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麥克西
首先,我聲明我不是上海人,對上海並不熟悉。這篇文章並不是對浦東和浦西之間的居民樓進行什麽科學的比較。其實那個題目太大,沒有什麽意義,況且,如今的浦東和浦西都有發達和落後的部分,很難比較。但我最近幾年去過上海幾次,每次都住在浦東,幾次住的、去的都是那裏的別墅,慢慢就形成了我個人對浦東的印象。前幾次去上海,很少去浦西。2009年底的那次因為特殊原因去浦西逛了幾天,突然發現那裏的“老上海,”和我的浦東印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當我想寫篇文章討論“貧富懸殊”的問題時,就很自然地選用了這兩組相片來做參考。文章的主題應該是“貧富極化還是發展必然?”結論如下。
上個世紀中,中國提出過減低“三大差別”的口號,那時的三大差別指的是,“城鄉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和“工農差別。”過去的三十年裏,中國的這三大差別有增無減,集中表現在貧富極化。也許,中國現在的貧富懸殊程度是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
可是,貧富懸殊本身並不一定是現在中國最重要的社會問題,很大程度上,那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但問題是,一個健康的社會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辦法去做財富的重新分配。過去共產主義的做法是“殺富濟貧,“ “打土豪分土地,”導致社會的動亂。而西方的辦法是通過法律解決這個問題,結果,在美國1%最富的人上繳了所有個人稅的40%,5%最富的人上繳了個人稅的60%,25%最富的人上繳了個人稅的86%,50%最富的人上繳97%的個人稅。因此從納稅來看,富人對社會、對國家的貢獻比窮人多,實現了和平方式的“殺富濟貧。”
中國現在也引進了這種辦法,但中國的個人納稅製度還非常不健全,逃稅的辦法比美國多得多。更關鍵是,中國政府有很多其他方法收稅,比如土地、增值稅等等。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已經是世界存款最多,最富有的政府之一。有這麽多的收入,中國政府暫時對以納稅的方法“殺富濟貧”似乎並沒有什麽太大的興趣。
貧富極化最好的例子是上海。浦東的高樓大廈和浦西的老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浦東有很多別墅,價值都在幾千萬人民幣以上。相比之下,浦西還有很多居民的居住條件和上個世紀70-80年代沒有太多的差別。
看了這組2009年12月照的相片,各位有什麽感想呢?是不是酸甜苦辣都有?過去的老說法,“寧要浦西的一張床,不要浦東的一棟房,”大概早就不行不通了。
(1) 浦東
(1a)浦西
(2) 浦東
(2a)浦西
(3) 浦東
(3a)浦西
(4) 浦東
(4a)浦西
(5) 浦東
(5a)浦西
(6) 浦東
(6a)浦西
(7) 浦東
(7a)浦西
(8) 浦東
(8a)浦西
that is great honor.cheers
上次在浦東看一些新建別墅空著,司機說那些是違章建築,沒準要拆,浪費好大啊。
首先,請不要用浦西的糟糕地段當作參照物。相比較的事物是需要在同一層麵上進行的。
第二,同意樓下pretty_women2所說的,“就算現在我還是願意在浦西,如果浦東還不如呆在美國。
那是真正的上海文化,而且浦西市中心的房子,老石庫們房子那是曆史。”好地段的那種文化氛圍和人員的素質相對來說都是較高的。
第三,同意樓下nature_battle所說的,“其實浦西的弄堂,也就是照片裏浦西,在七八十年前也是獨門獨戶的小洋房。經過新中國的洗禮,浦西的裏弄小洋樓則演變成五至十戶人家。連鴿子樓,亭子間都擠滿了一戶戶單元。”
地產價格=地+產(造價)
浦西如靜安、徐匯的老房子因為地段貴,房價可能比所謂的浦東豪宅貴,雖然國內還沒有地權
同樣,老是用美國鄉下的所謂豪宅,和上海北京繁華區的平房比價格,結論一樣無意義。
就算現在我還是願意在浦西,如果浦東還不如呆在美國.
那時真正的上海文化.而且浦西市中心的房子,老石庫們房子那時曆史.咱外公自己造的一百多年的曆史了,也許不完滿這是成長的文化,是根!
浦西就是新區,並不是說不好,也是將來的趨勢,就這末多地方總要往外挪的,就是現代西化,但是不是小時候長大的那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