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4)
2019 (3)
2025 (2)
哥哥從小發展全麵,按照我們文化裏謙虛一點的說法是沒有特長。小學他參加Gifted考試文理都不錯,連SAT考試成績也是文理幾乎一樣的分數。課外俱樂部又選擇了辯論和機器人,這樣他整個高中每個周末都忙得不亦樂乎。對於他選什麽專業我一直也沒有看出什麽傾向性來。
喜歡樂高,動手和空間想象能力很強,我一度覺得機械或者建築工程他應該是很適合的。暑假的時候天天趴在電腦前鼓搗,自己組裝了台遊戲機,連著嗡嗡響的外接風扇散熱。我提醒他不要一直玩兒遊戲,他說沒有玩兒,在看別人發表的學術文章,實現模型,做量化交易,讓我摸不著頭腦,聽上去比我這個單純編碼的民工高大上,就鼓勵他繼續努力。
申請學校的時候,他因為好朋友全部商量好去學計算機,他一門心思地想學computer science。沒想到申請的CMU和UW都是大熱門,被拒了,轉來轉去,想起了這個搞了兩個夏天的量化方向,選擇了應用數學專業。順利上完專業課,開始實習,說工作還是相當的challenge,以我對他的了解,這個孩子自小韌勁十足,自己決定的事情就是十頭牛都拉不回來,努力學習堅持不懈,結果都可以做得還不錯。希望他能在緊張的工作之餘,把最新的AI技術整合到自己的工作中提高效率和創造效益,那樣將來會是不可限量的。
弟弟在旁觀了哥哥的整個過程後,悠悠地對我說道,他將來就選和哥哥一樣的方向,現在不需要那麽努力,因為他自小數學學起來毫不費力。但是他忘了說自己的文科相對就有些慘不忍睹。雖然幸運的是高中後language art慢慢變的得心應手起來,可是曆史就還沒有完全找到竅門和樂趣。鑒於他對數字敏感,頭腦靈活,願意買賣,或許這個領域是一個很適合他的賽道。
沒想到這麽嚴肅的擇業問題在我們這哥倆這裏好像也不需要我們費心費力啦。其實,我想在這個技術更新換代如此之快的大環境下,沒有什麽專業是一勞永逸的,都需要結合自己的方向不斷學習探索才會得到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