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麥克西
其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六十周年,還不如慶祝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新中國 1949 成立後的第一個三十年裏,幾乎沒有什麽可以慶祝的。那些年裏的所謂“成就”都在後來三十年被“平反 ” 、 “ 改正 ” 、或 “ 否定 ” 掉。例如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躍進,人民公社製度,文化大革命等等。也許有些人會說,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還是這三十年裏值得慶祝的成就。
相比之下,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年中國在經濟發展上取得的成績舉世公認。在這麽短的時間裏,把 2-3 億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到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也是人類曆史上沒有發生過的事情。把經過三十年蹂躪的一個人口、麵積大國在三十年內做完這麽多的經濟、社會改革,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史無前例。”如今全民教育,對農民不征稅等政策也是中國曆史上偉大的創舉。當然,中國改革還不夠徹底,經濟發展還不均衡,發展後還有很多後遺症。但這些並不是本文的要點。
誰對中國這三十多年改革開放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呢?鄧小平有遠識、膽量、能力逐步開始改革開放,並一直堅持下來,應得頭功。但,仔細想想,香港和台灣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沒有香港和台灣,就不會有中國的改革開放後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可惜的是,在如今的國慶活動裏,中國經濟起飛的功勞全部被歸結成“黨的英明領導。”
1979 年,中國開始 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辦經濟特區。鄧小平為什麽選擇這四個經濟基礎和上海、天津、東北相比非常不發達的地區開始辦特區呢?原因很簡單,這四個地方離資本主義最近。深圳和香港隻隔了一條江,珠海和澳門隻隔了一條河,廈門和台灣隔海相望,汕頭是老僑區,離香港和台灣也不遠。中國開放之初,先是香港的工廠逐步內遷,後來是台灣的工廠大舉北遷。這個過程不僅解決大量大陸就業問題,還為中國改革開放嚐到第一次甜頭,賺到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為中國大陸後來自己的企業培養了人才、學到了技術、打開了眼界、贏得了市場。雖然這四個地區的發展最近也許並不如上海等地區,但這四個地區在中國改革曆程中,功不可沒。
即使今天,我們在西方買到的大量“ Made in China” 的產品,其實都是香港和台灣公司在大陸的工廠做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個人電腦產品( PC )。台灣公司占了世界 PC 市場原生產力的 70% 。在眾多的電子工業裏,是少見的華人超過日本的例子。 Dell 和 HP 的大部分產品都是台灣公司在大陸生產的。正因為有這種市場占有,才會使大陸自己的 PC 工業得以發展。
所以,今天朋友們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六十周年,看到中國蓬勃的經濟,別忘了,要感謝小小的香港和台灣。彈丸之地的香港和台灣可以給大陸的改革開放起到如此大的作用,不能不說是人間奇跡。不僅要感謝那裏的人民,也要感謝那裏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製度和管理方法。當然也要感謝毛澤東當年沒有把這兩個地方“解放。”
如此類推,又是誰讓香港和台灣經濟起飛的呢?那就得感謝美國、西歐和日本。沒有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起飛,就不會有香港和台灣的經濟起飛。沒有香港和台灣最初占領很多產品在西方和日本的市場,就不會有今天中國對這些市場的擴張。
有人讀過本文後會指出,香港、台灣、西方、日本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也賺了錢、收了利。那也是事實,但並不影響本文的結論。也有人會說,大陸對香港、台灣的經濟起飛也多少起過一些間接的作用。先不談那種間接的作用有多大,這種說法也不影響本文的結論。
不說他難受
I wished the announcer should have mentioned some of those lessons/disasters when the portrait of Mao was marched through. Deng deserved most of praise for the last 30 years.
For those of you who are young, you really don't know what the first 30 years were like. They were hell on the earth for the most part.
其實全麵地思考有好處,那些政策對了,那些錯了,前車之鑒,後事之師。不怕批評就不會固步自封。
同感,現在有些人就靠給中國人填堵來博出位,以為很時髦。
不過似乎您還是覺得有點心虛,要不幹嘛不直接把這文章的標題改成國慶60周年,感謝美歐日?
後三十年不能說與前三十年打的基礎沒關係吧!舉個俺家的例子。俺爸媽都是文革前的大學畢業生,他們的家境都不怎麽樣,如果沒有新中國,他們八成是沒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至少俺媽認為以她的情況很大可能是象外婆一樣做個童養媳,家裏窮孩子多她又是老大。改革開放又使他們所學的充分發揮了作用,為國家和小家的經濟都作了貢獻。所以我會慶祝60年而不隻是這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