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評級機構何以能發動“滅國”之戰

(2010-05-10 00:49:37) 下一個

 

現代金融,無信不立。然而,國家與機構的信用高低,卻由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三大評級機構說了算。它們和美國並稱為當今世界的兩大超級強權。三大評級機構的“自由言論”可以立即引發國際金融市場潮起潮落。從去年底開始,三大機構先後數次降低了希臘國家信用評級,希臘的融資成本迅速增加,主權債務危機越發惡化。同時,三大機構對波羅的海三國、愛爾蘭、英國、西班牙等歐洲眾多國家實施評級警告。一時間,幾乎整個歐洲風聲鶴唳,債務危機陰霾籠罩。

此前,日本泡沫破滅、東南亞金融危機、韓國債務危機等近乎都是由三大機構在“言論自由”下發出“暴風雨就要來啦”的呼喊而引發的。由此掀起的驚濤駭浪,將一個個主權經濟體掀個人仰馬翻,許多國家至今尚未恢複元氣。

三大機構“自由言論”可令投資者血本無歸,令主權國家陷入危機,令相關企業生死沉浮。它們之所以能在國際金融市場如此翻雲覆雨,是因為它們有一種介乎市場私權與政府公權,或兼有私權與公權的獨特權力。經過百年的積累,三大機構在市場樹立起一定的公信力,但其主要權力還是來自政府:美國政府將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言論自由”的公民權授予三大機構,使之能夠逃避因不公正、不合理、不科學評級而招致的法律責任;美國政府授予它們壟斷經營權,並在實際操作中給予了極力庇護。《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裏德曼於1996年在其專欄發表評論:“我們生活在兩個超級大國的世界裏,一個是美國,一個是穆迪。美國可以用炸彈摧毀一個國家,穆迪可以用債券降級毀滅一個國家;有時候,兩者的力量說不上誰更大。”兩個力量,任何一個力量都強大無比,如果兩個力量結合,當然會所向披靡。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穆迪與標普不僅通過大力宣傳、積極公關等多種手段建立市場信譽,影響與操控市場,謀取壟斷利益;而且還通過多種渠道與方式,獲取各類商業與非商業信息,然後利用這些信息,獲取不當利益。更為重要的是,協助美國政府攫取政治利益,“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香港中文大學蘇偉文教授慨歎:試問當今世上,誰能不臣服於美國和評級機構這兩位旗鼓相當、且具有殺人於無形的能力的金融巨人?

三大評級機構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不同國家的信用等級。它們對美國本土市場存在的問題經常視而不見,對他國的金融市場動態則往往“明察秋毫”。三大機構不僅標準本身成問題,而且標準的應用也成問題。它們向來偏袒美國以及美國公司,對其負麵問題往往視而不見。2009年12月,希臘財政赤字達到GDP的12.7%,因為遠遠超過《穩定與增長公約》所規定的3%的上限而被三大機構相繼調降評級。與此同時,2009年度美國財政赤字約占GDP的12%,國債累計約為GDP的80%。兩大數字都高於歐盟總體赤字水平(7.5%與79%),但穆迪對AAA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的展望仍然維持在“穩定”。

此外,與美國親善的國家,一般會受到“特別關照”;相反與美國關係不和、或不合作的國家,往往會受到“特別關注”。美國執意發動伊拉克戰爭,德國一直加以反對,兩國裂痕加深。2003年3月,德國企業接二連三地被標普降低評級,由此導致包括最大的鋼鐵製造商蒂森•克虜伯在內的相關企業股價跌至曆史最低。德國政商界普遍認為,這是德國向美國“說不”而招致的報複。十分“巧合”的是,澳大利亞全力支持美對伊戰爭,標普將澳外匯債務評級升至AAA。

在三大機構相繼調降希臘國家信用評級,以及對諸多歐盟國家發出評級警告後,筆者隱約感覺到一場美歐之間的金融戰可能行將到來,評級調降與警告隻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奏。金融危機重創了美國經濟與美元,為穩定金融與刺激經濟,美國發行了天量債券,財政赤字業已臨近不可持續的邊緣。美元大幅貶值與國際地位下滑在所難免,而美元的國際地位直接關係美國的核心戰略利益,因此未來美國會盡全力實施“美元保衛戰”。要保持美元的國際地位,打壓歐元這個最強勁挑戰者,理當成為美國的必然選擇。而時下歐盟與歐元最脆弱的軟肋就在於居高難下的主權債務,美國評級機構的“自由言論”恰恰具有重創這一軟肋的巨大殺傷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