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老號”衛星發射失敗或致韓俄爆發“內訌”

(2009-08-27 00:03:40) 下一個


韓國25日用運載火箭“羅老”號將一顆科學技術衛星送入太空,但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韓國官員26日說,衛星可能已墜毀於地球大氣層中。

韓製造衛星費盡心力

“羅老”號是韓國首枚運載火箭,共分兩級,一級火箭為俄羅斯製造,二級火箭為韓國本國製造。

韓國舉國上下對這次發射活動寄予厚望。然而,火箭升空後不久,韓國政府官員宣布,箭星未能按時分離。

韓國自2002年開始製造這顆衛星,耗資大約1000萬美元。衛星2006年組裝成功後,科研部門每6個月要給衛星做一次測試,確保它的各項性能在它發射升空後保持正常。

韓國衛星技術研究中心26日說,研究中心將天線對準衛星當天3時最可能經過的太空,但由於沒有衛星的確切軌道,地麵控製人員當天未能與衛星聯係上,而位於挪威的一個信號站原本應在火箭發射100分鍾後收到衛星傳出的信號,但最終也是一無所獲。

整流罩導致火箭失速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次官金重賢同日在羅老宇航中心舉行記者會,宣布了關於“羅老”號正常升空但推送衛星入軌失敗原因的初步調查結果。

金重賢說,根據韓俄兩國共同調查委員會的調查結果,在“羅老”號發射過程中,雖然成功完成一級火箭與二級火箭、二級火箭與衛星的分離,但衛星整流罩的一側未能正常打開並脫落,整流罩的繼續存在影響了火箭速度,導致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他說,二級火箭點火正常,但由於重量4倍於衛星的整流罩繼續留在衛星外部,導致火箭未能到達設計的上升速度,衛星因此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它可能已在墜回地球時在大氣層中焚毀,可能已難以找到任何殘骸。

教育科學技術部專家認為,衛星進入軌道的速度僅為每秒6.2公裏,未能達到每秒8公裏的設計速度,衛星因此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韓國航天研究所專家樸丁洲(音譯)則說,衛星好像從火箭彈出時撞上了整流罩,使它最終墜落。

發射當天有人發現異常

金重賢還說,25日發射當天就有研究人員發現發射過程中整流罩出現異常,但有關方麵不能僅根據監測畫麵,而是需要根據有關數據、在綜合判斷之後再作出結論。

目前,韓國已放棄尋找衛星的一切努力。韓國政府表示,將自行對此次發射進行調查,將在查明原因之後立即發布調查結果。

馬震姬新龍(新華社電/專稿)

- 相關新聞

發射失敗或致韓俄“內訌”

韓媒體稱“發射已失敗”,韓政府稱“部分成功”將受到譴責

由於“羅老”號為韓俄合作製造,26日,韓國媒體稱,火箭發射失敗可能會就責任問題出現紛爭。而25日韓政府自稱發射“部分成功”也將受譴責。

26日,有韓國媒體已直接將發射定義為“失敗”。報道說,因為整流罩未脫落導致衛星脫軌,“當初宣布‘羅老’號發射取得‘部分成功’的政府將受到譴責,而韓國和俄羅斯可能就責任問題出現紛爭。”

在韓政府公布衛星脫軌原因之前,《朝鮮日報》也發表評論,分析衛星脫軌的責任。評論援引專家分析說,如果調查發現俄方負責研發的第一級火箭在目標高度正常分離,那責任很可能在韓方,因為“第二級火箭調姿失敗、整流罩未分離等因素,都在韓方負責研發範圍內。”

但韓教育科學技術部次官金重賢則說,“韓國負責整流罩的分離,而俄羅斯負責全麵技術支持,因此兩國分擔著責任”。

《朝鮮日報》援引專家觀點認為,要判斷哪一方責任較大,應該不太難。因為“關於‘羅老’號飛行過程的數據都被儲存在羅老太空中心的運載火箭追蹤係統內。”

不過,分析人士稱,盡管首次發射運載火箭失敗,但對韓國而言,也並非全是壞事。

韓媒體報道稱,根據韓俄協定,此次“羅老”號首次發射,以及將於明年5月進行的第二次試驗發射,隻要出現一次“發射失敗”,韓方都可無償得到俄方的一級火箭。而通過與俄羅斯合作學習先進的火箭技術,正是韓國選擇發展“拚裝”式火箭的重要目的。(宗和)

如果經曆‘七顛八起’還是失敗,那我們應以‘八顛九起’的決心,更加努力推進宇宙強國計劃。應將羅老號的失敗視為轉禍為福的契機。

———韓國總統李明博

當初宣布羅老號發射取得‘部分成功’的政府將受到譴責,而韓國和俄羅斯可能就責任問題出現紛爭。

———韓國媒體
 
文章來源: 新京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