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才能、智商和情商
才能是什麽,人與人之間有沒有區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一目了然的。本文想探討的是才能的自我認知、或者說是自我感覺,懷才不遇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永久的話題,但是他們有沒有自身的原因?眼高手低所導致的悲劇恐怕要多於真正的人不能盡所能。本文同時也是平常和朋友聊天時的一些閑言碎語的總結,個人看法難免有偏頗,拍磚還請輕輕地拍。
才能,是才智和能力的綜合語,大致可以分為素質、知識、能力,有天生的也有後天的,有與遺傳相關密切的,也有受環境影響大的。一個人的素質,象記憶力、模仿能力、色彩鑒別、感受音樂節奏等能力,屬於先天的居多。而想象力、觀察力、抽象概括力、色彩鑒別能力、形象記憶能力、音樂表象能力等,雖然先天的因素也有,但大部分來源於後天的學習。人的才能,還有學習、認識和創造能力,是素質和環境因素的結合。
一般講到才能,大部份是指文化方麵,而且更多地歸結於腦子好或學習好。和才能常常混用的詞還有才幹、才華,之間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但是講到文學方麵,會說一個人有才華,講到工作會說有才幹,把那些跑得快、跳得高、唱得好等等的稱之為有特殊才能,但更多的是籠統地說某人有才。
先天因素,遺傳起主導作用。它較少地依賴於文化和知識的內容,而決定於個人的天賦。聰明父母的孩子聰明的機率就大,運動能力強的父母其兒女也往往能跑或善跳。假如自己不具備這樣的天賦,而希望孩子成龍,可想而知是事倍功半的居多。天賦有很多種,本文隻是從學習方麵探討一下,希望不會以偏概全。
衡量一個人的聰明與否,不能不提到智商(IQ,Intelligence Quotient) ,即智力商數。智力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包括多個方麵,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數來表示,用以標示某人的智力發展水平。因為老的IQ指數與年齡有關,現在通常說的IQ多是指離差智商(DIQ,Deviation IQ)或者叫偏差智商。離差智商是用統計學中的均數和標準差計算出來的,表示被試者成績偏離他自己這個年齡群體平均成績的數量(單位為標準差),依據測驗分數的常態分布來確定。它以每個年齡群體的IQ的均值為100,若標準差為15,則具體計算公式為:
DIQ=100+15Z=100+15(X-M)/S
其中X為智商測試時的某人實得分數,M為群體的平均分數,S為該群體分數的標準差,式子中相當於Z的部分是標準分數,其值等於被測人實得分數減去同齡人平均分數,除以該群體的標準差。
智商測試並不太準確,但可以作為一個相對的尺度來衡量一個人的聰明與否。比如可以說智商在130以上的非常優秀、120左右的比較優秀,110以上的也可以看作是聰明人。而100是平均值,90以下就有點笨,70以下智力發育就有問題了。也就是說一半人口的智商,介於90-110之間,其中智商在90-100和100-110的人各占25%。智商在110-120的占14.5%,智商在120-130的人占7%,130-140的人占3%,其餘0.5%人智商在140分以上,你就可以認為他是百裏挑一、甚至是千裏挑一了。但是還有25%的人智商在90分以下。
同時,不要以為智商高了,就一定優秀,同那些智商在70以下的人可能有精神異常一樣,高智商的人也是精神病的高發群體。許多名人都被傳患有精神病,如貝多芬、牛頓、梵高等等。現在在有些父母中流行的對嬰幼兒進行右腦開發,不但沒有效果,而且極其危險,有很多孩子變得很神經質,對一些小小的刺激不能忍受導致條件反射過強,這樣的孩子,輕則離群索居不能正常和人交往,重則精神分裂,實在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努力。而且,小時候的所謂聰明,隨著知識的增加會慢慢變得無足輕重,江郎才盡,古人早有訓示。曾經轟動一時的少年大學生也沒聽說有幾個真正成大才的。可惜的是,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要知道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試驗,我們聽說的那些成功的、比如像朗朗、絕對是九牛一毛,不知有多少孩子毀在了這樣父母的貪心裏。
天才之所以稱為天才,是因為天才是不能人為製造的。
在一個大的群體裏做智商測試,其結果往往不是一個漂亮的正態分布,離差智商的分布要規矩的多。一般分布曲線以60和140為上下限。但是,如上所述智商隻是衡量一個人聰明與否的部分標準,要想知道你在你的年齡段裏處於什麽樣的位置,在日本流行的智能偏差值 (Intelligence Standard Score,ISS,智力標準比數,這裏用原文)更準確一些。ISS和DIQ的換算公式如下:
ISS × 1.5 + 25 = DIQ
ISS>60(or <40),占全體的15.866%。
ISS>70(or <30),占全體的2.275%。
ISS>80(or <20),占全體的0.13499%。
ISS>90(or <10),占全體的0.00315%。
也就是說,若是你的偏差值為80,那你就是這一群體裏的千分之一,85以上就是萬裏挑一了。我們以考大學為例,在日本每年的18歲人口約為120萬,九成以上的人上高中,大概110萬左右。這其中參加大學考試的約占六成,而日本現在的大學總容量也幾乎是這個數,所以近年來媒體總說日本已經進入了“全入時代”。那麽,現在日本的大學生也就是兩個人裏挑一個。東京大學的偏差值平均算70,相對的智商是130,這和一些測試還是挺吻合的。假如你在一個百人左右的高中裏能進前幾十幾名,那東大就大有希望。在中國,情況也大致相似,大學生沒有什麽了不起,清華北大也和東大一樣,十裏挑一就很有希望了。說到底,這也就是指學習,人的才能是多方麵的,學習好不過是其中一個方麵。這才是本文想要強調的。就因為中國就走這華山一條路,弄得一個民族都神經兮兮的,好像不上大學就人生無望似的。
上麵提到,在日本有一半左右的高中生不考大學,這是因為有較多的路可以選擇。這幾年都在說日本教育荒廢了,看看日本子承父業的人這麽多,我認為這是人家教育成功的結果。上了大學沒有什麽了不起,得了博士也沒有什麽了不起,智商高就更沒有什麽了不起。這也是為什麽情商 (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EQ)在實際生活中更為重要的原因。 情商一般包括以下幾種能力:自信、好奇心、計劃能力、自製力、團隊精神、交流能力與協調性,也可以歸納為:自我認知、自我調控、自我激勵和協調合作幾個方麵。盡管情商不象智商那樣可以量化和測試,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情商水平的高低對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有著重大的影響,有時其作用甚至要超過智力水平。而且情商可以通過後天的修身得到提高,它的價值才真正是無量的。古人告訴我們,要正心修身齊家,然後才能治國平天下,就是這個道理。欲窮千裏目要更上一層樓,提高自己才能認識到別人的不平凡。有調查顯示,我國年輕人的各種心理失衡已經成為社會問題,所以與其強調智力開發,提高人的心理素質才是當務之急。過分注重學習所引來的種種悲劇已是不勝枚舉。
提高情商,好的途徑是從小就不斷經曆小挫折。就像一個新生兒要慢慢透風、見光,讓抵抗力漸漸增強一樣,人的生活能力也不是可以一日建成羅馬的。另外,不要過分地吹捧讚譽孩子,這樣會使他們不知天高地厚。那位跳樓的塗序新博士, 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了這一悲劇,我曾在別處予以追悼。本文想說的是塗博士是一位優秀的年輕學者,但並不能算出類拔萃。據各方麵介紹,塗博士生於1977年8月,高中畢業保送清華大學,獲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士學位,後獲全額獎學金赴美國留學,於2001年9月至2007年6月就讀於美國西北大學,分別於2004年和2007年獲得岩土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其後在該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有可檢索的論文六篇,其中SCI雜誌三篇。研究生讀了六年,又做了兩年博士後,真正的文章隻有三篇,應該說是很一般的。在一個學術研究稍微前沿的國家,這個成績是不會馬上競聘到教職的,比如在日本最好也就是助教。在居士所知道的範圍內,象東京大學同類專業的博士生,論文都有這個數量,所以塗博士起碼不是一個多產的研究人員。在日本的私費中國留學生裏,畢業時有六、七篇SCI論文的也不乏其人。刨去語言、研究作風(這是日本研究人員論文少的一個原因,也是他們嚴謹的象征),在美國的人更容易發表論文,那麽塗博士被評為講師就不能說是太受了委屈。當然,中國在人才方麵還很欠缺,有人許了願也是可以想象的,也有人找到了令人羨慕的職位。但畢竟不是十年二十年前了,象那種一個海歸連毛還沒長全呢,就被當成了寶貝,破格提教授升博導、物以稀為貴的事,逐漸減少才是正常的。塗博士們應該認識到,自己可以算優秀但也就那麽回事,過高的要求有時會害了自己。
假如塗博士眼界寬一點,就知道和自己差不多的大有人在。按說一個人見識多了,對自己的認知也就多了,知道山外青山樓外樓,驕傲的本錢反而會少。杜工部有一首《望嶽》的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曆來被認為是描繪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詩人向往登上絕頂的壯誌。站在泰山之巔俯瞰眾山,那眾山就會更顯得極為渺小。然而居士認為,因為杜老先生沒有登山、而是在山腳下望山,所以在想象登頂的壯觀時,未免言之有過。假如他真地站在了玉皇頂上,所看到的一定不是一覽眾山小,而是一個個挺立在雲層之上的頂峰,各有各的風姿!是群星璀璨而不是唯我獨秀。我為老杜遺憾。
日本優秀棒球手Ichiro在創造了連續九年安打超200的世界紀錄後說,這就像一座山峰,我很想看看登頂後的景色,這種想法一直支持我攀登。我現在看到的是風景這邊獨好。這個獨好,應該是在穿過雲霧之後看到的那群峰爭豔地風景獨好。且不說上下幾千年,江山代有才人出。即使在當代,就算你是萬裏挑一,那這個世界上還有六十萬人,和你同齡的也有萬人。學習比別人好了點,錢比別人多掙了點,並不值得驕傲。隻有那種坐井觀天的人才會覺得誰都比不了自己。
居士也曾是莘莘學子,雖然上學早,但從小到大,直到考研考出國,深知周圍比我強的人多地是。更何況我是琴棋書畫樣樣稀鬆,吹拉彈唱般般不會。林則徐有一副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虛懷才能納物。我也讚成競爭讚成和人比。但我覺得最主要的是要比自己能不能把自己的一行做到最好。地位金錢、名譽聲望都是身外之物,好多由不得你主宰,隻有把事做好的能力才是你自己的。那些整天牢騷滿腹,覺得老天不公的人,可能問題恰恰出在了自己身上,不可不省。開闊一下眼界,就會覺得自己叫喚的底氣不那麽足了。真心奉勸那些準備海歸的朋友們,要腳踏實地穩步前進,經得起摔打跌得起跟頭,在自己的路上比儕輩走得好,就是成功。七十二行行行有幹頭。沒有哪個行業是領導世界潮流的,也沒有哪層人是人上人。隻要有行家意識,一法通則萬法通。
居士並不否認這個世界上有天才,象那種萬裏挑一的,很難比擬的人是有的,比如跑百米的波爾特,創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一代名相諸葛亮,有史以來英雄人物層出不窮。但這些都是特殊人才,不在本文探討之列。當然時勢造英雄,一個並不特別優秀的人也可能創下驚天動地的功業,可惜這不是一個出英雄的年代。俗話說千裏馬常有,伯樂也常有,讓千裏馬馳騁的疆場和機會卻不常有!因此,不要牢騷太盛。我們成不了大英雄,但可以成為一個快樂的常人,做出自己對這個時代的貢獻。
這樣的文章,可能會招來很多非議,但我還是要再重複一句,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提高自身,老天不負有心人。
(2010/1/21於東京)
謝謝稱讚,不過總覺得後背發涼,原來是你在背後指手畫腳。
新年好。
嘿嘿!
是的,這叫與自己鬥其樂無窮。
欣賞你的廚藝。
謝謝支持,教育永遠都是一個令人左右為難的話題。可憐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