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問題,製度問題,還是天氣問題?(ZT)
(2009-12-18 21:30:16)
下一個
古代中國要是遇上持續的不利天氣影響農業,比如說大旱,好一點的皇帝首先會想到這是不是自己失德導致的?然後就齋戒沐浴,反省自己的過錯,希望能感動上 天。今天我們看這些事情覺得很荒誕,古代二氧化碳排放量還不至於導致全球變暖,天氣跟皇帝個人品質有什麽關係?天氣,純粹是個客觀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東 西。
其實一點都不荒誕。中國人書讀得太多,出了什麽問題一向都喜歡找主觀原因,找領導人的原因,找製度的原因。古代的人認為天氣 壞是因為君主品質惡劣,現代的人都說扯淡;可是當有人說古代的很多改朝換代事件隻不過是因為當時天氣不好,肯定要有不少人要開罵了。我國的哲學思想一直是 客觀原因都是借口,就算有作用也不是主要作用。比如說一個小孩學習不好,大家一定會說是因為他自己不努力,如果他辯解說學習不好是因為家裏隔壁是個商店太 吵,肯定有人說他狡辯。
商紂王為什麽丟失了天下,周武王為什麽得到天下,自古以來我國知識分子就喜歡解釋成是因為紂王荒淫無道個 人品格有問題。其實紂王好色是好色,可是康熙也好色。紂王喜歡修了個靈台大工程,但是埃及法老們修的金字塔更大。紂王是殺了點人,但殺人本來就是商朝傳 統,跟他偉大的列祖列宗相比,紂王殺的還算少的。商朝滅亡的真實原因其實是天氣不好。以下抄瀟水《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從紂王的爺爺文丁 時代起,連連遭受自然災害,王畿地區的洹水”一日三絕”,商朝經濟與國力日漸衰弱,導致了四周方國開始敢於放肆地通過兼並周邊小國而自我擴張。文丁老爺為 了遏止這種壞勢頭,就殺了周方國的領袖季曆季牧師給大家看,結果激怒了周人。到了紂的老爹帝乙時代,東夷和周人開始從東西兩個方向尋釁進攻,雖然都被鎮壓 下去了,但商王朝與周邊方國之間曆代積累的矛盾,互相進攻和殺戮,欠下的積久血債,至紂時已尖銳到了無法彌救的地步。
曾經有人做過統計,每次改朝換代,總伴隨著氣候的大波動,不是有了酷熱旱災,就是氣溫驟低導致北方遊牧部落南下侵襲,以尋找糧食、草和居住點。商朝末年跟夏朝末年一樣,也是幹旱少雨。”
可見至少存在這麽一種可能性,就是一個朝代的滅亡其實是因為正好趕上那幾年氣候不好。比如宋朝被蒙古人滅可能跟當時北方氣候變冷有關。明朝末年可能本來 無論如何也不至於滅亡,隻是可惜碰巧趕上了天災導致農民起義太多(跟天災相比,驛站下崗人員問題隻能算小問題)。不過明朝更倒黴一些,除了氣候之外還正好 趕上傳染病流行,不然北京城也不至於那麽容易被攻破。
除了天氣之外,還有一個決定國家興亡的重要因素,就是資源。為什麽乾隆以後 清朝越來越弱?很可能不是嘉慶道光無能,而是人口急劇增多導致的資源匱乏。雍正朝首先推出攤丁入畝製度,不再按人頭收稅,到乾隆年間這個製度得以全麵實施 的結果是農村人口激增。當人口突然增多卻沒有什麽好的技術來提高土地產量的情況下一般人的生活水平必然下降。可見過去的人頭稅其實起到了一個計劃生育的作 用。雍正當年估計沒想到這一點吧。
清朝為什麽不向宋朝明朝那樣大力發展海上貿易?可能是因為木材不夠。那時候木材是老百姓的主要能源和建築材料,人口增加導致森林覆蓋率急劇下降,木材奇缺。清朝一艘海船的造價是明朝的七倍,鄭和下西洋用的那種大船在清朝已經根本造不起了。
明朝的海上貿易為什麽不如宋朝發達?因為日本人學會當海盜了。還是客觀原因。
甚至有人(《中國震撼世界》作者)提出,工業革命之所以沒有在中國發生,並不是說因為中國古代不重視科學技術,而是當時人口太多導致能源不足。如果沒有足夠的能源,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是不可能出現的。
還有一個例子是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饑荒。有人認為中國餓死了三千萬人,其實很多人是死於營養不良,得看怎麽統計。不管怎麽說吧,這次饑荒絕大多數 知識分子把它歸咎於大躍進的政策失敗。然而還有另一個解釋,在我看來更有說服力。當時中國人口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激增,然而土地有限。特別注意一點當時中國 沒有石油。一個是本國不產,大慶油田還沒發現;一個是外國封鎖,無法進口。如果沒有石油就不能使用抽水機,土法灌溉下一旦遇到自然災害農業的產量很可能是 無法養活那麽多人的。再加上沒有那麽多汽車來運輸調配糧食,導致饑荒是容易理解的。
最近的例子是朝鮮。朝鮮80年代也是”主題思想”,但是生活還不錯,為什麽現在不行了?因為西方對其製裁。關於朝鮮的饑荒與石油的關係,可以參考文佳筠寫的《後石油時代的農業展望:北朝鮮與古巴的啟示》這篇文章。
中國大街上有時候不少人隨地吐痰,給人印象髒亂差,而美國街道幹淨整潔,可能很多人就得出結論是中國人素質問題。其實不是素質,是數量問題。美國人照樣隨地吐痰,紐約街道絕對不比上海幹淨。隻不過美國很多小地方人口密度小而已。
這種“自然環境決定論”,其實早就有人提出來了,可以參考 Jared Diamond 的 《Guns, Germs, and Steel》和《Collapse》這兩本書。
如果不看天氣,不算資源,不問人口多少,把中國的什麽問題都歸結於人的素質和國家體製,這就是扯淡。然而我國文人恰恰是喜歡這麽思維。比如說經常有人罵為什麽北京要搞暫住證?為什麽要有農村戶口?為什麽不允許人自由搬遷?看中國什麽都不對,就是不知道去定量計算一下。
事實證明中國文人除了罵人之外就沒有別的本事。當下中國文人的思維定勢是這樣的:中國的一切問題都可以歸結於政治不自由;解決的辦法就是政治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學美國。就是不去看看菲律賓也學美國,怎麽經濟整的還不如中國。
最近錢學森去世了,像這樣一個立下了那麽大功勞的人物,他去世之後一大幫人給他挑毛病玩。本來,是人都有毛病,如果有一個人有著不同尋常的功勞,那麽看這個人應該主要看功勞,因為毛病不稀奇。但在中國知識分子中間,一個人就算有再多功勞,他的任何一個小毛病都會招致大肆的攻擊。幾年前清華校長講話用錯“七月流火”成語,立即成為笑柄,每個知識分子都樂於講這個笑話,仿佛這樣一來就證明他實在是不如我們素質高。在這種氛圍之下,有些明明是做工程的教授,非要給學生開一門“古典詩詞欣賞”的選修課,就不足為奇了。
實際上中國的很多問題,甚至可以說絕大多數問題,都不是人的素質或者社會製度方麵的主觀原因造成的。這些問題恰恰是因為資源,人口和天氣這些客觀一時之 間我們無法改變的原因。我們受的教育總是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好像解決了”軟件”問題才是根本上解決了問題。其實大多數情況下不是漁不漁的問題,這 地方連魚都沒有我漁什麽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