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人生

寫寫自己作為人活在地上的感想,感恩造物主的一切恩典。
正文

逼人的不是房價

(2010-06-09 23:15:40) 下一個
    逼得人痛苦不已的,不是房價,不是物價,是中國根深蒂固的某些“文化”——中國人不知道享受自己的眼下真實生活,家庭沒有“事業”重要,事業成功就是“名”和“利”。現在生活水平比以前高多了,卻使這種“文化”更加“發揚光大”。其實逼人“蝸居”大城市的禍首是它,逼人跳樓的是它,逼人去砍女人、孩子的也是它!
    相比之下,西方國家的人自由得多,不僅僅是因為“民主”——或者說根本與民主不民主無關——日本、韓國等其他亞洲國家雖然“民主”,但人們的基本想法也與中國人差得不多。
    西方人懂得享受當下——不是指今日有酒今朝醉。他們常常在年輕的時候“周遊列國”,尋求夢想,嚐試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這時候的他們,沒有錢,也沒有房,但有愛情,有朋友,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因為他們大多相信“有衣有食就當滿足”(《聖經》)。
    當他們有了家庭的時候,就會以家庭為生活的中心,而不是“事業”。家庭是僅次於上帝的生活中心,而孩子是上帝的禮物。他們常常享受著下班後孩子在他們身上耍賴、嘻笑,玩鬧的天倫之樂,一天的疲勞也隨之消失。他們不會板著臉對老婆孩子說,為了你們的將來,我現在要出去拚,沒時間跟你們鬧。他們相信“親手勞力做正經事,就會有餘分給缺少的人”(《聖經》),他們也知道,人不能控製將來,所以要享受現在的家庭、情感、工作。
    他們也不判斷自己是不是“成功”——因為人生最終判決由上帝完成,人無權自己瞎判,而且沒有閉眼之前怎麽能下判斷?人是會變的。他們的成功概念是:一個孩子成功地喝下了一杯牛奶,之前他喝不完一杯。他們不跟別人比較,而是跟自己比較。人總是越來越老練,所以他們大多都覺得自己越來越成功。到終了的時候,一個人可能成功地做過了總統、大企業家,藝術家,但更多的人是成功地養育了子女,成功地做了一個妻子(丈夫),成功地維護了家庭,成功地做了很多人的朋友。
    我們(東方人)不一樣,家庭、配偶、孩子都是可以為“事業”讓路的,隻有“事業”是崇高的,沒有事業的人,都鬱悶得很。事業不成功的人,更鬱悶得跳樓、殺人。而事業成不成功,就看錢財多少了。
    這跟信仰大大相關,西方社會的人文基礎是《聖經》,而《聖經》告訴人們,人是上帝的特殊創造,是上帝至愛的。所以人不是“高級動物”,人應該有從上帝來的心靈與愛,有上帝的創造性和快樂。而我們國人相信進化論,人是高等動物,所以人與人之間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汰,是叢林法則。所以我們“動物凶猛”,人與人之間沒有愛——每個人都是競爭對手,怎麽去愛呢?
    近來有文章說為了大城市的一套房子、車子,辛苦了多少年,終於“成功”了,我想,這“成功”很快會消失,因為別人有更大更貴或者更多的房子,有更貴的車子。可惜啊,辛苦的這些年,一點都沒有享受到自己的快樂。有了房、車才快樂一些些,沒有這些就沒有快樂,人生終了的時候自己說,我成功地買了一套房子,一輛車——這是什麽樣的人生呢?人怎麽可以被這些沒有生命的物質“逼”(奴役)到把自己的人生全部搭上呢?房子車子(或者說,錢)怎麽可能是一個人一生的全部意義呢?不被什麽任何東西奴役和捆綁,人才自由;自由的人,才會快樂!我們羨慕西方人的自由,總是去研究他們的國家體製、管理方式。其實,那些隻是表象和結果。他們為什麽多自由?因為他們少受物質的捆綁和奴役。他們為什麽會少受捆綁和奴役呢?因為耶穌從真正意義上釋放了他們!
    試想,如果一個孩子,在選擇專業時是根據自己的職業興趣和性格特點,而不是根據“這行當賺不賺錢,能不能留大城市”;畢業後快樂於自己的工作,同時能夠享受自己的家庭生活的快樂 (我們古人所說的樂業安居);如果每一個孩子都那樣去選擇生活,可能每一個個體都沒什麽名利,但是,有這樣的眾多個體在,就算是小城市、農村,也會有好的老師教書、有好的醫生治病、有好看好玩的文藝活動、有精彩的體育比賽......那人們憑什麽還要去擠那灰濛濛的大城市?
    當然,政府的管理、國家機器的運行都是造成當今中國人不快樂的某些因素,那要另談,而現在我隻是在談每一個個體的對自己的人生的責任。人快樂不快樂,其實自己必須要負責的。耶和華是使我安然居住的。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聖經》)。快樂是需要智慧的。不認上帝,自己就必須負上完全責任。如果不快樂,就不能怨天,隻能由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饒恕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評論!
北美紅葉 回複 悄悄話 見解深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