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前對太陽能係統的需求和多晶矽(製造太陽能電池板的原料)的短缺,使得全世界的企業都在快速地擴張自己的生產線,然而金融危機使得清潔能源產業也受到拖累,於是多晶矽以及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價格急轉直下。許多專家表示這個產業正麵臨洗牌,許多實力較弱的小公司要麽關門,要麽出售主要設備以自保。
然而就在企業在過剩產能和沒賣出的設備的泥潭中掙紮時,一家研究公司看出產能仍然維持增長勢頭,沒有減緩,更沒有萎縮。企業們仍然可以對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氣候法案已經在價格下跌後需求的反彈保留信心。
一家德州奧斯汀的市場分析公司 DisplaySearch 也看好太陽能的市場前景。這家公司新出的一份報告預測, 09 年全球太陽能的製造量將比 2008 年增長 56%.2009 年被看作是這十年來市場最低迷的一年, DisplaySearch 也承認今年的需求大約下降了 17% ,而有的人甚至估計這一數字是 30%.
盡管如此,報告的作者,製造業研究的副主席 Charles Annis 在摘要中解釋說,過去一年訂購和安裝太陽能係統的是如此之多, 56% 並非異想天開。
在他的第三季度財報《季度光伏電池產量數據與趨勢報告》中, Annis 同意“嚴重的過剩供給”使價格一降再降並威脅到了為數眾多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廠家。然而盡管現在市場走弱, 2013 年前製造量還是以每年 49% 的速度增加。
過高產能是個海市蜃樓嗎?
其他的光伏產業研究者沒有這麽肯定。“在蕭條期,產能還是有明顯增長,而另一方麵,許多宣稱投產的工程並沒有真正建設起來”, Navigant 谘詢公司的太陽能產業首席分析師 Paula Mints 表示,“如果隻是根據公告來計算,那得到的數據可能偏高。”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下降的價格加上太陽能產業中幾個巨頭的大幅成本削減,將帶來太陽能技術領域的巨變。
占據優勢的太陽能設備製造商被認為不太可能馬上收購他們的對手,因為現在這樣做隻會加重他們自己的庫存問題,而之前並未涉足過太陽能係統的大科技公司也可能準備來分一杯羹:例如一家德國汽車零件製造商最近吞並了兩家在太陽能領域一直很活躍的公司 Aleo Solar 和 Ersol Solar Energy 。
First Solar 公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公司,它的產能大約有 10 億瓦。在它公布的 2009 第二季度年報中,利潤額達到了 1 億八千萬。
然而 Navigant 公司的數據顯示,根據銷售額來衡量,去年 Q-Cells 才是老大,隻是由於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它損失了許多顧客,特別是曾經是太陽能主要市場的西班牙。
迅速走出經濟危機陰影的中國
此外盡管日本一直以來都是太陽能製造的領跑者,許多分析家認為中國正在迅速後來居上。而中國的尚德集團正在成長為全球太陽能的 No.1 。
尚德直到八月二十號才會披露它的最新季報。然而 Credit Suisse 的分析師認為,結合另一家較小的中國公司 Canadian Solar 的盈利季報,考慮到本季較強的走勢和下跌的矽價,中國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第三季度會有亮眼的表現。
基於薄膜技術的太陽能電池也被看好。 Annis 預測薄膜電池的市場份額到 2013 年將會增長到 30% 。專家們預測 2013 年全世界的太陽能係統安裝會達到一個高峰,而一些人更是認為反彈在 2010 年就會到來。
然而考慮到這個產業較短的曆史和幾次起起伏伏的調整, Navigant 公司的 Mints 也認為不能太過樂觀,還是有發生動蕩的可能。“這個產業到 2004 年才真正盈利,之前一直在艱難前行,我們也得做好再次過冬的準備。”
本文翻譯自紐約時報,原文鏈接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