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無狂想地

曼舞飛絮的羈旅,小小的足跡漂泊在文字裏,隨心而來,隨緣而去,隨意而遊,隨喜而嬉,天地一痞。
個人資料
ling198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雞年說雞(釋名、典故、詩選)

(2017-01-24 11:40:36) 下一個

雞年說雞(釋名、典故、詩選) 

 2017-01-24 搜韻編輯部搜韻
《說文》:“知時畜也。”《玉篇》:“司晨鳥。”
釋名
翰音
《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羊曰柔毛,雞曰翰音。”後因以“翰音”為雞的代稱。
獨夜
雞的別名。《類說》卷二五引《玉泉子·雞五德》:“雞一名獨夜,一名司晨。”
司晨
謂雄雞報曉。借指雄雞。 唐 李益 《聞雞贈主人》詩:“膠膠司晨鳴,報爾東方旭。”
司夜
借指雞。《莊子·齊物論》“見卵而求時夜” 晉 崔譔 曰:“時夜,司夜,謂雞也。”
戴冠郎
雞的別稱。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人物異名》:“雞曰戴冠郎。”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禽鳥·雞》:“ 陳 、 宋 、 衛 之間,謂雞為鸊鴟; 徐 魯 之間謂之秋侯子,一名戴冠郎。”
長鳴都尉
雞的別名。 宋 陶穀 《清異錄·獸》:“ 武宗 ( 唐武宗 )為 潁王 時,邸園蕃禽獸之可人者,以備十玩,繪十玩圖,於今傳播:九皋處士--鶴,玄素先生--白鷼, 長鳴都尉 --鷄。”

稽山子
雞的別稱。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下:“ 歐陽詢 《藝文類聚》有為禽獸九錫,以雞為 稽山 子,以驢為 廬山 公者。”
鳩七吒
雞的別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二·雞》﹝釋名﹞:“梵書曰:雞曰鳩七吒。”
朱朱
呼雞聲。《初學記》卷三十引 漢 應劭 《風俗通》:“呼雞曰朱朱,俗雲,雞本 朱 氏翁化為之。今呼雞皆朱朱也。” 元 白珽 《湛淵靜語》卷二:“俗以舌音祝祝,可以致犬,脣音汁汁,可以致貓。雞朱朱,豕盧盧……朱朱盧盧,皆象其聲。”
膠膠
雞鳴聲。《詩·鄭風·風雨》:“風雨瀟瀟,雞鳴膠膠。”
膠膠司晨鳴,報爾東方旭。 唐·李益 聞雞贈主人
漠漠煙中柳,膠膠午後雞。 清·朱鼎鋐 雨後放舟
信詩人之思晦兮,雞膠膠而不已。 清·王闓運 愁霖賦
雞德
古謂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韓詩外傳》卷二:“君獨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鬭,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雞有此五德,君猶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一聲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 唐·白居易 池鶴八絕句·雞贈鶴
三號
《史記·曆書》:“時鷄三號,卒明。” 司馬貞 索隱:“三號,三鳴也。” 周君適 《偽滿宮廷雜憶·我走進了小天地》:“雞三號,更五點,此時拜疏擊大閹。”

雞人
周 官名。掌供辦雞牲。凡舉行大典,則報時以警夜。《周禮·春官·雞人》:“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凡國之大賓客、會同、軍旅、喪紀,亦如之。凡國事為期,則告之時。凡祭祀,麵禳釁,共其雞牲。” 後指宮廷中專管更漏之人。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唐·王維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宮樓唱罷鷄人遠,門闕朝歸虎士閑。 宋·王安石 和祖擇之登紫微閣
駭雞犀
犀角名。晉 葛洪 《抱樸子·登涉》:“又通天犀角,有一赤理如綖,有自本徹末,以角盛米,置雞羣中,雞欲啄之,未至數寸,即驚卻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為駭雞犀。”
薰陸胡椒膃肭臍,明珠象齒駭雞犀。 元·宋本 舶上謠送伯庸以番貨事奉使閩浙
雞舌香
即丁香。古代尚書上殿奏事,口含此香。《初學記》卷一一引 漢 應劭 《漢官儀》:“尚書郎含雞舌香伏奏事,黃門郎對揖跪受,故稱尚書郎懷香握蘭,趨走丹墀。” 亦省作“ 雞香 ”、“ 雞舌 ”。
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雞舌香。 唐·劉禹錫 郎州竇員外見示與澧州元郎中郡齋贈答長句二篇因而繼和
豸角戴時垂素髮,雞香含處隔青天。 唐·黃滔 遇羅員外袞
暫逐虎牙臨故絳,遠含雞舌過新年。 唐·李商隱 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攻討
雞舌遙聞韻,猩脣厭授餐。 元·李裕 次宋編修顯夫南陌詩
禦杯共醉龍頭榜,春雪同含雞舌香。 明·陳汝元 金蓮記·接武
雞竿
一端附有金雞的長竿。古代多於大赦日樹立。《新唐書·百官誌三》:“赦日,樹金雞於仗南,竿長七丈,有雞高四尺,黃金飾首,銜絳幡長七尺,承以綵盤,維以絳繩,將作監供焉。” 後用為赦罪之典。
高揭雞竿闢帝閽,祥風微曖瑞雲屯。 唐·許渾 正元
雞竿明詔下鰲禁,忽許枯骼還山邱。 清·餘京 畢孝子寧古塔負祖父骨歸裏
鷄竿唱徹人爭聽,鴉室聲寒我獨悲。 清·周亮工 兒子南來壽格移尊過慰靜一老人同賦二月十六日詩

芥羽、金距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季 郈 之雞鬭, 季氏 介其雞, 郈氏 為之金距。” 孔穎達 疏引 鄭司農 曰:“介,甲也,為雞著甲。”
《史記·魯周公世家》作“ 季氏 芥雞羽”。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擣芥子播其雞羽,可以坌 郈氏 雞目。” 後因以“芥羽”指用以角鬥的雞。
金距,裝在鬥雞距上的金屬假距。距即雞跗蹠骨後方所生之尖突起部,中有硬骨質之髓,外被角質鞘,故可為戰鬭之用。宋 周去非 《嶺外代答·鬥雞》:“其金距也,薄刃如爪,鑿枘於雞距,奮擊之,始一揮距,或至斷頭。”
芥羽張金距,連戰何繽紛。 漢·應瑒 鬥雞
花冠初照日,芥羽正生風。 唐·杜淹 詠寒食鬥雞應秦王教
芥羽貍膏早擅場,爭雄身屬鬭鷄坊。 清·吳偉業 靈岩山寺放生雞
花冠
指雞冠。亦用作雄雞的代稱。
花冠已衝力,芥爪復驚媒。 南朝陳·徐陵 鬥雞
輕打銀箏墜燕泥,斷絲高罥畫樓西,花冠閑上午牆啼。 宋·孫光憲 浣溪沙
向花冠尾畔,剪他翠羽。 清·陳維嵩 沁園春·戲詠閨人踢鞬子者
寶雞
古傳說中的神雞。謂得之可成王霸之業。 陝西省 寶雞縣 之名本此。《太平廣記》卷四六一引 晉 張華 《列異傳·陳倉寶雞》:“ 秦穆公 時, 陳倉 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若豬非豬,牽以獻 穆公 。道逢二童子曰:‘此為媼述,常在地中,食死人腦。若欲殺之,以柏插其首。’媼曰:‘此二童子名為雞寶,得雄者王,得雌者伯。’ 陳倉 人捨之,逐二童子。二童化為雉,飛入於林。 陳倉 人告 穆公 ,發徒大獵,果得其雌,又化為石,置之 汧 渭 之間。至 文公 立祠,名 陳寶 。”
雞群
比喻平庸之輩。
失旦
謂雞誤報曉。比喻工作失職。
豢犬使警夜,畜雞用司旦。徹警盜所窺,失旦固吾患。 宋·陸遊 晚秋農家
失旦何年補,先鳴意獨難。 清·顧炎武 擬唐人五言八韻·祖豫州聞雞
五時雞
夜間能按更報時的雞。 漢 郭憲 《洞冥記》卷三:“有司夜雞,隨鼓節而鳴不息,從夜至曉,一更為一聲,五更為五聲。亦曰五時雞。”
挽水西流想無法,從今不養五更雞。 清·黃遵憲 山歌
索鬥雞
求鬥的公雞。常用以比喻橫暴凶狠的人。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索鬥雞》:“ 李林甫 為性狠狡,不得士心,每有所行之事,多不協羣議,而麵無和氣,國人謂 林甫 精神剛戾,常如索鬥雞。”
食蹠(zhí)
比喻善學而知識淵博。語出《呂氏春秋·用眾》:“善學者若 齊王 之食鷄也,必食其蹠數千而後足。” 高誘 注:“蹠,鷄足踵。喻學者取道眾多,然後優也。”
雞肋
雞的肋骨。比喻無多大意味、但又不忍舍棄之事物。《三國誌·魏誌·武帝紀》“ 備 因險拒守” 裴鬆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 楊脩 便自嚴裝,人驚問 脩 :‘何以知之?’ 脩 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 漢中 ,知王欲還也。’”
半世功名一雞肋,生平道路九羊腸。 宋·楊萬裏 曉過皂口嶺

驅雞
趕雞。 漢 荀悅 《申鑒·政體》:“睹孺子則驅雞也,而見禦民之方。孺子驅雞者,急則驚,緩則滯。方其北也,遽要之,則折而過南;方其南也,遽要之,則折而過北。迫則飛,疎則放,誌閑則比之,流緩而不安則食之。不驅之驅,驅之至者也。誌安則循路而入門。” 喻作官禦民。
驅雞嚐理邑,走馬卻從戎。 唐·韋應物 送崔押衙相州
暴客至今猶戰鶴,故人何處尚驅雞? 前蜀·韋莊 贈雲陽縣裴明府
謬佐驅雞任,常思賦鵩人。 南唐·李中 吉水作尉時酬閻侍禦見寄
雞窗
《藝文類聚》卷九一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晉 兗州 刺史 沛國 宋處宗 嚐買得一長鳴雞,愛養甚至,恒籠著窗間。雞遂作人語,與 處宗 談論,極有言智,終日不輟。 處宗 因此言巧大進。”後以“雞窗”指書齋。
雞窗夜靜開書卷,魚檻春深展釣絲。 唐·羅隱 題袁溪張逸人所居
雞窗夜可誦,蛩機曉猶織。 宋·範成大 嘲蚊四十韻
還期他日,雞牕映雪,早作和羹。 清·孫道乾 小螺庵病榻憶語
雞樹
指古代中書省。語本《三國誌·魏誌·劉放傳》“帝獨召 爽 與 放 ” 裴鬆之 注引 晉 郭頒 《世語》:“ 放 ( 劉放 ) 資 ( 孫資 )久典機任, 獻 ( 夏侯獻 )、 肇 ( 曹肇 )心內不平。殿中有雞棲樹,二人相謂:‘此亦久矣,其能復幾?’”
終須似雞樹,榮茂近昭回。 唐·劉禹錫 和兵部鄭侍郎省中四鬆詩十韻
詎知雞樹後,更接鳳池歡。 唐·張說 奉裴中書光庭酒
金門祕雞樹,朱節耀龍庭。 宋·司馬光 送二同年使北
連雞
縛在一起的雞。喻群雄相互牽掣,不能一致行動。《戰國策·秦策一》:“諸侯不可一,猶連鷄之不能俱上於棲之明矣。” 鮑彪 注:“連謂繩繫之。”
天雞
神話中天上的雞。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東南有 桃都山 ,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裏。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雞皆隨之鳴。”
咿喔天雞鳴,扶桑色昕昕。 唐·劉禹錫 有僧言羅浮事因為詩以寫之
天雞相呼曙霞出,斂影含光讓朝日。 唐·劉禹錫 洞庭秋月行
星月半山盡,天雞出海遲。 唐·司馬紮 山齋會別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唐·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汝南雞
古代 汝南 所產之雞,善鳴。
惟憎無賴 汝南 雞,天河未落猶爭啼。 南朝陳·徐陵 烏棲曲
何事離情畏明發,一心唯恨 汝南 雞。 唐·陸龜蒙 古別離
兒童宜晏起,莫責 汝南 雞。 清·曹寅 椿下

 

典故
牛刀割雞
謂處理小事何用禮樂。後用以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論語·陽貨》:“子之 武城 ,聞絃歌之聲, 夫子 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言治小何須用大道。”
君有百鍊刃,堪斷七重犀。誰開 太阿 匣,持割 武城 雞。 唐·張九齡 贈澧陽韋明府
捕鼠孰淹睎驥足,解牛難任割雞刀。 宋·韋驤 權東陽既久求歸武川上守倅(沈倅)
良弓射雕先射虱,庖刀割雞方割牛。 明·成鷲 送蔚園弟之沅江幕,因寄吳明府
自古牛刀恥割雞,匣中三尺氣如霓。馮生隻為魚彈鋏,更比雞鳴狗盜低。 清·龍燮 詠史(看潮)
見卵而求時夜
《淵鑒類函》:“時夜,度時而呼更也。雞未出卵,而早求其呼更,此早計之喻也。”
百裏豈能容驥足,九霄終自別雞羣。 唐·雍陶 寄永樂殷堯藩明府
鷄羣與處曾非辱,鵬路將翔孰謂榮。 宋·範仲淹 謝柳太傅惠鶴
甘心遲鳳侶,刻意別雞羣。 清·李漁 蜃中樓·耳卜
雞黍
指餉客的飯菜。語本《論語·微子》:“止 子路 宿,殺雞為黍而食之。”
軒車能朅來,雞黍足充餒。 宋·司馬光 招鮮於子駿範堯夫
雞黍慚無,深媿居停。 明·徐複祚 紅梨記·初會
良朋鹹在茲,先期命雞黍。 清·方文 禊日與蔡芹溪同舟作
田家雞黍禮,絕似丈人貧。 明·屈大均 客至
雞黍約
東漢 範式 在他鄉與其至友 張劭 約定,兩年後當赴 劭 家相會。 劭 歸告其母,請屆時設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裏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 劭 謂 式 信士,必不乖違。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對飲,盡歡而別。事見《後漢書·獨行傳·範式》。後以“雞黍約”為友誼深長、聚會守信之典。
良會若同雞黍約,暫時不放酒杯空。 唐·唐彥謙 道中逢故人
君歸赴我雞黍約,買田築室從今始。 宋·蘇軾 送沉逵赴廣南
待小春,開了山梅,重尋雞黍約。 清·吳蔚光 瑣窗寒·暮秋
玉雞銜赤珠
玉雞,傳說中的神雞。《神異經·東荒經》:“蓋 扶桑山 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鷄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宋書·符瑞誌上》:“﹝漢﹞ 昭靈後 遊於 洛池 ,有玉雞銜赤珠,刻曰:‘玉英,吞此者王。’ 昭靈後 取而吞之。又寢於大澤,夢與神遇……遂有身而生 季,是為 高帝(劉邦)。”

雞犬升天
《論衡校釋》卷七〈道虛〉:“儒書言: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並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此言仙藥有餘,犬雞食之,並隨王而升天也。” 後用於比喻依附於有權勢的家人、親友而得勢。
雞犬疑沾藥,耕桑似避秦。 唐·儲嗣宗 春遊望仙穀
淮南雞舐藥,翻向雲中飛。 唐·李商隱 井泥四十韻
春日鶯啼修竹裏,仙家犬吠白雲間。 唐·杜甫 滕王亭子
若許移家相近住,便驅雞犬上層城。 唐·白居易 酬贈李煉師見招
牝雞司晨
母雞報曉。舊時貶喻女性掌權,所謂陰陽倒置,將導致家破國亡。語本《書·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孔 傳:“喻婦人知外事。雌代雄鳴則家盡,婦奪夫政則國亡。” 亦省稱“ 牝晨 ”。《南史·後妃傳論》:“ 後主 嗣葉,實敗於椒房,既曰牝晨,亦唯家之索也。”
苻朗皂白
謂 晉 苻朗 善識味。《晉書·苻朗載記》:“﹝ 苻朗 ﹞善識味,鹹酢及肉皆別所由。 會稽王 司馬道子 為 朗 設盛饌,極 江 左精餚。食訖,問曰:‘ 關中 之食孰若此?’答曰:‘皆好,惟鹽味小生耳。’既問宰夫,皆如其言。或人殺雞以食之,既進, 朗 曰:‘此雞棲恒半露。’檢之,皆驗。又食鵝肉,知黑白之處。人不信,記而試之,無豪釐之差。時人鹹以為知味。”
係火燒營
殷浩北伐羌江,江逌為長史,取雞百餘隻,以長繩連之,皆係火於足。群雞駭散,一時驅放過塹,飛集羌營,羌營火發,因其亂,隨而擊之。
貍膏塗頭
貍膏:狸的脂膏。《藝文類聚》卷九一引《莊子》:“羊溝之雞,三歲為株,相者視之,則非良雞也,然而數以勝人者,以貍膏塗其頭。” 司馬彪 注:“雞畏狸也。” 古時鬥雞時取以塗抹雞頭,使對方畏怯,從而戰勝對方。
願蒙貍膏助,常得擅此場。 三國魏·曹植 鬥雞篇
陳思 助鬭協狸膏, 郈昭 妬敵安金距。 南朝·梁簡文帝 雞鳴篇
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鬭雞,坐令鼻息吹虹霓。 唐·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芥羽貍膏早擅場,爭雄身屬鬭雞坊。 清·吳偉業 靈岩山放生雞

雞鳴戒旦
怕失曉而耽誤正事,天沒亮就起身。語本《詩·齊風·雞鳴序》:“《雞鳴》,思賢妃也。 哀公 荒淫怠慢,故 陳 賢妃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晉書·文苑傳·趙至》:“雞鳴戒旦,則飄爾晨征;日薄西山,則馬首靡託。”亦作“ 雞鳴候旦 ”。
雞鳴候旦寧辭晦,鬆節淩霜幾換秋。 宋·徐鉉 和張先輩見寄
破而得粟
齊二野父爭雞,傅琬字季圭,為山陰令,問雞何食。一雲豆,乃殺雞,破得粟,罪言豆者。一縣稱其神。
雄雞斷尾
比喻明智之士自我傷殘以避禍害。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二年》:“ 賓孟 適郊,見雄雞自斷其尾。問之。侍者曰:‘自憚其犧也。’” 杜預 注:“畏其為犧牲,奉宗廟,故自殘毀。”
老龜被刳腸,不如無神靈。雄雞自斷尾,不願為犧牲。 唐·白居易 答桐花
三雀登背
晉元年,三雀共登一雄雞背,三入安東府廳事,占者當三進爵為天子也。
雌為雄
漢孝宣帝時,雌化雄,元後統政之故。
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祖逖﹞與司空 劉琨 俱為 司州 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 琨 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後以“聞雞起舞”為誌士仁人及時奮發之典。亦省作“ 聞雞舞 ”、“ 聞雞 ”。
擊楫誓清,聞鷄起舞,畢竟英雄得。 宋·鬆洲 念奴嬌·題鍾山樓
功名君自許,少日聞雞舞。 宋·辛棄疾 菩薩蠻
聞雞起舞非今日,對酒閒看憶往年。 元·張昱 看劍亭為曹將軍賦
或擬聞雞舞,或嘯登樓夜。 清·杜岕 邀笛步作
雄略雖餘捫蝨談,壯心誰激聞雞舞。 清·趙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見貽
聞雞思 越石 ,化蝶笑 莊生 。 清·孫枝蔚 與客宿古廟中
一將當關門號虎,萬夫起舞夜聞雞。 清·謝覺哉 在廣州·遊虎門

夢白雞
《晉書·謝安傳》:“﹝安﹞自以本誌不遂,深自慨失,因悵然謂所親曰:‘昔 桓溫 在時,吾常懼不全。忽夢乘 溫 輿行十六裏,見一白雞而止。乘 溫 輿者,代其位也。十六裏,止今十六年矣。白雞主酉,今太歲在酉,吾病殆不起乎!’……尋薨,時年六十六。”後用以泛指不祥之兆。
白雞夢後三百歲,灑酒澆君同所歡。 唐·李白 東山吟
車如雞棲馬如狗
《後漢書》卷六十六〈陳王列傳·陳蕃〉:“震字伯厚,初為州從事,奏濟陰太守單匡臧罪,並連匡兄中常侍車騎將軍超。桓帝收匡下廷尉,以譴超,超詣獄謝。三府諺曰:‘車如雞棲馬如狗,疾惡如風朱伯厚。’” 雞棲車,古代一種製作簡陋的小車。
獨乘雞棲車,自覺少風調。 唐·李賀 春歸昌穀
坐令雞棲車,長載 朱伯厚 。 宋·蘇軾 林子中以詩寄文與可及餘
自顧七尺軀,尚坐鷄棲車。 清·孫枝蔚 五幼華明府署中送令弟竺來歸裏應試
楚客山雞
三國·邯鄲淳《笑林》:楚人有擔山雞者,路人問曰:『何鳥也?』擔者欺之曰:『鳳皇也!』路人曰:『我聞有鳳皇久矣,今真見之,汝賣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與;請加倍,乃與之。方將獻楚王,經宿而鳥死。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獻耳。國人傳之,鹹以為真鳳而貴,宜欲獻之,遂聞於楚王。王感其欲獻己也,召而厚賜之,過買鳳之值十倍矣。
楚郊疑鳳出,陳寶若雞鳴。 唐·李嶠 
楚人不識鳳,重價求山雞。獻主昔雲是,今來方覺迷。 唐·李白 贈從弟冽
遼東慚白豕,楚客羞山雞。 唐·李白 贈範金卿
雞鳴狗盜
《史記》卷七十五〈孟嚐君列傳〉:“齊湣王二十五年,複卒使孟嚐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嚐君為秦相。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嚐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於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嚐君,謀欲殺之。孟嚐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願得君狐白裘。」此時孟嚐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孟嚐君患之,遍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嚐君。孟嚐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穀關。秦昭王後悔出孟嚐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嚐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嚐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出如食頃,秦追果至關,已後孟嚐君出,乃還。始孟嚐君列此二人於賓客,賓客盡羞之,及孟嚐君有秦難,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後,客皆服。” 後用以稱有卑微技能者。
始覺 孟嚐 門下客,雞鳴狗盜亦奇才。 清·趙翼 坐守
雞蟲得失
唐 杜甫 《縛雞行》:“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蟲雞於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縛。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後改變原意,以比喻無關緊要的細微得失。
雞蟲得失何須算,鵬鷃逍遙各自知。 宋·王安石 絕句
雞口牛後
《史記·蘇秦列傳》:“臣聞鄙諺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今西麵交臂而臣事 秦 ,何異於牛後乎?” 張守節 正義:“雞口雖小,猶進食;牛後雖大,乃出糞也。” 常以喻低微而安寧之地位。
甘閒在雞口,不貴封龍額。 唐·陸龜蒙 奉和襲美二遊詩·任詩
木雞備德
《莊子·達生》:“ 紀渻子 為王養鬭雞,十日而問曰:‘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成玄英 疏:“神識安閑,形容審定……其猶木鷄不動不驚,其德全具,他人之雞,見之反走。”後因以“木雞”喻指修養深淳以鎮定取勝者。

山雞照影
《異苑》曰:“山雞愛其毛羽,映水則舞。魏武時,南方獻之,帝欲其鳴舞而無由。公子蒼舒令人取大鏡著其前,雞鑒形而舞,不知止,遂至死。”
山雞照影空自愛,孤鸞對鏡不作雙。 宋·黃庭堅 睡鴨
汀草弄妍成背怨,山雞照影惜分飛。 元·袁桷 次韻仲章
家雞野雉
晉 庾翼 善書法,初不服 王羲之 ,遂以家雞比喻自己的書法,以野雉比喻 王氏 的書法。《太平禦覽》卷九一八引《晉書》:“﹝ 庾翼 ﹞書,少時與 右軍 齊名, 右軍 後進, 庾 猶不分,在 荊州 與都下人書雲:‘小兒輩賤家雞愛野雉,皆學 逸少 書,須吾下當比之。’” 亦作“ 家雞野鶩 ”、“厭家雞”。
聞道近來諸子弟,臨池尋已厭家雞。 唐·柳宗元 殷賢戲批書後寄劉連州並示孟崙二童
家雞野鶩同登俎,春蚓秋蛇總入奩。 宋·蘇軾 書王子敬帖
祝雞翁
傳說中古代善養雞者。 漢 劉向 《列仙傳·祝雞翁》:“ 祝鷄翁 者, 洛 人也。居 屍鄉 北山下,養鷄百餘年。鷄有千餘頭,皆立名字。暮棲樹上,晝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賣鷄及子得千餘萬,輒置錢去。之 吳 ,作養魚池。後升 吳山 ,白鶴孔雀數百常止其傍雲。”
早晚同歸洛陽陌,卜鄰須近祝雞翁。 唐·劉禹錫 重寄表臣二首
屍鄉 餘土室,難説 祝鷄翁 。 唐·杜甫 奉寄河南韋尹丈人
吾孫騎曹不騎馬,業學屍鄉多養雞。 唐·杜甫 寄從孫崇簡

 

詩選

縛雞行 (唐·杜甫)

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

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

蟲雞於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縛。

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過庭錄
小宋舊有一帖論詩雲:杜子美詩雲雲,至於實下虛成,亦何可少也。……此蓋為《縛雞行》之類,如“小奴縛雞向市賣”雲雲,是“實下”也;末雲:“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是“虛成”也。蓋堯民親聞於小宋焉。
唐詩歸
鍾雲:讀此數語,覺放生多事(首五句下)。鍾雲:達甚(“雞蟲得失”句下)。譚雲:慈悲中生出寂悟(末句下)。
杜詩解
此首全是先生借雞說法。前四句借《孟子牽牛章》“牛羊何擇”演成妙義。
唐宋詩醇
齊物之旨。蔡正孫曰:《步裏客談》雲:古人作詩,斷句輒旁入他意,最為警策。如老杜雲“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是也。黃魯直作水仙花詩“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亦是此意。
讀杜心解
張遠雲:大有“螻蟻何親,魚鱉何仇”意。愚按:結語更超曠,蓋物自不齊,功無兼濟,但所存無間,便大造同流,其得其失,本來無了。“注江倚閣”,海闊天空,惟公天機高妙,領會及此。

鬥雞 (唐·杜甫)

鬥雞初賜錦,舞馬既登床。

簾下宮人出,樓前禦柳長。

仙遊終一閟,女樂久無香。

寂寞驪山道,清秋草木黃。

容齋隨筆
杜公詩命意用事,旨趣深遠,若隨口一讀,往往不能曉解。……“鬥雞初賜金……清秋草木黃。”先忠宣公在北方,得唐人畫《驪山宮殿圖》一軸:華清宮居山顛,殿外垂簾,宮人無數,穴簾隙而窺,一時伶官戲劇,品類雜遝,皆列於下,杜一詩真所謂親見之也。
杜臆
前四句感言樂事,而言悲止雲“終一閟”、“久無香”何等渾厚!
義門讀書記
“女樂久無香”,三事獨歸重女樂言之。“寂寞驪山道”,次聯暗接,至此點明。
讀杜心解
此首前後轉關處,述明皇兩頭事。中間播遷一段,泯然隱起,俟後兩篇敘出。但將上下半篇,一翻轉看,盛衰存沒之間,滿目淚痕矣。
劍溪說詩
世人但目皮色蒼厚、格度端凝為杜體,不知此老學博思深,筆力矯變,於沉鬱頓挫之極,更見微婉,……五律之《洞房》《鬥雞》;七律之“東閣觀梅”等篇,學杜者視此種曾百得其一二與?

鬥雞聯句 (唐·韓愈)

大雞昂然來,小雞竦而待(愈)

崢嶸顛盛氣,洗刷凝鮮彩(郊)

高行若矜豪,側睨如伺殆(愈)

精光目相射,劍戟心獨在(郊)

既取冠為胄,複以距為鐓。

天時得清寒,地利挾爽塏(愈)

磔毛各噤?,怒癭爭碨磊。

俄膺忽爾低,植立瞥而改(郊)

腷膊戰聲喧,繽翻落羽皠。

中休事未決,小挫勢益倍(愈)

妒腸務生敵,賊性專相醢。

裂血失鳴聲,啄殷甚饑餒(郊)

對起何急驚,隨旋誠巧紿。

毒手飽李陽,神槌困朱亥(愈)

惻心我以仁,碎首爾何罪。

獨勝事有然,旁驚汗流浼(郊)

知雄欣動顏,怯負愁看賄。

爭觀雲填道,助叫波翻海(愈)

事爪深難解,嗔睛時未怠。

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郊)

頭垂碎丹砂,翼拓拖錦綵。

連軒尚賈餘,清厲比歸凱(愈)

選俊感收毛,受恩慚始隗。

英心甘鬥死,義肉恥庖宰。

君看鬥雞篇,短韻有可采(郊)

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
韓醇曰:同意雄渾,極其情態。間以人才為喻。兩皆傑作,真歐陽文忠所謂“韓孟於文詞,兩雄力相當”者也。
批韓詩
朱彝尊曰:詠物小題,題外不增一字,時豪快動人,古今罕埒。將一段精神踴躍,使讀者即如赴雞場親觀角伎,陡爾醒眼。“昂”、“竦”二字,已盡大概(首二句下)。曲描細寫,不惟得其形,兼得其神(“精光”句下)。此下乃接鬥形狀,備曲折變態(“複以”句下)。中休小挫,對起隨旋,鬥中皆有節度,非身至雞場,不知其妙(“隨旋”句下)。此下乃酣戰後歎息,造語尤多奇(“碎首”句下)。亦奇語(“英心”二句下)。結太聊且(末句下)。何焯曰:領入妙(“天時”二句下)。第三層虛寫(“再接”句下)。汪琬曰:縱宕有勢(“助叫”句下)。
義門讀書記
頂上“昂”字(“高行”句下)。頂上“竦”字(“側睨”句下)。欲鬥之神(“精光”二句下)。是兩雞空鬥未相搏時,俗所謂“打碰腳”(“磔毛”四句下)。頂“冠”來(“裂血”二句下)。“巧紿”梟俗所謂“遊鬥”。寫鬥凡三層,看他用筆變化處,寫鬥之妙,全在將鬥處寫得飛動(“隨旋”句下)。頂“距”來(“毒手”二句下)。韓、孟徒一而(“惻心”四句下)。鬥雞主一麵(“知雄”二句下)。豪甚。眾人在場一麵(“爭觀”二句下)。頂“距”來(“事爪”句下)。負一麵。“碎丹砂”,頂“冠”來(“頭垂”二句下)。勝一麵(“連軒”二句下)。
詩比興箋
《鬥雞聯句》一篇亦刺當時朋黨恩怨爭勢死利之徒,為權門之鷹犬,快報複於睚眥者。舉此反隅。
峴傭說詩
“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虛字強押,退之所創,然不可輕學,學之往往不穩。韓、孟聯句,字字生造,為古來所未有,學者不可不窮其變。

賦得雞 (唐·李商隱)

稻粱猶足活諸雛,妒敵專場好自娛。

可要五更驚曉夢,不辭風雪為陽烏。

李義山詩集箋注
姚培謙曰:此歎稟性之不可移也。“可要”,猶言豈要如此。
重訂李義山詩集箋注
稈夢星曰:此亦感慨從事之作也。托之於雞者,雞有五徳,自可擅場,徒為哺雛,戀人粱稻,猶己之為貧而從事也。然而辛苦五更,不辭風雪者,空為天上之陽烏耳,豈非如己之入幕,徒供在位者之驅策哉!
玉谿生詩集箋注
刺藩鎮利傳子孫,故妒敵專權,而無勤勞王室之誌。
玉谿生詩說
此純是寓意之作,然未免比附有痕,嫌於粘皮帶骨矣。凡詠物托意須渾融自然,言外得之;比附有痕,所最忌也。
玉谿生年譜會箋
馮說殊妙。“勿為子孫之謀,欲存輔車之勢”,衛公先見,足為此詩確證。結言恐驚夢穩,豈真稟承王命哉,不過冀朝廷不奪我兵權耳!

觀鬥雞偶作 (唐·韓偓)

何曾解報稻粱恩,金距花冠氣遏雲。

白日梟鳴(一作鴟梟)無意問,唯將芥羽害同群。

韓翰林集
吳汝綸曰:此譏當時藩鎮(末句下)。
唐人絕句精華
此譏同類相殘也。

雜歌謠辭 雞鳴曲 (唐·李廓)

星稀月沒入五更,膠膠角角雞初鳴。

征人牽馬出門立,辭妾欲向安西行。

再鳴引頸簷頭下,樓中角聲催上馬。

才分曙色第三鳴,旌旆紅塵已出城。

婦人上城亂招手,夫婿不聞遙哭聲。

長恨雞鳴別時苦,不遣雞棲近窗戶。

唐賢小三昧集續集
直截得妙,語意亦近張、王。
唐詩歸
鍾雲:直寫節次,無限情事委折其中(“才分曙色”句下)。譚雲:樂府妙想。

雞鳴埭曲 (唐·溫庭筠)

題注:《晉書》武帝嚐幸琅琊城,宮人常從早發,至湖北埭,雞始鳴,今呼為雞鳴埭。

南朝天子射雉時,銀河耿耿星參差。

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魚躍蓮東蕩宮沼,濛濛禦柳懸棲鳥。

紅妝萬戶鏡中春,碧樹一聲天下曉。

盤踞勢窮三百年,朱方殺氣成愁煙。

彗星拂地浪連海,戰鼓渡江塵漲天。

繡龍畫雉填宮井,野火風驅燒九鼎。

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

芊綿平綠台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

寧知玉樹後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

中晚唐詩叩彈集
詔按:庾信《哀江南賦》:“將非江表王氣,終於三百年乎!”此下言禎明中,隋軍壓境,以至滅亡(“盤踞勢窮”句下)。詔按:禎明二年,隋下詔伐陳,明年正月朔,陳主會朝,大霧四塞。是日,賀若弼自廣陵引兵濟江,韓擒虎自橫江宵濟采石、緣江諸戍,望風盡走(“戰鼓渡江”句下)。陳主與張麗華、孔貴嬪投景陽井,以避隋兵(“繡龍畫雉”句下)。

冬夜讀書忽聞雞唱 (宋·陸遊)

齷齪常談笑老生,丈夫失意合躬耕。

天涯懷友月千裏,燈下讀書雞一鳴。

事去大床空獨臥,時來豎子或成名。

春蕪何限英雄骨,白發蕭蕭未用驚。

養鬥雞 (宋·黃庭堅)

崢嶸已介季氏甲,更以黃金飾兩戈。

雖有英心甘鬥死,其如紀渻木雞何。

牝雞雄 (元·楊維楨)

序:《列女傳》伯嬴秦穆女,楚昭王之母也。吳王入郢,妻昭之妻,又欲妻其母嬴。嬴伏劍,不可犯而止,為作《牝雞雄》,補樂府缺。

牝雞雄,秦氏熊(公穀書嬴作能)

吳王入楚妻,後宮牝雞雄。

把劍夜嘯生悲風,夫亡子遁誰適從。

人言秦雞解逐鳳,不知牝逐孤飛龍。

雞聲 (明·徐渭)

雲中丹灶伴神仙,亦有棲遲高樹顛。

向夕既來回客夢,淩晨特去喨霜天。

韻飄籬外雛俱集,頸漲花前繡愈圓。

不似吳門塘上鴨,隻將名姓向人宣。

雞鳴歌 (明·高啟)

北鬥城頭北鬥低,萬家夢破一聲雞。

馬蹄踏踏車轆轆,闕下連趨市中逐。

雄雞安得噤爾聲,利名少息世上爭,漫漫夜長人不驚。

雞 (清·袁枚)

養雞縱雞食,雞肥乃烹之。

主人計固佳,不可使雞知。

題孫文斌小雞爭食圖 (當代·陳永正)

群雛本無猜,淺草意自樂。

得失在人心,何事倚山閣。

雞年元日有作 (當代·熊東遨)

一聲啼破五更寒,雲外憑伊叩早安。

聯動八方春覺醒,通行萬古道循環。

敢勞初日紅殘雪?漫遣長風綠遠山。

會得南來蘇子意,故鄉雖好不須還。

搜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