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表明馬寅初人口論是錯誤的
作者: 易富賢
2005-09-28修正稿
1949年中國人口5.5億,解放後中國人口迅速增長,1953年,中國進行了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結果表明,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中國人口總計601,938,035人,估計每年要增加1,200萬人到1,300萬人,增殖率為千分之二十。曆史上一直缺乏的人口一下子變成社會問題了。北京大學校長馬寅初提出了著名的“新人口論”,他說:“中國人口這樣發展下去,十年後有八億一千萬,五十年後多少?嚇死人!二十六億一千九百萬”,他提出“一對夫婦隻生兩個孩子”的主張。雖然他一直說他的“新人口論”有別於英國政治經濟學家馬爾薩斯1789年的《人口論》,但事實上仍然不過是馬爾薩斯的人口論的變種。1959年馬寅初的“新人口論”遭到批判。
中國人口1959年6.6億,1979年9.709億。《光明日報》1979年8月5日有一文章標題是 “錯批一人誤增三億”,意思是毛澤東1959年“錯批”馬寅初,從而“誤增三億”人口。就是說依照馬寅初的理論到1979年中國人口隻能在6.7億左右,中國人口在壽命延長的情況下零增長。“錯批一人誤增三億”的謠言從此廣為流傳。 “錯批一人誤增三億”的謠言從此廣為流傳。
有人將中國人口問題歸因於毛澤東的昏庸。事實上任何一個國家在經曆大亂後都會有一個人口快速增長時期的,二戰之後的世界各國包括美日蘇歐莫不如此。1949年以後,由於戰亂的結束,並因為大力發展農田水利建設(袁隆平認為70年代的農田水利建設是曆史上最好的)和建立農村醫療體製(經過2003年SARS的流行,中國政府重新認識到農村醫療體製的重要性,痛定思疼,決定重新建立農村醫療體製),人均預期壽命由35歲延長到1976年的65歲(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這一點不容易呀;世界平均隻由1949年的47歲延長到1976年的58歲。這些足以說明當時中國的醫療體製的正確性),新生兒死亡率也大為降低。在婦女生育率(兩百年來中國婦女終身生育率一直在6.0左右)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中國人口急劇增長。因此1949年以後的人口快速增長不完全因為新生人口的增加,更大程度歸因於壽命的延長。中國人口由康熙時期的兩千萬增加到乾隆後期的四億左右;毛澤東時代壽命從1949年的平均35歲延長到1976年的65歲,而解放後30年人口還沒有增加1倍,說明當時是適當控製了人口的,1971年開始符合人性的計劃生育,允許生育兩三個孩子,1979年時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已經從兩百年一直維持的6.0左右降到2.75了。在適當控製人口數量的同時,毛澤東注重人口素質的提高,把對教育的投入看成了一種國家長期性的戰略投資,即使在文革時期,中國基礎教育仍然做得令人刮目。每個公社(現在的鄉)都有高中(而現在每個縣才有幾所高中,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初中畢業生上高中的比例一下子降低了很多,國家對教育投入之少是世界罕見,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3%,比非洲窮國都少,低於世界平均5%的水平,低於聯合國要求的6%,導致現在還得靠出賣廉價勞動力)。一定要將現在的人口壓力歸因於毛澤東的話,那隻怪他將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壽命增加得太多了,以至於很多二、三十年代出生的都還沒有去世。請看中國社會科學院劉德中的《毛澤東人口思想再評價》(http://www.mzdthought.com/wz/110zn/mzdrksx.htm)和人民日報《中國經濟周刊》:《農村離免費義務教育有多遠?》(http://www.zgjjzk.cn/document/2004/200445/fmwz.htm)。世界銀行推出報告,高度讚揚中國1960、1970年代的醫療狀態:
http://www.worldbank.org.cn/Chinese/content/BN3_cn.pdf
http://www.worldbank.org.cn/Chinese/content/BN5_cn.pdf
http://www.worldbank.org.cn/Chinese/content/BN4_cn.pdf
換句話說,1949年後人口增加過快,更大程度是因為“死的太少”,而不僅是“生的太多”。
18世紀全球人口快速增加的時候,歐洲婦女平均生育8、9個孩子,中國婦女平均隻生育6個孩子,說明中國婦女現實極限生育率(不是生理極限生育率)隻能在6.0左右。有人將中國人口問題歸因於毛澤東時期鼓勵生育政策。其實中國隻在1953年之前鼓勵過生育(戰後大多數國家都這樣)。但1950年到1953年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仍然隻有6.0左右(這幾年分別為5.81,5.7,6.47,6.05),與1949年之前沒有差別,也與當時的韓國、越南、泰國、巴西、印度、新加坡、中國台灣沒有差別(這些國家和地區當時生育率都在6.0左右;即使美國當時也平均生育4個左右孩子)。難道這些國家和地區也鼓勵生育了?可見中國當時鼓勵生育起效不大(因為當時本身就接近極限生育水平,再鼓勵也沒有用)。在1971年中國開始計劃生育之前,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與印度、韓國、越南、泰國、巴西仍然沒有明顯差別。1971年,以國務院批轉衛生部、商業部、燃料化學工業部《關於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報告》為標誌,全國城鄉計劃生育工作全麵開始,允許生育兩三個孩子,中國生育率從1970年的5.8快速下降到1979年的2.75(與現在印度差不多)。
此外,醫學條件也不允許中國在1950年代就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當時中國連避孕套都不能生產,絕大多數婦女都是靠接生婆接生,隻有頂級醫院能做人工流產手術,總不能將育齡婦女都置於生命危險之中?總不能將生下來的孩子都掐死吧?在1970年代中國醫學條件才開始成熟,避孕設施才有條件普及,才能比較安全地實行計劃生育。
即便當時中國沒有毛澤東,而是一個西方式的議會,馬寅初的提議既違反西式的“人權”法則,又違反中式傳統道德,有一絲一毫通過的可能嗎?所以將人口問題算在毛澤東身上加以譴責是十足的誣蔑。
我想馬老先生肯定不會屠殺老年人的(因為他本人在他提出人口論的1957年就已經75歲了),馬寅初關注的是人口數量和增長率而不是人口結構,是通過減少新生人口來降低人口總量,實現人口的零增長,他主張每對夫婦隻生育兩個孩子(馬寅初“人口論”遭批判始末:http://www.mlcool.com/info/if002258.htm)。我要提請大家注意的是,他那個時候提倡的生育兩個與現在生育兩個意義完全不一樣,建國初嬰兒死亡率為20%(現在2.55%),孕產婦死亡率為1500/10萬(現在50.2/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5-30%(2003年2.99%),我國人民平均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增加到現在的72歲。馬寅初在1957年提出每對夫婦隻生兩個,比現在的1.5的政策生育率的政策還要嚴。馬寅初的主要思想是維持人口總量不增加,後麵的計劃生育政策與馬寅初的新人口論是一脈相承的。事實上,除了馬寅初外,當時主張計劃生育的還有劭力子,劭力子見到人家生了一個孩子後,就說:不要再生了。馬老先生提出的生2個,在當時是錯誤的(當時高嬰幼兒死亡率、高孕產婦死亡率),在現在也是錯誤的(現在至少12.5%不孕,並且單身和丁克很多,隻願意生一個不少,總和生育率連1.7都難以達到)。
在馬寅初提出人口論的40年前孫中山擔憂亡國滅種,在馬寅初提出人口論的3年後中國人口還接近負增長。馬寅初隻看到1949年以來幾年的快速增長,提出限製人口增長;而毛澤東卻從曆史眼光看到中國自1800年以來人口增加緩慢(中華民族占全球比例自從1800年以來下降一半),而沒有立即限製人口增長(並且當時國際形勢不容樂觀,誰也難以斷言今後沒有戰爭)。
1.“截止1953年6月1日午夜,我國人口為6億。僅僅4年時間,全國就增加了1億多人口。這個數字讓把國家前途和命運係於己身的馬寅初感到震驚和不安。”不知“1億多”從何而來? 1910-1952中國沒有人口普查.4.5億是一個非常粗略的估計. 如果馬寅初(或賀吉元)基於這個數據得出結論,實在荒唐. 根據Angus Maddison的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 1-2006 AD的數據:中國的人口(不含台灣,香港)1949年5.44億, 1953年5.81億, 增加0.37億, 與1億多相去甚遠.
2. “毛澤東的觀點與馬寅初完全相悖,表現出不以為然的態度,說,中國人口就是增加十億又何妨?” 不知出自何處? 1957年10月9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八屆三中全會總結時的講話: “人口節育,要三年試點宣傳,三年推廣,四年普及推行,也是十年計劃,不然人口達到八億再搞就晚 了,初步達到計劃生育。在少數民族地區不要推廣,山區人口過少的地方也不推廣,也要大鳴大放大辯論一下。我主張中學增加一門節育課,人類在生育上完全無政 府主義是不行的,也要搞計劃生育。”這兩段大不相同,哪個更可信?
3. 醫學條件也不允許中國在1950年代就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當時中國不能生產任何避孕工具. 1955年開始組織生產. 政府實行計劃生育是人類社會從未有過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還是毛澤東說得對: “要三年試點宣傳,三年推廣,四年普及推行,也是十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