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勝酒力,也不大喝酒,就是聞聞酒的味道。所以隨便說說,說得不對請見諒。
記得小時候一到過年過節,心裏就很期待,因為這個時候家裏的小孩子會有香檳,汽酒等甜酒喝。喝到嘴裏甜滋滋的,伴著飯菜香,節日那喜慶的氣氛,還有點兒暈乎乎的感覺,就覺得生活很美好,很幸福。這大概就奠定了我醉酒而不鬧酒的基礎。基本上我喝酒都有節製,偶爾喝高了那麽一兩次也就是不停地傻笑,話忒多,據說還超幽默。
對啤酒一直不是特別感興趣,也是後來各種各樣的喝多了,才知道啤酒有啤酒的美妙之處。略苦而脆(Crispy). Blue Moon就不錯,而且根據季節它的調配會不大一樣。
來美國後,多多少少都會接觸到葡萄酒,老美的各種聚會是少不了啤酒和葡萄酒的。剛開始時也隻是應個景兒,挑甜甜的餐前酒喝喝,喝著喝著就覺得這洋酒有點兒意思。後來覺得甜酒甜得有點兒沒心沒肺,又買了本書掃掃盲,隻讀了幾頁,因白葡萄酒相對口感淡一點,我就開始進攻紅葡萄酒。這紅酒又分很多種,初入門者從Merlot開始,它的Tannin水平比較底,相對甜一些。現在基本上是喝Cabernet Sauvignon和Malbec。Malbec的Tannin水平是比較高的。
這個Tannin會讓人有幹和澀的口感。這是直譯。其實幹的意思我認為還有幹淨純淨的意思;也不是澀,實際上是很複雜的一種多層次,各種口味又都溶在一起的口感。
不能喝年頭兒太短的,一個是酒還沒熟,再一個很可能製造工序或密封有問題,不能存放。
酒不能喝太便宜的,一分錢一分貨雖然不絕對,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錢有時候真會說話。釀酒場的葡萄大約一塊一磅,兩磅半大約能釀一瓶酒;加上加工,密封,至少得十來塊吧。所以便宜酒大多是勾兌出來的,不是釀出來的,喝完夜裏會頭痛。我基上選擇南美或歐洲的酒喝,美國本地的酒我喝得不多,也就是NapaValley 的Robert Mondavi 或Fransiscs。
加州的Napa Valley 產好酒,很多酒廠都提供品嚐服務,哪天我也得溜達溜達去看看。我喝的Malbec基本都是南美的,據說他們的酒都是釀的。
Yellow Tail 產於澳大利亞,是非常大眾的酒,幾塊一瓶,我在初喝酒時喝得比較多。喝完夜裏有頭痛的感覺。
過去也不懂白酒,不管好壞,感覺就是一個字:辣。慢慢開始嫌棄紅葡萄酒的綿軟,就開始品嚐白酒了。我有科學依據,白酒一次不超過半兩,對人是有好處的。好的白酒放在冰櫃裏是不結冰的,但喝的時候感覺不到酒精味兒,很清涼爽口,但不代表度數減了,所以要慎喝。
我超喜歡甜食,又喜歡酒精,所以雞尾酒也是我的一個選擇,雞尾酒多是烈酒調出來的,像rum 之類,喝到嘴裏又刺激又香甜。兩款雞尾酒為例: Lone Star Swirl和Painkiller,這Painkiller有意思,每個顧客一次用餐最多能點兩杯。墨西哥Tequila 非常有名,很多雞尾酒都是用它調配出來的。著名的有Margarita, Mojito 和Kahlua等。
加拿大的冰酒是把葡萄冷凍去掉冰再釀成的,這樣就把水分去掉了,所以很甜。這兒隻是個空瓶子,酒早就到了肚子裏。
再介紹一種 IRISH CREAM ,甜酒類,很CREAMY ,也是女士們青睞的一種酒。因為太甜了,我都是加冰喝,味道不錯。
在飛機上或去Cancun全包的酒店,不要喝他們那不要錢的葡萄酒和雞尾酒。葡萄酒大多是當年產的,很不好喝。雞尾酒基本上是不舍得放酒的,全是甜甜的飲料,除了增肥沒別的功效;當然Mojito除外,因為Mojito
本身不甜。
一直不太明白鄧麗君<<美酒加咖啡>>歌裏的美酒和咖啡,從歌詞看應該是想表達失戀後心灰意冷的心態:我並沒有醉,我隻是心兒碎。。。。。。我想她是想說酒是苦的,咖啡是苦的,所以苦上加苦。但是不盡然:通常咖啡酒都是甜的,而且酒都不苦,烈酒是辣,紅酒是澀,到了“一杯又一杯”的程度,不管什麽酒喝到最後都是甜的,所以不才之人認為她的歌詞不成立。
也就是門外漢的一點兒心得,如有信息不準確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