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82)
2012 (106)
2013 (265)
2015 (136)
2016 (135)
2013年度諾貝爾獎10月7日起陸續揭曉。當地時間7日11時30分(北京時間17時30分),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羅思曼(James E. Rothman)、蘭迪·謝克曼(Randy W. Schekman)以及德國科學家托馬斯·祖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獲獎。
綜合新華網報道和諾貝爾獎網站聲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發布會按慣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舉行。當地時間7日11時30分,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秘書長戈蘭·漢鬆宣布了獲獎者名單和獲獎原因。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在聲明中說,這三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解答了細胞如何組織其內部最重要的運輸係統之一——囊泡傳輸係統的奧秘。謝克曼發現了能控製細胞傳輸係統不同方麵的三類基因,從基因層麵上為了解細胞中囊泡運輸的嚴格管理機製提供了新線索;羅思曼20世紀90年代發現了一種蛋白質複合物,可令囊泡基座與其目標細胞膜融合;祖德霍夫發現並解釋了囊泡如何在指令下精確地釋放出內部物質。
細胞生命活動依賴於細胞內的運輸係統。所謂囊泡運輸調控機製,是指某些分子與物質不能直接穿過細胞膜,而是依賴圍繞在細胞膜周圍的囊泡進行傳遞運輸。囊泡通過與目標細胞膜融合,在神經細胞指令下可精確控製荷爾蒙、生物酶、神經遞質等分子傳遞的恰當時間與位置。例如,對控製血糖具有重要作用的胰島素,正是借由囊泡進行精確傳遞並最終釋放在血液中。
若囊泡運輸係統發生病變,細胞運輸機製隨即不能正常運轉,可能導致神經係統病變、糖尿病以及免疫紊亂等嚴重後果。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在聲明中說,“沒有囊泡運輸的精確組織,細胞將陷入混亂狀態”。
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李培峰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他們(注:指三位獲獎科學家)的研究為準確清楚地認識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進而尋找治療靶點提供了理論支持,從而使人類更好地戰勝疾病成為可能。”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巍表示,三名科學家的研究開創了現代生物學的新局麵。“本屆諾獎頒發給研究囊泡轉運領域的科學家,將讓人們意識到以動態的眼光看待細胞、組織乃至生命體的重要性。”
據國際在線報道,現年63歲的美國科學家羅思曼於1976年從哈佛大學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現在是耶魯大學教授。他在獲獎後表示這個成就並非一夜的時間就可以獲得,他在這方麵的研究已經花費了數十年的心血。
現年65歲的美國科學家謝克曼教授是一位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細胞生物學家,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打電話通知他獲獎時,他正在美國加州的家裏休息,雖然是加州時間淩晨1點,但他還是抑製不住內心激動,不斷驚呼“我的天啊”,甚至還跳了一段“勝利之舞”。
58歲的德國科學家祖德霍夫目前任美國斯坦福大學分子和細胞生理學教授,他在接到獲獎電話時有點不敢相信,還問對方是不是認真的。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共8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4萬元),獲獎的三位科學家將平分獎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三位科學家均是拉斯克基礎醫學獎的得主,該獎項素有“美國的諾貝爾獎”之稱,是美國最具聲望的生物醫學獎項,也是醫學界僅次於諾貝爾獎的一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