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元還能撐多久?人民幣是壓垮美元的最後一根稻草

(2009-08-04 09:27:54) 下一個
美元還能撐多久?人民幣是壓垮美元的最後一根稻草 亞洲周刊

紀碩鳴周東華/剛剛在意大利結束的新一輪G8峰會,繼中國、俄羅斯及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後,法國及德國領導人亦加入有關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爭論,法國總統薩科齊在 G8的記者會上呼籲改革全球貨幣體係,因為現時已不合時宜,美元未來不會是唯一儲備貨幣.德國總理默克爾認為,歐元可作為美元以外的輔助性儲備貨幣.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挑戰美元霸權的話題一再被提起.

  上海辭書出版社新出版了我們倆人合著的《終結美元》一書,提出了美元究竟還能撐多久的質疑,書中詳盡敘述美元的興衰,以及國際社會要求終結美元霸權和對金融新秩序的呼喚.其實,問題提出本身就已反映出人們對美元信用的懷疑,這既是對當下金融危機的反思;也是對戰後60年美元霸權的拷問;更是對現有美元資產前景的擔憂。《終結美元》提醒,人民幣走出去,讓美元回家是個長期的過程,美國不會就此束手,依賴其強大的軍事力量,美國不惜為捍衛美元霸權而戰.但不管怎麽說,美元開始弱勢,遭遇各方挑戰將是趨勢.

  近來就有不少中國普通民眾紛紛將存在銀行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或其它貨幣予以儲藏。2007年,我們一位從大洋彼岸“海歸“的朋友,悄悄地將海外拚搏多年積攢的數百萬美元或兌換成人民幣或投資中國一線城市的房產。問其原由,他隻是詭異地一笑,答曰:看二年再說!現在二年過去了,當年投資的中國房產增值了近 30%;而兌換的人民幣也大幅增值了約13%(由1美元兌7.8元人民幣至1美元兌6.8元人民幣)。為此,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投資理念與操作思路。早些年人們普遍看好美元,將其作為國際硬通貨長握在手,以抵禦隨時可能出現的金融與經濟危機。美元作為全球“一股獨大”的主導貨幣,曾經與黃金比肩,被昵稱為 “美金”。

  可2008年金融海嘯的滔天巨浪突襲全球,美國雙“赤字”擴大,各國央行紛紛減持美元資產,促使美元匯率折返下行,美元兌主要貨幣的匯率走弱漸成定勢。一年內,美元兌日元由1美元兌110日元跌至87日元;其餘主要貨幣毆元、英鎊、人民幣等都出現階段性震蕩波動呈現出對美元逐漸走強的態勢。相應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隨著美元的貶值而趨漲,美國企業大批倒閉,華爾街轉瞬一片蕭瑟敗落。

  2007年10月16日,滬市A股大盤指數攀至6124點,成為中國股市神話般的裏程碑。同年,中國GDP增長超過11%,CPI指數不到4.8%。此前五月,極富前瞻性的《經濟學人》雜誌甚至將中國國寶大熊貓如金剛般擺上帝國大廈。然而,僅一年後,中國主要經濟指數全線告急,“雙破8”——CPI增速向上攻破8%,GDP增速向下擊穿8%。滬市A股指數隨之快速滑落,一路深跌至1664.93點,跌幅更達當期世界主要經濟體之最。2008年第四季度工業產值增幅掉頭下滑至6%,出口貿易大幅萎縮,東部沿海外向型中小企業紛紛歇業,僅中國最大玩具製造廠東莞合俊的突然倒閉,就直接導致6000多民工人失業。居民生活開支日漸上升,上半年CPI單月增幅一度達到8.7%,為十二年來新高。

  更令人擔憂的是,突然爆發的危機景象絕非僅僅發生在中國。環顧全球,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風聲鶴唳,法國罷工遊行頻發,英國08年底開始增發貨幣。美國作為危機策源地,2008年雷曼兄弟、美林等聲名赫赫的金融巨頭宣告破產,AIG搖搖欲墜,高盛、大摩見風使舵,試圖爬出投行泥沼,轉投商業銀行懷抱。 2009 年其失業率更是居高不下,5月份升至9.4%,百年老店“通用汽車”更是舉步維艱,被迫進入破產程序。中小國家處境更為險惡,冰島、巴基斯坦與韓國相繼資不抵債,步入國家破產的黑色幽默。轉眼間,繁榮變為蕭條,正常的經濟秩序陷入無法整治的混亂,金融海嘯如滅頂般蕩滌著世界經濟。

  麵對此情此景,人們不禁要問,這究竟誰是罪魁禍首?危機來自何處又將何去何從?一係列疑問,終於使世人看清,處在暴風眼中心美國的真相:美元,罪責難逃、罪在不赦! 2008年,美國政府為拯救搖搖欲墜的華爾街金融大廈,美聯儲開動印鈔機,投放巨額資金希冀扭轉危機局麵。由此,人們在切身感受金融風暴侵襲的同時開始擔憂美元資產的前景。於是,美元究竟還能撐多久?成了全球普遍關注的問題。

  美元經曆了因美國強盛代替英鎊的霸主地位走上曆史舞台,但也因為軍事以及經濟的擴張導致美元霸權地位由盛轉衰。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戰爭中發了財的美國,以經濟強勢擠走了英國,用美元替代英鎊取得國際主導貨幣的地位,至今60多年。這60年,美元獨步世界金融舞台,作為主導世界的貨幣,有合理的輝煌,也有卑劣的行經。當時歐洲被戰爭拖垮,全球商品差不多一半由美國製造,貿易量占了全球貿易的約1/3,美國經濟一枝獨秀。

  但美元在維護全球經濟正常化中發揮作用隻有短短的16年時間。此後,美元便以全球霸主的身份玩弄並控製著世界經濟。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美元連續暴發七次危機。至1971年8月,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鬆為維護美國利益,突然宣告“布雷頓森林體係”終結。美國背信棄義,切斷了美元與黃金的聯係,黃金作為最誠實的“貨幣”被美國逐出了世界金融舞台。美元由此進入霸權時代!曆史上對紙幣有約束力的隻有黃金,黃金失去約束力,紙幣就是“廢紙”一張。既然是“廢紙”便可為我所需,為我所用,甚至可以無節製的亂發,通貨膨脹由此開始。任何主權貨幣作為世界儲備貨幣,客觀上都做不到自覺自律,道義的力量在物質利益麵前總顯得那麽蒼白無力。因此,當國內經濟危機發生時,其政府必然采用加印鈔票的防疫方式,將國內危機轉向它國甚至世界。

  美元霸權的核心就是獨步世界,肆意狂為,不惜損人利己。美元近60年的曆史就是一部霸權史。全世界都為防通脹膽顫心驚,惟美國沒有如此擔憂。用它國的商品,用未來的錢盡情地消費成為美國式的時髦與夢魘。更有甚者,美國借助美元霸權可以任意操控別國的政治和經濟,哪國經濟發展了,持有的美元量增加了,美國就極力予以征服。當年歐洲持有1/3的美國貨幣發行量,美元資產總量高達678億,而美國擁有的黃金儲備僅102億,歐洲幻想以美元換黃金的夢不得不破滅,隻能眼眼睜睜看著自身利益被美國侵吞。整個歐洲經濟由此被美國捆綁,如拋售美元,美元則貶值,大家一起沉落。日本也曾經曆了戰後的經濟大發展,1980年代甚至有日本人瘋狂而幼稚地想買下美國的加洲。但美國一紙“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升值,吹起資產泡沫,再將泡沫擠暴,逼使日本經濟進入長期衰退,至今仍緩不過氣來。如今,中國持有近二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美國又把打擊對象瞄準了中國。如同當年對付日本那樣,逼使中國推高人民幣匯率,形成“中國資產泡沫”,並通過大量推銷美國國債,捆綁中國經濟,利用美元霸權的獨特威懾力,搗跨中國經濟。美國新領導人奧巴馬上台即公開向中國施壓,新任財長蓋特納就任伊始便放言,奧巴馬相信中國“操控”貨幣匯率。他又說,奧巴馬誓言使用所有的積極外交途徑,尋求改變中國在人民幣匯率上的做法。此言一出即刻引發中美間新一輪風波。美國總統奧巴馬事後致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試圖平息風波。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再炒作中國軍事威脅論,中情局開出今年的美國十大安全威脅名單,中國赫然和伊朗、朝鮮等一同名列其中,排在第九位。中情局指出,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超級大國,不但具軍事威脅,經濟的影響力更巨大。言下之意,中國不僅具軍事威脅,還具經濟威脅。有鑒於此,作為國際貨幣,全球金融、貿易雖然還離不開美元,不過終結“美元時代”的呼聲已經頻頻出現。這一波“次貸”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充分暴露出單一主權貨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弊端。美元作為國際主導貨幣,從二戰後替代英鎊後的60年曆史看,路已越走越窄。當美元開始顯露沒落的跡象時,正是人民幣開始崛起之時。很明顯,美國施展賊喊捉“賊”的伎倆,無非是借中國“操控”貨幣匯率為由頭,拿中國“說事”,以達到壓製中國“軍事、經濟威脅”的卑劣目的。

  以“美元霸權”打擊它國經濟,同時為保衛美國利益,美國更不惜以軍事霸權為後盾。長期以來,美國始終保持著對盟國領先十年的軍事優勢,它有一支遠遠超出保護本土所需實力的的國防軍,目的就是為遠征世界,保衛美元霸權。因此,需要告誡世人的是,挑戰美元霸權,終結美元時代,不會僅僅局限在一場貨幣戰爭中,也不可能憑一場貨幣戰爭就能讓美國屈服。美國為維護美元霸權,完全有可能打一場遠遠超越貨幣,超越經濟的保衛戰。二十世紀人類爆發的二次世界大戰都為爭奪殖民地市場而戰,今天或未來如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則完全有可能因挑戰“美元霸權”而起。看看美國近年對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等的出兵,表麵看是反恐,實質都是為了保證和維護美元霸權不可撼動的地位。

  雖然美元開始步入衰退,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美國憑借二大霸權:美元霸權與軍事霸權仍可強悍無理地獨霸世界。美元霸權為美國的軍事霸權提供了經濟基礎;美國的軍事霸權又為美元霸權的全球橫行,提供強勢保護,誓死捍衛美元霸權,美國將不惜一戰. 同時,世界貨幣體係的改革已不僅是一種呼聲,而且更是不爭的事實。2000年歐元的誕生,就注定了其與美元間的分庭抗禮甚至挑戰關係。如今,人民幣國際化的步履又開啟,區域貨幣的崛起無疑對傳統美元霸權都是一種挑戰。通過此次金融危機,通過對美國及美元霸權的分析和認識,我們更可清晰地看到,中國雖然必須堅持走人民幣開放之路,但人民幣國際化必須遵循中國的發展思路。改革初期不加分析地強調所謂同國際接軌的思路應該休矣,因為既有的“國際軌道”實質就是美國設立的範式和美元霸權的規則,即美國和美元的“軌道”。

  中國在開放過程中應該形成自身的人民幣發展模式,形成中國的“軌道”和“模式”,要為和諧的國際金融秩序鋪設中國走向國際的軌道,而不是一味地依附美國及美元的軌道。當然,與美元和歐元相比,今天人民幣還相對弱小,但在華爾街引發的金融危機中,中國又居於相對有利的地位,人民幣保持強勢是最有力的證明。中國正可以利用這個有利因素,在國際金融舞台發出強音,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一股新型的力量。2009年3月G20會議召開前,中國金融“三巨頭”連續發文發言,呼籲改革現有“國際貨幣體係”,正表露了在中國經濟日益強盛的今天,人民幣的崛起與振興在國際舞台應有一席之地。而“一股獨大”的金融霸權時代應該盡快讓位於更加合理公平的多元貨幣或超主權貨幣時代。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從歐洲、日本的遭遇可見,即使是美國的戰略盟友一旦觸犯了美國利益和美元霸權,也將毫不留情地被美國置至死地。因此,中國無論從曆史還是今天看,都永遠不可能成為美國的朋友,更不會是盟友,有的隻是兩國間的利益。人類的外交史也無數次證明,國與國之間從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惟有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三十年改革開放,中國以廉價的勞動力與資源換回了大把的美元,又回流美國買了數千億美國債券,甚至成了美國最大的債券國,但請記住:中國永遠做不了美國的大股東,中美間的根本利益永遠是對立的。二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無形中已將中國與美國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中國應有智慧將手中的美元資產作為限製美元霸權及美國強權的武器,而不是被其所困受其製約。人民幣和美元,猶如中國和美國那樣,永遠無法“與狼共舞”!

  《終結美元》一書要告訴讀者的是,我們相信,美元的沒落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具挑戰美元能量的實際上是歐元,歐元的發展,已經對美元形成逼人之勢。但人民幣也不可小視,她是一股新興力量,雖然作為獨立的力量尚有待發展,但卻是世界貨幣體係中新生的最具活力的力量。人民幣走出去,讓美元“回家” 去,“終結美元”,這是一個時代的拐點,是美元霸權的終結.國際市場期待的新時代何時來臨?美元還能撐多久?很大程度看區域貨幣及中國人民幣何時在國際市場崛起,或許人民幣就是壓垮美元的最後一根“稻草”!

  紀碩鳴:亞洲周刊資深記者、亞洲出版業協會年度“最佳記者”

  周東華:資深證券分析師、上海行政幹部管理學院副教授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