孤單,咱一人搬到外婆家陪外婆,一老一少撐起了
一個家。老貓既走,又要來了一隻小貓代替,這照看小貓的任務就是咱的了。
那時
養貓可不像今天有現成的貓食,那可是要一頓一頓現做的,主要是米飯,用魚腥汙染一下。後來長大
以後看書說貓科動物胃裏沒有消化穀物的消化酶,那吃下去的米飯對貓來說一點營養價值也沒有,也就是
把貓的肚子撐滿而已,實際上貓也是挑著吃的,不過米飯也有魚腥味了以後貓就沒招了。這魚腥一是吃魚
帶來的魚內髒,二是到自由市場買來的貓魚,三是豬油。人有魚吃貓也有魚吃,人不吃魚的時候,那時沒冰箱,
冬天還好辦,其它時候就得去買貓魚了,咱拿著幾分錢去買貓魚,手指長短的小魚。如果買不到貓魚,
就拿豬油來代替了,好在缺魚的時候很少很少,還沒有讓貓連吃兩天豬油米飯的時候。這貓也隨人了,要
吃熱的,大概是熱的魚腥味重,肚子一餓就繞著你的腿轉圈,不小心踩她一腳也不在乎,叫一聲抗議一下了事,
熱飯一進她的飯碗就張口,燙?照吃,冬天有時吃了一半還要回爐一下。
嘿嘿,那小貓天天晚上睡在咱腳上,也不怕挨踢。後來天冷了,咱就把小貓抓到咱被窩裏了,那小貓總是在人
入睡後鑽進來,天亮前鑽出去,真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大人們不讓貓上床)。咱有
次出去學農一個多星期,回來時一開門,那小貓(那時還不知道給小貓起名)端坐在門邊,一聲“喵”……
大概是有人找房管所了,他們決定來改造一下外婆家的舊房,重點是前麵的一半,把門板換成了磚牆,
拆走了格子,把前麵的黑泥地鋪上了水泥,如下圖,
這一折騰,前麵的大房間不能住人了,咱就從正房搬進了小房間(外婆早就搬到後房去了)。一人一個小
世界,可開心了,晚上小貓鑽被窩就更加安全了。可好景不長,前麵的大房間不能總是那麽大,改造!
改造成這樣,
所有房間的地麵變成了水泥地,倒是幹淨了不少。小房間沒了,咱又搬回了正房,房間大了,就不能隻放
咱一個人的東西了,舅們姨們休假回家就跟咱擠同一個房間了,很快,小舅就發現了小貓晚上在哪睡覺了,
還好,咱沒挨罵,不幸中之萬幸。
當然外婆家不能就是貓,火車還是經常去看的,新領域也開發出來了。每年有一個時期都會有很多人
爬上城牆放風箏,可惜咱找不到做風箏的竹條,也沒有足夠的線,更沒有錢去買,隻好爬城牆看別人
放風箏了。有天幾個哥們看風箏看膩了,就在城牆上麵沿著城牆走開了,一直走到一堵後人修的圍牆跟前,
不能再往前走了,幾個人一商量,不想原路返回,唯一可選的是從城牆上爬下去,那城牆可有三四層樓那麽高,
外牆是用長條石砌的,上層條石比下層條石向牆內有一點移位,留出了一個一兩厘米寬的台階,咱們幾
個就扒著那些個窄台階從城牆上爬了下去,後來想想,要是有一人失手,咱們就可以上報紙了。
學農回來後,咱也在家學開了農。天井裏靠牆根有幾塊地磚沒了,露出了底下的泥地,咱就從那下手,
弄了一塊自留地來了,先後種下了麥子,稻子,花生,小青菜,絲瓜等等,不過咱有點心急,拔苗助長,
沒有一樣東西是種到有成果的。
那時讀書挺輕鬆的,學校就在斜對門,每天上學放學不到一分鍾就夠了,弄得閑時更多。找點事幹!
學英語,跟著收音機學開了。還有閑時,裝收音機,單管機而已,後來又裝了個收電視伴音的
雙管機,沒電視機就聽電視。
後來,某姨調回來了,一老一少的家人口增多了,咱也完成了曆史使命,搬回自己的家,這幾乎是三年
之後了。
2005年底回國,故地重遊,外婆已經在生活了90年之後離去了,雖然城裏高樓遍地開花,但外婆家還在,
還基本上是老樣子,隻是大灶沒了,再畫一次,
(初稿完工於 Tue Jan 23 16:13:36 EST 2007)
補記於2011年:外婆的房子終於在2010年給拆掉了,那地皮上並沒有蓋新房,而是變成了和城牆城樓公園配套的空地。
俺可沒有你那麽幸運了. 打小就見過奶奶一次. 而且她老人家在俺6歲的時候也過世了.
上小學的時候, 一到寒暑假同學們紛紛去自己的姥姥和奶奶家. 俺狂羨慕. 那時做的最多的夢就是去姥姥家了, 姥姥家開糖果店的, 去了之後各式糖果隨便給俺吃. 嗬嗬, 不過每次都是要開吃了就夢醒了.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