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崔護 《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
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字殷功。博陵人。唐貞元十二年進士及第,官終嶺南節度使。有關崔護和這首詩有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在唐孟棨著《本事詩·情感》篇中有:“崔護……舉進士下第,清明日,獨遊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子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崔以言挑之,不對,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崔亦睠盼而歸。嗣後絕不複至。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牆如故,而已鎖扃之,因題詩於左扉曰……”妖媚的佳人、輕佻的舉子,才子美女,曆來都是好題材。後人也有對崔護不齒的,也有根據這短短的傳奇又演繹出一篇故事的。這些我們留待後續,先來欣賞這首詩。
詩的開頭兩句是追憶。“去年今日此門中”,點出時間和地點,寫得非常具體,足見這個時間和地點,在詩人心中留下了多麽深刻難忘的記憶。第二句是寫人,詩人拈出一個人們猶知的形象—桃花,春風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豔麗,而人麵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紅豔,則人麵之美可以想見;再者,本來已經很美的人麵,在紅豔豔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顯得更加青春美貌,風韻襲人。一個耀眼的紅字,正是強烈地渲染出這種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氣氛。麵對著這一幅色彩濃麗、青春煥發、兩美相輝的人麵桃花圖,不用說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態,詩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歡愛和興奮,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三、四兩句寫今年今日。去年今天,有同有異,有續有斷。同者續者,桃花依舊;異者斷者,人麵不見。這就產生了愈見其同,愈感其異,愈覺其續,愈傷其斷。正是這種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心情,越發加劇了眼前的惆悵與寂寞。
從故事情節來看,這是一首即興的詩,它給人看到的似乎隻是兩個簡單的畫麵——桃花相映著的人麵,人麵去後的桃花。但是,由於人物的活動貫串其間,由於畫麵與畫麵、畫麵裏(桃花)與畫麵外(詩人)的對比、映襯,便巧妙地顯示了人物感情的發生、發展和起伏跌宕的變化,諸如初遇的脈脈含情,別後的相思,深情的重訪,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隱或現地表達出來了。全詩自然渾成,猶如從心底一湧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盡。
有情人終成眷屬,故事還有美麗的結尾。據《本事詩》記載,原來那一天少女和她的老父親出門去了,當他們回到家門,那少女一見門上的題詩,便一病不起。而崔護也由於心中惦念不安又來尋訪,少女在昏厥之中聽到崔護的哭喊,又蘇醒了,終於成了美滿的夫妻。這個故事曲折動人,很有一些傳奇色彩。而《題都城南莊》這首詩也是頗有特色的,它不僅使這個故事大為生色,就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作品,也是廣為流傳的,而且在以後的詩詞中也累見其痕跡。比如:“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麵知何處?”(晏幾道《禦街行》)再如:“縱收香藏鏡,他年重到,人麵桃花在否?”(袁去華《瑞鶴仙》)從這些作品也可以看出它對後世文學創作的影響。《紅樓夢》裏林黛玉的《桃花行》:“胭脂鮮豔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是另一種心腸。另外,它的廣為人誦,除了這些和以上所說的語言、結構、寫作技法之外,該詩本身所抒發的某種人生體驗才是最重要一個的方麵。“本事”對於它的廣泛流傳也起到一定的推波助瀾作用。讀者不見得有過類似的際合故事或際遇,但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興許正是這首詩幾百年來保持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餘深喜這首詩,後來看到網友的遍地雪中一點紅的照片,做了一首仿崔護題城南莊的七言詩,無論是意境還是詞藻,都差得太遠了,僅錄於此與眾網友分享。
題baibai照片 (仿崔護都城南莊詩)
去年冬月大雪中,一片潔白映紫紅。
紅顏不知何處去,弱柳依舊舞西風。
另外,這首詩的用韻,節奏明快,琅琅上口,也為曆來所模仿。筆者還有一首《紫陽花》,用的也是此韻,貼在一位網友的跟帖裏,讀起來容易引起誤會,其實詩是早寫好了的。
紫陽花
紫陽花開五月中,幾叢淺綠幾叢紅。
鬥豔本無爭春意,狂蝶才去又招蜂。
全文完。
2010/4/19 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