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日關係輿論調查:中日民眾對對方國家好感度上升

(2009-08-27 00:05:24) 下一個


一項麵向中日兩國展開的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於8月26日在北京揭曉。該調查的組織者分別是中國日報社和日本言論NPO 。據悉,此次調查是自2005年開始首次調查後的第五次中日聯合輿論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雙方對對方國家的“好感度”穩中有升;“中日關係非常重要”是兩國公眾的普遍共識;民間交流對改善中日關係極其重要;經濟危機後的中國經濟發展被普遍看好;媒體是兩國民眾了解對方的最主要渠道。

  據了解,此次輿論調查於今年5月至6月在中日兩國同步進行。由中方負責的調查,調查對象分為兩部分:一是18歲以上的城市居民,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沈陽和西安等5個城市在內的1589名居民;二是高校學生,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院在內的5所重點大學的1008名學生。上述調查分別由零點研究谘詢集團和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完成。由日方負責的調查,其調查對象是麵向全日本50個城市和地區的18歲以上的日本成年人,也分為兩部分:一是1000名普通居民,二是500名有識之士。

中日民眾對對方“好感度”穩中有升

中方調查顯示,大學生對日本印象“很好”和“相對較好”的提及率分別為4.2%和41.1%,兩者之和為45.3%,較去年微升了約兩個百分點;在居民調查中,對日本的印象“很好”和“相對較好”的人群比例之和為32.6%,比去年增加3.3個百分點。

日方調查也顯示,49.2%的有識之士和26.6%的居民對中國的印象“很好”或“相對較好”,總體比例也比去年稍有提升。這表明兩國公眾對於對方國家的“好感度”穩中有升。

調查顯示,中國公眾對日本印象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麵:一是“日本領導人曾有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言論和行為”,二是“曆史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三是“中日曾發生過戰爭”。

雙方民眾印象突出的文化和經濟符號

中方調查顯示,在回答“提到日本,你首先會想到什麽”時,在今年的學生調查中,提及率排在前5位的分別是南京大屠殺(50.3%)、櫻花(42.5%)、漫畫和動畫片(40.2%)、日本電器(25.8%)、靖國神社(25.2%)。值得注意的是,“侵華日軍”首次未進入前5位,而“漫畫、動畫片”首次亮相就以超過四成的提及率進入前三。通過對比最近3年的數據發現:“侵華日軍”提及率逐年下降,“南京大屠殺”提及率逐年提高。

而今年對中國居民的調查顯示,南京大屠殺(65.3%)、日本電器(50.5%)、櫻花(36.1%)、富士山(24.7%)和日本料理(15.8%),成為中國普通居民認知日本的符號。

日方調查顯示,日本居民提及較多的“中國符號”是:中華料理(52.0%)、萬裏長城(37.9%)和低價日用品(25.0%);日本有識之士提及較多的“中國符號”分別是經濟增長及經濟過熱(40.6%)、中華料理(34.6%)和共產黨及共產主義(29.6%)。

雙方對中日關係現狀的判斷有所不同

在對中日關係現狀的判斷上,中方調查顯示,學生中認為中日關係“非常好”和“比較好”的比例分別是1.1%和49.8%,兩者之和為50.9%,其比例較去年明顯提高。居民中認為目前的中日關係“非常好”和“比較好”的居民比例之和占71.0%,較去年上升近17個百分點。而認為“比較差”和“非常差”的比例之和為20.5%,比去年上升了7.4個百分點。總體來看,對中日關係持樂觀態度的被訪者較去年有顯著增加。

日方調查則顯示,認為目前的中日關係“非常好”和“比較好”的居民比例由去年的13.0%上升到今年的15.0%,持相應觀點的有識之士比例則從去年的44.8%下降到今年的39.8%,說明日方對中日關係的現狀持謹慎態度。

連續3年的輿論調查結果均顯示,中日關係非常重要是兩國民眾的普遍共識。中方調查結果顯示,93.9%的學生和90.2%的居民認為中日關係“重要”或“比較重要”,同去年相比,分別上升了1.3和3.6個百分點。日方調查則顯示,97.6%的有識之士和82.1%的居民認為中日關係“重要”或“比較重要”,同去年相比也有所上升,說明兩國公眾愈發意識到中日關係的重要性。

曆史問題和領土爭端阻礙中日關係發展

中方調查發現,無論是大學生還是普通民眾,領土爭端、曆史問題、海洋資源糾紛的提及率位居前3位,構成了目前妨礙中日關係發展的主要因素,並且對“領土爭端”的關注度遠遠超過其他問題。此外,被學生提及較多的還包括日本國民的民族主義和台灣問題,各占26.2%和23.2%;而居民較多關注的還有經濟磨擦和中國軍事力量的增強,比例各占29.0%和23.9%。

“哪些是公眾認為最為重要的曆史問題”?調查顯示,“南京大屠殺”、“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和“反省態度”是中國學生提及率最高的4個主要問題,比例分別是:76.3%、74.7%、60.6%和55.4%。中國居民提及上述問題的比例分別是:75.3%、50.7%、48.3%和33.4%。

同時,57.5%的中國居民和35.6%的中國大學生認為“曆史問題會隨著中日關係的發展得到解決”。同時,認為“即使兩國關係向前發展,曆史問題也很難解決”的學生比例也達到34.8%。而持“曆史問題不解決,兩國關係就無法發展”觀點的被訪居民占20.7%,有19.9%的被訪居民認為“曆史問題很難解決”。
中日關係輿論調查:中日民眾對對方國家好感度上升


在今年的調查中,中方分別有90.7%的學生和86.2%的居民認為民間交流對於改善中日關係“重要”或“比較重要”;持相應觀點的日方有識之士和居民比例則分別達到95.8%和74.8%。可見,民間交流對改善中日關係的重要性已受到兩國學生和居民的普遍認同。

既然中國公眾對中日間的文化交流普遍表示歡迎,那麽,公眾赴日的意願又如何呢?調查顯示,83.6%的學生表示想去日本訪問,而表示有機會願意去日本的居民隻占44.1%,其比例遠遠低於學生。調查發現,居民不願意去日本的原因主要有:費用昂貴(50.4%)、語言不通(47.1%)和兩國間存在的種種問題(33.0%)。而不想去日本的學生中,“感受不到赴日魅力”的提及率最高,為60.6%,其次是“日本與中國之間有種種問題”和“語言不通”,分別占41.8%、30.9%。與去年的數據對比後發現,“語言不通”與“兩國間的種種問題”兩個因素,依然是目前中國公眾赴日的主要障礙。

媒體是兩國民眾了解對方的最主要渠道

連續5年的調查表明,新聞媒體是兩國民眾了解對方的最主要渠道。在本次調查中,中方分別有85.1%的學生和93.0%的居民表示,新聞媒體是了解日本的最主要渠道,日方則分別有87.4%的有識之士和92.5%的居民持相應觀點。

中方調查顯示,在相關的中國新聞媒體中,學生使用最多的是互聯網(54.2%),其次是電視(28.8%)。而居民提及率最高的是電視,占90.3%;其次是報紙,占4.8%。

在“本國的報紙、雜誌、電視在中日關係上所做的報道是否客觀”這一話題上,分別有31.8%和72.5%的中國學生和居民認為中方報道客觀,日方則隻有25.6%的有識之士和31.0%的居民認為本國的相關報道客觀。

經濟危機後的中國經濟發展被普遍看好

當評價兩國在應對經濟危機中的表現時,雙方的態度出現明顯分歧:日本的大多數被訪者認為“兩國都反應不足,需要有進一步的對策”,持此觀點的有識之士和居民比例分別為39.0%和48.2%。而中國的被訪者中,認為“兩國都做出充分反應”的則占多數,持此觀點的學生和居民分別為41.4%和48.6%。

調查發現,兩國公眾普遍對經濟危機後的中國經濟發展持樂觀態度,認為“中國的經濟實力將增強”。持這一觀點的日本有識之士和居民的比例分別為78.0%和46.0%,而中方持相同觀點的學生和居民比例分別達75.1%和83.1%。值得注意的是,在“你如何預測2050年的中國經濟”。持這一話題中,“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中國將成為與美國並列的經濟大國”的預測獲得兩國公眾的廣泛認同,被選擇比例之和超過半數,從側麵表明兩國公眾均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本報北京8月26日電 本報記者 戴長瀾 實習生 張逸 蘭娟
 
文章來源: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