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回貼.
首先幾個網友談布雷, 這個麵對的是整個後藏地區,因為印軍不需要隻走山穀通過,不可能把整個後藏連山穀帶山頭一塊封閉. 我想如果有布雷任務, 最好狀況也就是隨機應變了, 我方必須撒出無人偵察機,發現印重裝部隊具體方向,才能大致空投布雷.光靠阿裏的雷達站跟蹤印機活動很容易被對方迷惑,不可能得知地麵部隊活動方向, 衛星方麵我不了解. 還是那句話, 一個山頭印軍可有數條路選擇.西藏和內地的山不一樣,都是山基非常龐大的山體. 藏東,前藏和後藏邊境, 山體尖銳陡峭,但唯獨錫金北部這部分西藏地區山體渾圓, 後藏平原北端至日喀則市區直線距離的60公裏內有數不清的類似山頭,平原西端至定結縣正式柏油公路前隻剩下10來公裏,土路基本路況可見以下幾圖. 有的照片是我以前旅遊拍的,有的是根據地形回憶摘取的網絡圖片. 西藏平麵地形識別可以靠GE, 立體就不行了.
我今天在網上搜信息,恰巧發現今年7月有條消息出來――"我方在西藏大量部署紅箭-9以對付印軍坦克".文章沒說部署方向, 而對西藏地形不了解的軍事愛好者也肯定會忽略西藏哪裏需要紅箭-9"防守"? 就敵我部署看, 兩種可能: 坦克打進來, 中錫邊境; 我們打出去, 達旺方向. 上次寫了篇印軍增兵邦迪拉背後的原因,當時我猜是談判出問題了而且得到了驗證, 我始終相信自己對印度人的感覺.過去工作和生意與他們打了6,7年交道,無厚利不起早和欺軟怕硬,能占十分便宜絕對不占七分的性格烙印無一次不在重大時刻體現出來.
印軍機場,首先說達旺-藏南方向, 主要機場在阿薩姆邦.新建,恢複和始終使用的機場5-6個左右,因為是平原, 機場修建周期很短,而且沒有任何氣候幹擾,物資充沛,不需印度內陸調配,修複周期也短, 可連續作戰. 該邦駐紮的最優秀戰機為Su-30,運輸機為IL-76.因月前藏南安-23墜毀,印方要求洛克希德提前交付13架C-130.並已開始協議購買更多C-130替換所有伊爾76. 藏南本地,就是印度所稱"阿魯納洽爾邦內",有一個已知簡易機場,位於米林機場西南75公裏.
我方在該方向隻有一個機場,就是米林機場,修在喜山北麓一支脈腳下,沿此支脈山脊走到頭就是印度哨所.該機場地處雅江河穀,一年多半時間雲霧繚繞,10月至轉年3月天氣最好, 此外的大多數天氣為-上午雨,中午雲,下午晴. 如果你喜歡西藏旅遊, 就知道2005年中國最美山峰評選第一名:南迦巴瓦峰.同時它也是出入米林機場飛行員的參照坐標,這座山整個山體一年露出大約40天左右, 當地農民都很稀罕這種景色.截止到該機場投入使用,全國有六個民航飛行員可以飛這個機場.現在可能更多了.
林芝米林機場,左側山包山頂即為印度哨所
林芝米林機場
米林機場上空最常見氣候, 遠方是南迦巴瓦峰,近處是加拉白壘峰.
印度藏南方向機場周圍防空單元密集,我方則見不到一個永久性防空工事,當然這可能和地形有關,隻能希望林芝的都藏在山裏.
錫金甘托克早就建有可供一個山地集團軍,一個機械化集團軍的軍需儲備,再往北還有一個空軍直升機軍需儲備地, 我想應在交通樞紐長滄地區.這些能支撐軍隊運動多遠多久說不清楚,但山地集團軍物資儲備設施是侵入錫金後, 土倫戰鬥前就造好了的, 機械化集團軍和直升機軍需油庫,維修設施也早在Kargil 戰役結束後就建好了, 起碼十年以上時間了.我之前幾次重申印度裝甲部隊不會遠離甘托克,而是在此配合陸軍機動防範亞東,就是從這些給養角度考慮的. 從甘托克地區向北經長滄地區到邊境集結地帶,共有兩條正式公路和數條土路,90公裏路程海拔淨升3500米,從集結地至邊境10公裏內沒有海拔升高,部分地區海拔下降,從喇叭口至後藏盆地西部定結支線公路和北部日喀則邊界, 海拔平均下降600米左右.進入日喀則行政區後,海拔逐漸恢複. 甘托克至邊境不到100公裏的路程,80公裏以上是在很直的南北走向山穀中, 10公裏左右在東西走向山穀中, 這和達旺地區或者我方的盤山公路情況完全不同,在沒有導彈和空中威脅情況下, 甘托克的一切可以迅速馳援邊境. 我根本不相信印度人說的什麽花幾天才能把部隊運上去的借口,那地方確實荒遠偏僻是極少有人去的, 但並不代表沒人去,那裏的印度簽證可比藏南容易多了. 我方與之類似,大家又熟悉地名的路段即拉薩至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羊卓雍措湖,全程100公裏,但有40公裏完全盤山,早上7:00出發, 11:30已經到達.甘托克至西藏邊境全程盤山不超過20公裏.
確母多河源頭河穀,印軍集結地南10公裏.
印軍集結地東向山穀4公裏處, 這條路一直向前12公裏即進入亞東縣.
拉薩以前每年都會出去拉練幾回, 但一到目的地就回來,往前多一步都不走,一天也不多呆. 有的是因為給養困難, 有的是因為地形不允許展開――幾個連擠在一個山穀裏. 後來絕少再見到拉薩往林芝的百車大隊了,因為過去也沒用.首先西藏軍區全部的兩個旅本身就都在林芝(車裏拉的是哪兒來的兵大家自己猜吧),其次拉過去就擠在口袋裏, 上麵就是印度人,出事誰都不敢擔責任. 拉薩一個地方, 需要成都,蘭州兩地供給,車隊看不見頭,頻率我就不說了. 這還沒說更遠更高的日喀則和天邊的阿裏,中錫邊境等等. 希望青藏鐵路的建成, 能改變這一狀況.
62年後, 對印最軟弱時期我覺得就是80年代,其次是現在.上次嚴重對峙是1999年7月的第一個星期, 地點是緊臨達旺縣的東邊一縣,印度稱為West Kameng的麥線高山,為了支持在Kargil已經撐不住的巴鐵, 給印度一個聲音,當時衝上去一個連, 山上山下共一個營,拉薩為這點補給準備了半個月.不知道這前沿現在還在不在, 因為當時就有人抱怨補給代價太大. 同期在西邊阿克賽欽我們也搶了幾個點, 因為拉達克的前沿駐軍縮編, 都調Kargil前線去了. 我們才有機會上去. 那個點現在還在, 去班公湖旅遊, 隻要邊防戰士帶你過去你就能看見.
印度在藏南一地沒有20萬人,但如果把阿薩姆的陸空軍全算進來,保守有15萬人,這兩地在作戰序列上本來就是一體. 錫金方麵單陸軍作戰部隊有8萬人,空軍不知道.
最後說二炮,其實這個沒什麽說的,有得說也不應該說. 現在瘋傳什麽東風15,21進藏. 我沒聽過真人講, 全是網絡傳的. 戰略對印我隻確信青海有,雲南戰略沒有對印的,對的是更遠的另一個方向,戰術的不了解. 南疆戰術機動是給阿克賽欽和克什米爾的. 個人淺見,青海的部署對錫金和藏南尚沒有精確打擊能力,該型200米的誤差無法保證摧毀印軍機場和其他設施,最新的改進3型到了50米,末端機動,但未開始部署,優先部署肯定是南京,沈陽,廣州,還輪不到印度, 而且數量很少.
印度在錫金和藏南的設施全都在山裏, 而且山體比較密集,不像西藏到處是龐大的山體和河穀,所以不容易打擊, 甘托克至邊境的山路基本都是貼在稍微偏西的北向山脈下, 除非帶常規核彈頭或WS火箭炮大麵積覆蓋將某片山頭全部炸掉,埋路, 或空軍進入定點炸路,否則遠程極難摧毀其公路, 而我方的公路大都是暴露在寬幾公裏的河穀裏. WS係現在最小圓概率偏差,100公裏能控製在100米以內,比DF11還要準, 幾個單元覆蓋應該能切斷其背山公路. 但西藏軍區沒有WS配置.不知成都是否有.
"軍事專家"說遠程打擊時代, 10萬20萬人都一樣,我覺得他指的是補給線打擊,如果專門指藏南地區, 那還有層意思就是幾十萬大軍都隻能擠在邦迪拉-德讓宗-達旺這一線複雜山路上, 而打擊這些盤著盤著就到山頂的裸露山路,以目前二炮和成都炮兵部署看確實不難. 這個方向有倆問題,其一就是這條線經過47年經營, 大路小路數不勝數,砸不勝砸.還有就是阿薩姆機場距離我方發射位至少150公裏,火箭炮偏差較大,隻能靠戰鬥部和大麵積覆蓋.
印度02年已經批量生產烈火1(800公裏,覆蓋全西藏)和烈火2(2500公裏覆蓋中國全西部至湖南省),印度導彈333,444集群均配備1型,555集群配備1,2兩型,每個集群15具移動發射架. 三個集群一個在阿薩姆, 一個在錫金南走廊,一個在新德裏東.111,222集群部署新德裏西巴基斯坦方向, 力量不知. 各集群還有一定數量200公裏PRITHVI移動發射地地導彈,2002年裝備,以333,444集群配備為主.最雷的是, 東部軍區稱印空軍有能力用伊爾-76(運8)以一次兩枚速度向阿魯納恰爾邦運輸烈火1, 打擊目標包括拉薩至達旺前線交通樞紐,山南軍分區司令部Tsethang(澤當). 藏南當地肯定還有固定發射架. 印度中短程火箭型號和前沿配置都不少,就不列舉了.
阿薩姆邦烈火1導彈試射.
印度這種國家對西藏的野心, 是隨著我方態度和國際形勢而隨時變化的.不象30年代的日本要吃定中國, 可看著南海被瓜分,西藏西南的空虛和邊境占據的所有戰術優勢,他可能不考慮前進戰略嗎?他在有利可圖的地區是不會後退一步的,他在能前進的地區也不會原地不動.不能以我方傳統的"我不招你,你就不能不招我嗎?"這種想法來想印度, 克製這種想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總回到慣性思維上, 因為中國人骨子裏就沒侵略性, 其次覺得我方已經吃虧,印度還想要什麽更多的? 可在印度人看來, 它能要的可太多了, 倒退40年, 整個西藏都"應該"是它的,它的邊境"應該"在甘肅和四川. 印度很多大報小報半官方刊物和專業軍事網站,並不稱西藏中國, 而是Chinese Occupied Tibet(中占西藏,仿佛我們叫印占藏南).
我方擁有的最大優勢是幅員遼闊和軍事技術, 但後者生產和成軍,部署都需要時間. 而且如果沒有戰爭, 我想最新技術也輪不到西藏, 相反印度卻隻需集中應對它的北方和東方, 兩國國內的長期的戰略優先差別就在這裏突顯出來了. 我們連應付中錫邊境衝突的地麵部隊駐地都遠在1500公裏以外.如果印度想打一場拿下後藏平原的戰爭, 他是完全有能力發動進攻並給我方造成意想不到的損失的.
民心方向又是一個可寫幾篇論文的話題了,當地人肯定心向中國. 但有個顧慮就是,十世班禪和我方的十一世班禪在當地人心中的地位,不是一天一地的距離可以形容的. 今年班禪回藏可能是班禪封號存在以來,最冷清的一次. 而最宏大的一次在1983年. 如果印度在後藏搬出達賴,離不開宗教卻又沒有宗教領袖的藏民會有什麽樣的反應? 這夠成立一個藏文化研究室研究的了. 因為1983年班禪在前藏拉薩也受到了史無前例的歡迎.
最後以Frontier India – Strategic and Defense 上專欄作家的話來給本文結尾,這也是印度共和國對中國的普遍認識:"A single stage tactical missile which is under 1000 km, will not evoke suspicion of a nuclear strike, and next war with China will not remain a border war that will be fought on Tibetan borders."
在外麵瘋了一個周末沒來得及及時回帖,各位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