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員出國培訓的項目中,中組部最為重視的有兩個:一個在美國,一個在新加坡
-出國深造更主要目的是打開地方官員眼界和思路,不少學員在學習期間或畢業不久即被提拔
今年3月31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以下簡稱“南大”)為“市長班”學員所舉行的開學典禮上,學員婁冰任典禮司儀,範銳平以班長身份代表學員致答謝詞。前者職務為貴州省仁懷市市長,後者為湖北省鄂州市市委書記。
就在同一天,南大公共管理研究生院正式成立,這意味著負責管理“市長班”的機構已迅速發展,從項目辦公室變為更具規模的學院。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到如今,共有9200餘名中國官員“受訓”於南大。據了解,官員出國培訓的項目中,中組部最為重視的兩個項目一個在美國,一個在新加坡。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與世界各國間從交流合作到互相學習是必然趨勢。”昨日,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說。
“下南洋”18年學員級別逐漸放寬到縣處級
和一般的出國培訓不同,中國官員赴新加坡學習是一項正式的官方行為。
據了解,2001年4月,在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曾慶紅和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的見證下,中新兩國政府代表在獅城簽署《關於中國中高級官員赴新加坡學習交流的協議》(以下簡稱《協議》)。從此,兩國間幹部培訓的合作拉開了序幕。
“新加坡的一些大學保留英漢雙語教學,在培訓中國官員方麵是有優勢的。”昨日,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告訴本報記者,《協議》正是在中央認識到加強官員海外培訓的重要性這一背景下誕生的。
根據《協議》,從2001年起,中組部和教育部先後向南大選派學員,最初學員的級別必須為廳局級,後來逐漸放寬到部分優秀處級幹部。而南大相繼創立的管理經濟學碩士學位班和公共管理碩士學位班,就是培訓中國官員的主要平台。
其實在協議簽署前,就已經有官員“下南洋”受訓了,至今有18年曆史。
1992年鄧小平南巡,提出要向新加坡學習。隨後在同一年,由新加坡外交部出資,南大開始培訓中國官員。最初是進行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的短期培訓,隨著培訓的不斷深入,各方都認為有必要把培訓時間延長,於是先後在1998年和2005年針對中國學員增設了學製一年的管理經濟學碩士課程和公共管理碩士課程。
南大中國事務處副主任戴世岩說,在中國學員中,約兩成為廳局級幹部,七成為縣處級幹部。不少學員在學習期間或畢業不久即被提拔到更重要的領導崗位上,所以也稱其為“市長班”。
毛壽龍告訴記者,除了中組部的培訓項目,每年各級政府也會派幹部到新加坡進行專題考察、學習,除了市政管理,公積金製度等,也包括媒體管理經驗等內容。
要求嚴、學習苦“學習到淩晨兩三點是家常便飯”
“出國學習是一件苦差事,美國和新加坡這些國家安排的課程不會少。”毛壽龍說。
去年南大公共管理碩士學位培訓班的課程就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公共管理學、創新管理等各門課程。
據知情人透露,黑龍江省去年有30名幹部在南大攻讀公共管理碩士學位。這些幹部都是經過兩輪嚴格考試篩選以及校方的認真審核最終確定的,他們平均年齡37.6歲,當中既有縣區主要領導、也有省直和市直部門的處長、局長,都是所在地區或單位的工作骨幹。
“一般每天授課時間都在6小時以上,最多的時候達到12小時,再加上頻繁的社會實踐調研,大量的課後閱讀和個人、小組作業,平時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時間安排捉襟見肘,十二點之前宿舍基本沒人熄燈,學習到淩晨兩三點鍾也是家常便飯。”一位曾赴新加坡學習的官員在培訓記錄中這樣寫到。
另外,在學習情況考核方麵,新加坡的大學要求也非常高。
該官員介紹,南大每門課程結束後都要進行嚴格的考試,命題充分體現學科前沿理論同現實世界發展變化的緊密銜接,不久前剛剛發生的國際國內重大新聞事件,很快就可能出現在考題當中,如果缺少對相關知識深刻、準確和熟練的把握,根本不可能順利通過。”
中國學員在新加坡除上課外,也通過出席國際論壇或招商會、推介會等,對本地區、本部門進行推介,擴大與外界的聯係。
南大中國事務處副主任戴世岩表示,通過在新加坡學習,中國學員加深了對新加坡國情及發展模式的認知,也因此結交了更多朋友,這不僅對中國的長遠發展有益,也對新加坡的長遠發展有益。
對於大批幹部赴新加坡培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如此解讀:我們把新加坡作為領導幹部海外培訓首選,是因為新加坡的發展經驗對中國有特殊的借鑒作用。新加坡在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矛盾,和正在探求的解決辦法,正是我們現在遇到或將要遇到的矛盾,我們現在需要用或探索將要用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