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達300餘萬支,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陸軍和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單兵武器,也是裝備量最大、裝備時間最長的一型單兵武器。
三八大蓋 由槍管、瞄具、槍機、機匣、彈倉、槍托、槍刺等7大部分組成,全麵秉承和實現了日本軍方 可靠、便捷、簡易 的宗旨,充分集中和發揮了當時日本機械工業的先進技術成果,可以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支加工製造品質精良,且戰鬥使用性能優良的步槍。
彈匣容量5發。盡管是二戰時期參戰國家軍隊最長的步槍,但全槍顯得十分纖細緊湊,幹淨利落,從而使操槍更為便捷。
槍管長769毫米,也是二戰時期各種主戰步槍中槍管最長者。槍管內部有4條右旋膛線,導程為200毫米,這在當時各式步槍中又是最小的。因此, 三八大蓋 發射的彈頭轉速高,飛行穩定性好,命中誤差也相對較小。
表尺與一般步槍的板狀弧形表尺不同,它是一個可以立起的 框 式表尺,行話稱 表尺照門 ,根據目標的遠近進行調整。
槍機匣上方和右側各有一道縱向溝槽,用來安裝和規正其獨特的 大蓋子 (防塵蓋),能有效地阻止泥沙、塵土進入步槍的核心部位。這一點,在世界各國所有的步槍上是絕無僅有的,由此帶來的戰術技術效益也是舉世無雙的。
這裏,側重介紹一下 三八大蓋 的 彈倉 、 槍托 和 槍刺 。
彈倉與同類型步槍彈倉盡管相同,但卻多了一個 彈罄 提示。也就是說,當最後一發彈殼被拋出槍外之後,機頭就會被彈倉的托彈板擋住,再也無法繼續前推槍機,以此告知射手: 主人,該裝槍彈了!
對於步槍來說,無論在人機工程還是在生產成本,槍托都是一個非同小可的問題。從人機工程方麵講, 三八大蓋 的槍托無論縱向尺寸、槍頸握圍以及槍托厚度和傾斜夾角,還是造型圓弧過渡、粗細過渡以及托底板的設計和槍背帶環的位置等等,都適合日本(包括亞洲)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體形,使用起來包括據槍、端槍、托槍、背槍以及拚刺刀等,自然感到比較舒適。從加工生產方麵講,傳統步槍的槍托和下護木大都用一塊整體木材製成,而 三八大蓋 的槍托和下護木卻是由兩塊木材製成。其中,槍托的上半部分和下護木是由一條長條木材製作,而槍托的下半部分則由一小塊三角形木材拚接。僅此一項,就可以節約大量的木材。這對於日本這樣一個木材資源缺乏,又要大量製造武器來滿足侵略戰爭需要的國家,效益可想而知。
三八大蓋 的槍刺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絕對標準化,其製式槍刺為單刃偏鋒樣式,刺刀全長500毫米,其中刃部長400毫米,全質量0.5千克。所有日本步槍以及九六式輕機槍,刺刀的接口都是通用的;二是鋼 活 好。根據在同等條件(開軍用罐頭)下,對二戰時期各國步槍刺刀進行對比試驗,隻有 三八大蓋 是唯一不卷刃、不崩口的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