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嘉賓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麵孔》解讀《追夢人》這是羅大佑為三毛寫的歌

(2017-07-22 06:42:03) 下一個

作者:我來說說

羅大佑是華語現代流行音樂風向標式的人物,他的許多歌曲如《童年》《光陰的故事》《戀曲1990》等傳唱至今,經久不衰。羅大佑曾經說過,“任何情歌都有它背後的感人故事,每一張麵孔背後都有著動人的事。”近日播出的《中國麵孔》節目中,詳細解讀了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和他的歌曲背後的故事。

      家喻戶曉的歌曲《追夢人》是台灣電視連續劇《雪山飛狐》的片尾曲,由鳳飛飛演唱、羅大佑作詞。在當年,隨著電視劇的熱播,這首歌曲紅極一時傳唱度極高。不過,很多人也許並不知道,歌曲《追夢人》其實是羅大佑為紀念女作家三毛而改的一首歌。
      《追夢人》的曲子早就有了,這首曲子一共有四個詞的版本,一曲多詞在羅大佑的作品中屢見不鮮。第一個是香港電影《天若有情》的粵語版同名主題歌,是由李健達寫的詞,袁鳳瑛演唱,時間是1990年;第二個是這部電影的國語版主題歌《青春無悔》,是羅大佑自己寫的詞,仍是由袁鳳瑛演唱,時間似乎也是1990年;第三個就是眾所周知的《追夢人》,是台灣電視連續劇《雪山飛狐》的片尾曲,是羅大佑自己寫的詞,由鳳飛飛演唱,時間是1991年;第四個是台語版《斷夢曲》,是王武雄寫的詞,由羅大佑與ok男女合唱團演唱,時間是1995年。
      三毛是1991年的1月4日去世的,所以《追夢人》的出現肯定是在三毛去世之後。不過仔細對比就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事:《追夢人》和《青春無悔》的歌詞完全一樣,但是卻多了四句歌詞,而且歌名也不一樣,羅大佑為什麽要給一首本已成型的歌加進四句歌詞,然後改換歌名,重編重唱,以另一首歌的形象示人呢?這與以往羅大佑歌曲的同曲不同詞完全不同,從來沒有一首歌像這樣僅僅加一段,然後換個名的,以羅大佑的個性,他是不會做這種投機取巧的事的。這究竟是為什麽呢?再來研究這四句被加進去的歌詞,結合三毛去世的日期,再結合三毛和羅大佑的關係,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羅大佑加進去的這四句歌詞為:“讓流浪的足跡在荒漠裏寫下永久的回憶,飄去飄來的筆跡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語,前塵後世輪回中誰在聲音裏徘徊,癡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終難解的關懷”,而這四句恰恰就是寫三毛的。
      第一句:讓流浪的足跡在荒漠裏寫下永久的回憶,三毛曾在撒哈拉沙漠生活過,並寫下了《撒哈拉的故事》;第二句:飄去飄來的筆跡是深藏激情你的心語,三毛是作家,她正是用筆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人;第三句:前塵後世輪回中誰在聲音裏徘徊,三毛的英文名字是Echo,在英語裏就是“回聲”的意思;第四句:癡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終難解的關懷,這句寫的是三毛的殉情,三毛是癡情的,三毛笑這凡俗的人世,而且她不能從丈夫的死中解脫出來,因為“難解”於是便輕生了。
      這四句歌詞句句寫的都是三毛,而且是那麽的貼切,很難以“巧合”來搪塞過去,而且這四句歌詞是後來加進去的,早不加晚不加,偏偏在三毛去世後不久加進去,這不是為了紀念三毛又是為了什麽呢?
      什麽事能讓羅大佑這個視原創為生命的人做出加歌詞改歌名的取巧之事呢?而且新歌名不叫別的,偏偏叫《追夢人》,三毛不正是一個典型的追夢人嗎?三毛,這個自稱陳四小姐的台灣作家,她的故事,有人說全是她的夢而已。是夢又如何,一生能在夢裏追尋,未嚐不是一件幸事,為夢而生,終結於夢。
      再看看三毛和羅大佑的關係,就在三毛去世的前一年,他們在電影《滾滾紅塵》中合作,三毛負責劇本,羅大佑是音樂,他們的合作可謂是天衣無縫,該劇也一舉奪得當年台灣金馬獎的八項大獎,成為至今為止華語影壇的一個傳奇。有人說歌曲 《滾滾紅塵》就是三毛與羅大佑合寫的。昨日還在笑臉相見,今日卻是陰陽兩隔,羅大佑能不震驚,能不傷懷嗎?再加上羅大佑一貫喜歡給人寫歌的作風,他能無動於衷嗎?
      《追夢人》這首歌是不合時宜的,它不應該出現,它本該在《青春無悔》時就已經結束,到此為止了,它不應該突然多出四句歌詞,突然變了一個名字,這不符合羅大佑的個性。一切的一切,全是因為一個突然事件,那就是三毛的去世。三毛是天才,羅大佑也是天才,天才總是惺惺相惜,於是天才的音樂人為天才的作家寫下四句詞,改了一首歌,破了一回戒,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還有一個細節很多人都沒有發現,原來的《青春無悔》中,第二段第四句為“冰雪賦予含淚的你那難隱藏的光彩”,而到了鳳飛飛版的《追夢人》中,羅大佑給改成了“冰雪不語寒夜的你那難隱藏的光彩”。這一改動,更與三毛貼切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邊走邊看66 回複 悄悄話 真好聽,但不能看畫麵聽,那三位歌手和歌曲的風格不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