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殲-11B:
--------
蘇-35BM :
---------
所謂殲-11B傳說為全國產型號:主要係統為國產,分別是:飛控執行機構、航電、武器、動力、機體結構
主要改進方麵:
1。換裝國產FWS-10發動機
2。更換座艙儀表顯示係統
3。更換國產PD雷達
4。使用國產武器
5。部分結構使用複合材料
上述改進所產生的作用:
1。增大推力,FWS-10最大推力比AL-31F大700KG,也就是在極限狀態下推力比蘇-27大1噸多,但是最常用的軍用推力卻不比AL-31F大
2。將原先的機電儀表座艙換成時髦的“玻璃座艙”,根據傳說說有5個顯示器,平顯增加了功能
3。把原來N001爛貨換成了149X,可以對付兩個目標,可以使用主動中距彈,有對地能力,搜索距離比N001小但是抗幹擾能力大大增強
4。主要是PL-12導彈,但是據說不能再使用俄製武器,不過我個人認為應該是沒問題的
5。據說機翼前緣、垂直尾翼、減速板使用了複合材料,可以減輕機體結構重量
綜合評價:
機動能力是否增強:個人認為沒有,理由如下:
上麵的措施1增加了推力,措施3、5減輕了飛機重量、按理來說推重比應該有比較大的提高,但是實際上沒有,原因是雷達重量大大減輕後(原來前電子設備艙的火控計算機就有幾十公斤重),飛機的重心向機尾方向移動了,也就是靜不安定度提高很多,雖然機尾方向的材料減輕了重量但是發動機又增重了造成了事實上的重心有比較大的移動。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改飛機的飛控軟件甚至是改氣動,問題就在於601所對此基本束手無策,蘇-27這個飛機的氣動不是那麽好改的,這個下麵說。於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在機頭加配重,就是把原來減輕的重量再加回去,把重心位置調整到達到飛控可以控製的水平。那麽加上前麵講的軍用推力 FWS-10與AL-31差不多,那麽飛機的推重比基本沒變,也就是機動性增加成了悲劇。。。。。。 航電水平是否增強:個人認為有增強,但是最多達到90年代初期水平,理由如下:
蘇-27的航電水平太低有目共睹,殲-11B未必就強大到東亞大牛。所謂90年代初期水平:玻璃座艙是最基本,但是玻璃座艙隻是前台的顯示手段,更後麵的是信息處理和綜合手段。這個上麵鱉未必就一定比毛強,用了5個顯示器而不是三個足以說明問題,新的蘇-35BM是兩個大尺寸顯示器加上一個平顯,同樣基本取消了機電儀表。個人認為殲-11B的航電水平與蘇-30MKK差不多,也就是把原來的機電儀表的信息換成了數字或者圖形顯示,甚至有可能就是如同蘇-30MKK那樣把機電儀表變成了“圖形儀表”。平顯功能比原來的要強大很多,雷達告警裝置至少能用。座艙方麵達到90年代初期的水平,但是和目前的台風比還是有差距的,當然要靠殲-11B來彌補這樣的差距的想法本身就有點不切合實際。 航電更深層次的是火控和飛控計算機,現在四代機時髦的概念為所謂飛火交聯,鑒於上麵所說的氣動方麵的問題,這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火控計算機肯定是大大強於以前,什麽美標的數據總線啊,什麽486級別的芯片啊(估計就是商用的486芯片)都比以前要強。
火力是否更強大:火力是有點強了,但是也就是個生存下去所必須達到的水平,理由如下:
在東亞,要是沒主動彈,那麽上天差不多就和神風一樣。鱉周圍是毛、米、棒、三、猴、倭、巴子環伺,上述這些個主各個有中距空戰能力,米還部署了四代機,沒有主動彈很難在中距空戰中立足,中距敗則空戰基本就敗了。增加PL-12導彈是可以上台表演的必要條件,隻能說明殲-11B相比蘇-27SK是達標了,還不能算東亞大牛。149X是PD雷達,不是相控陣,沒有可靠的多目標能力,PL-12彈號稱80KM的射程,實際估計就50左右,相當於120C早期型號。傳說殲-11B不能使用毛子武器,這個問題涉及到雷達和火控計算機,不過我相信鱉是有能力融合毛子武器的,畢竟用了15年以上了。毛子武器說實話也不怎麽樣,融合也就是多一種選擇,畢竟毛彈進口數量龐大,據說光P-73導彈就進口了5000發以上。。。。。。。 對地功能肯定沒大問題,問題是殲-11B不需要,或者說不是本分所在,老老實實做好製空才是關鍵,等到要殲-11B去對地攻擊,要麽巴子空軍已經完蛋要麽鱉空軍快要完蛋
機體結構問題:這個是大問題了
複合材料很時髦,但是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途。蘇-27是個補出來的飛機(雷強觀點),當年的T-10達不到要求,推翻重來才設計出蘇-27。但是我個人認為推翻重來不是很恰當,基本的氣動構型沒有徹底變,蘇-27是在T-10的基礎上改的,也就是雷強所謂的補。於是就有了某些結構餘量大,某些又有點不足的問題,傳說蘇-27在高亞音速到跨音速的某個階段有“機動陷阱”,雷強說,在這種情況下滾轉速率隻有20度每秒(但願是編輯問題)。要解決這種問題必有原始設計資料才行,這不是扒了蒙皮用三角尺量能糊弄過去的,也就是這個是沒法改的。但是蘇-30MKK已經在某些結構問題上做了改進了。。。。。。 氣動問題和機體結構問題是一樣的道理,都是補出來的,也就是這裏加了邊條,那裏挖了一塊,這個你要拿模型去吹風沒那麽簡單,就算對氣動再做一點優化,又涉及到結構,這兩個問題是相互關聯的,也是改飛控軟件的基礎。最後的結論就是飛控是不能改的,一改搞不好是要出大事的。
羅嗦了那麽多,最後來個綜上所述吧:
殲-11B的水平我個人認為比原蘇聯在80年代規劃的蘇-27M(不是90年代在航展上騙人的三翼麵)要略差一點,比現在的毛自用的終結改進型蘇-35BM差較多。
蘇-27M,主要也是針對航電做改進,規劃就是上平板天線的PD雷達,上P-77主動彈。毛子有能力改飛控,蘇-27M推重比應該比蘇-27S略大,殲-11B推重比和蘇-27SK基本相同,蘇-27S比蘇-27SK還要輕一點(SK是應鱉的要求為了能掛炸彈,加強了一點結構)。 蘇-35BM是大改,改結構、改飛控、改航電、換發動機,據說已經能實現跨音速巡航了,水平要比殲-11B強很多。
個人認為梅總統現在正在偷笑:乃們偷偷換這個換那個無所謂,乃們那個太行壓根就是FC,飛機你們也不敢動大手術,到時候乃們自己就知道斤兩了,蘇-35BM乃們一定會買的,俺不急,俺想怎麽說24架還是有保障的吧。
土鱉啊。。。。。。。。。。。真的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