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關係在經曆2008年一連串“陰雨天”之後,迎來了雨過天晴的時刻。
法國總理弗朗索瓦·菲永在三天的訪華期間,對今年兩國的雙邊關係進行了高度的評價。此外,這還預示著在明年乃至今後,中法關係將具有更多的意義和內涵。
菲永一行包括大約20名首席執行官,他們與中國相關公司簽訂了價值幾十億歐元的合同。更為重要的是,法國總理此次抵京將就法國總統尼古拉斯·薩科奇出席上海世博會以及胡錦濤主席明年訪問法國進行磋商。
過去的兩年見證了中法關係截然不同的兩麵。法國總統薩科奇幹涉中國的西藏問題和人權問題,並觸及其他涉及中國國家核心利益的方麵,其戰略誤判使得雙邊關係在2008年跌至穀底。此前,薩科奇玩“鬥牛”,結果“牛”衝進了“瓷器店”;而今,法國正在為薩科奇“清理碎碗碎碟”、收拾殘局。
眼下中法關係重回正常軌道,其發展速度或許可比作法國高速鐵路(TGV)風馳電掣般的速度,原因是法國已經開始意識到:它應該避免插手其他國家的內部事務。法國也開始聽從中國的意見——雙方應該適當對待兩國之間的分歧,以相互尊重各自的核心利益為根本來妥善處理敏感問題。
今年四月份兩國關係出現了“放晴”的跡象,胡錦濤主席和薩科奇總統同意加強雙邊的政治互信,推動兩國的合作夥伴關係健康而穩定地發展。
在兩國關係“冰封”了一年之後,今年兩國領導人有了兩次會麵。他們發現兩國在一係列廣泛而重要的方麵有共同點。雙方就中法關係的重要性、戰略地位、實際作用和範圍達成了共識。
中方和法方的高級政治家們在積極修補雙邊關係。今年兩國政府之間進行了頻繁的接觸,將兩國的政治、經濟關係重新回到正確的軌道上。
同時,兩國希望明年雙邊關係能有更多成果和進展。
中國駐法大使孔泉稱中法關係如“大河奔流波瀾壯闊”。這個比喻向我們明示了雙邊關係的緣來和走向。
中國和法國在地緣政治上沒有衝突。它們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讚成推動世界多極化,以應對當今世界麵臨的挑戰。兩國對於重要國際事務相同或相似的立場、觀點,應為兩國的戰略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過,期望中法兩國關係永遠“晴空萬裏”也是不現實的。兩國在很多議題上都存在明顯分歧,比如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當薩科奇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呼籲對進口商品征收碳稅時,他們心中已然瞄準了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
法國政府不應讓這樣的分歧改變中法“友誼之河”的走向。
文章來源: 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