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黎的聲譽不是一天形成的

(2009-06-10 05:04:30) 下一個


本人始終認為不能用普通的觀念,特別是以眼下國人中盛行的“唯經濟論”或過於“功利”﹑甚至“勢利”的眼光看待和評判法國人;不然可能會造成極大的誤解和不公,甚至產生某種“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人”的尷尬。

舉個現成例子。剛過去的這個周末(2009年6月4日至8日),巴黎市政府舉辦了首屆“書寫巴黎”文學節(« Paris en toutes lettres »)。

在當下經濟崩潰﹑哀鴻遍地的形勢下,巴黎人居然還有閑情逸致吟詩頌文玩“文學”?還真虧巴黎市的主政官員們想得出來!

據說,關於舉辦這一文學節的決定是巴黎市議會在今年年初經濟危機“凶相畢露”形勢最嚴峻的時候作出的;之後又耗資60萬歐元,聘用得力團隊,以5個月緊鑼密鼓的準備,才使節日得以如期於上一周末舉行。

這一事例顯示了法國(更確切地說是巴黎)的民選官員們與眾不同的思維或氣質:如若換一個國度,換一個城市,執政者也許早已死死盯住“雞的屁(GDP)”,隻敢“抓”應對經濟危機這個“中心”了!

巴黎的市政官員們看來還是比較瀟灑﹑有遠見:眼下的危機恐怕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而是涉及整個社會的政治﹑信仰﹑信心各個層麵,應對這種局勢,用帶許多零位數的歐元或美元作強心“刺激”固然必要,但顯然不夠。

於是,用與股市和“利益”毫不相幹的文字與詩歌來慰撫﹑滋養﹑純化人們的也許已經受到刺激﹑傷害或已然失望的心靈,顯然也是一個超乎“頭痛醫頭腳疼治腳”式的實用主義的“高招”!

當然,僅有巴黎民選執政官們一廂情願的“高見”﹑“高招”還不行,還得有普通百姓對執政官員決策的響應和認同才行(畢竟是百姓的選票和納稅人的錢嗬!)。“有什麽樣的人民才有什麽樣的政府”,或者說,關心民意的政府才能做出符合民意的決策:在這一點上,巴黎市的德拉諾埃政府看來是深知﹑也深得巴黎人心的:從6月4日至8日巴黎市內幾十個不同場所舉行的近300場公共閱讀活動中人頭濟濟的場麵判斷,這第一屆“書寫巴黎”文學節似乎已贏得了民眾的喜愛,並有可能象幾年前推出的“巴黎海灘(Paris Plages)”和“巴黎白夜(Nuit Blanche)”一樣,不僅在巴黎成功,而且迅速風靡﹑流行至歐洲其它國家,一舉成為巴黎市德拉諾埃政府的文化“品牌”或“符號”。

巴黎和巴黎人畢竟和書籍﹑文字﹑文學和藝術有一種近乎“本質”的聯係。而且,在其它地方隻是一種“時髦”或“現象”的東西,在巴黎往往可以形成一種“文化”。究其原因,也許是因為:在別人隻想著“利益”的時候,巴黎人瞄準的是“價值”;當別人都在“劃地為牢”的時候,巴黎人追求的是無疆界的“自由”;當別人還在忙於亦步亦趨地“模仿”的時候,巴黎人早在那兒匠心獨運地“創造”……。巴黎的“聲譽”也大約與這些基本“元素”密不可分。

巴黎或巴黎人的這種素質和“聲譽”顯然不是一天形成的;當然也不會因為誰的“高興”或“不高興”而失去,或受到絲毫的影響。

人們可以喜歡或討厭巴黎或巴黎人。甚至都可以喜歡巴黎,但討厭巴黎人,就象許多英國人喜歡沒有法國人的法國那樣。但無論如何,都不致於損害巴黎的“聲譽”。

就象法國作家費岱裏克8226;達爾(Frédéric Dard)所說的:“巴黎將永遠是巴黎,你又能讓它變成什麽呢?”( Paris sera toujours Paris. Qu\'est-ce que tu veux qu\'il fasse d\'autre ? )

用北京話說,大概就是:“沒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