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貼一篇舊文--月曆翻到四月(2)

(2009-07-18 21:53:04) 下一個
阿土,沒錯, 是這幅, 但是原作色調沒有這麽亮. 我記得這幅2000-2001年在THE HIGH
MUSEUM是和"STARRY NIGHT" 一起被展出過的. 去年底今年初的"CAFE TERRACE"
等一係列作品是從法國運來的, 我去了兩次. 每次都是呆坐在CAFE TERRACE 對麵
的地板上, 久久地不忍離去(“溫暖醉人的橙黃色, 和著酒客的爽朗笑聲, 也挾著情侶們
的喁喁私語, 從小酒店的門裏窗裏潑灑出來, 彌漫在曼妙無比的星夜下麵”...EARPHONE
裏THE HIGH的解說詞是這樣的, 不由得要我想起西班牙詩人洛爾珈”最初的願望小曲”—
“靈魂啊, 披著橙子的顏色…愛情啊, 披著橙子的顏色…” )

回來對任何印刷品複製品都不忍目睹, 他們不但完全掩蓋了畫家用筆的力度, 最痛心的是
對顏色的破壞. 尤其凡高在三位後印象主義大師中是以對顏色的徹底解放, 使其達到強度
和表現力的頂點而著稱. 所以對於凡高的作品, 我們要不失任何時機地盡可能多地看原作
.

至於你說的為什麽他的巔峰之作恰好在他癲瘋的後期. 其實我前麵一直在講的就是這樣.
“大破大立”. “回光返照”. 意義尋找形式. 正是因為著了魔, 每時每刻都處於與社
會與自己不斷地衝突之中,他隻有通過無遏製的渲泄, 迫使自己忘卻病痛, 遠離世俗生活
的失敗, 而生活在形而上的藝術形式當中, 而無形無意之中, 目的和方法得到最完美的結
合, 才創造出那許多的曠世傑作. “偏執狂才能出天才”, 徹底和極致往往出大師. 聯
想到中庸的中國文化, 就是因為缺乏悲劇意識, 沒有宗教精神, 使中國人心甘情願地做"
沉默的大多數”, 局限於社會傳統之內, 精於養生術, 處世術, 統治術, 自覺遏製形而上
的衝動. 所以, 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宗教, 所以中國多文人而少天才.

所有有時, 我內心很佩服那些有著所謂”不切實際”的夢想並千方百計想要把它兌換成現
實的人. 最後成功的往往是他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