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畢業生掀來華鍍金潮 - the tide starts to turn :-)

(2009-08-26 06:25:59) 下一個
美國畢業生掀來華鍍金潮 華人老外都瘋狂 世界日報

據美國《世界日報》綜合報道,美國失業率持續攀升,在今年有更多的美國大學畢業生視中國為“充滿機會的新大陸”(New Lands of Opportunity),紛紛趕赴北京或上海等地尋找就業機會。不分種族、不管懂不懂中文,許多人都搶進中國“找工作”,這其中也不乏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人子女。

  報道指出,《紐約時報》在日前刊出《美國畢業生到中國打工》(American Graduates Finding Jobs in China)的專文報導,即使是隻懂一點或甚至完全不懂中文的美國大學畢業生,也對前往中國趨之若鶩。他們驚訝於中國飛速增長的經濟,喜歡中國低廉的生活成本,此外,還可省下一筆在美國首次就業通常需繳納的費用(Dues-paying)。

  中國最大汽車配件廠之一亞新科工業技術公司(Asimco Technologies)創辦人佩考斯基(Jack Perkowski)說:“在過去幾年,我看到大批來中國找工作的美國年輕人蜂擁而至。我是1994年來到中國,正趕上美國人赴中國就業第一波浪潮。現在這批年輕人,則是第二次來到中國大浪潮中的一員。”佩考斯基在去中國前,曾在華爾街任職長達20年。他說:“現在中國公司喜歡雇那些深諳西方社會與文化的人,美國年輕人在蓬勃發展的中國大有可為。”

  史蒂芬(Joshua Arjuna Stephens)就是這第二波浪潮中的一朵浪花,他2007年大學畢業後,決定到上海一家教育旅遊公司工作。他說:“以前我對中國一無所知。當時大家說我不懂中文還敢去中國,實在太瘋狂,但我就是想做一些不同的事。”沒想到短短兩年,他已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並成為北京一家網絡遊戲公司的經理。

  著名的顧問公司麥肯錫公司(McKinsey)上海合夥人沃澤爾(Jonathan Woetzel)從1980年代中期以來就一直在中國工作生活。他說,來中國的美國年輕人越來越多,為的是趕上中國快車,“中國目前有很多產業都在起步階段,尤其是能源領域,美國年輕人願意來中國迎接新挑戰。”但紐約時報的報導也指出,這群年輕美國人最終還是回到美國。沃澤爾認為,去中國和進常春藤名校不同,進常春藤多半保證畢業後取得好工作的入場券,“但名校畢業生去中國必須要取得成就,才能保證未來有好工作。”

  出生在馬裏蘭州的許慧中(Margaret Hsu)自伊利諾大學電機係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上海半導體大廠“中芯國際”。她2006年第一次去中國,當時令他驚訝不已的是,公司內跟她背景類似的美國華人同事相當多。在中國“鍍金”兩年後,許慧中申請上斯坦福大學電機研究所,她說:“在中國的經驗,可能對我申請學校有幫助吧。”現在她已回到美國,重新當起了學生。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