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辛格:克林頓訪朝與美國的政策目標正相反

(2009-08-24 00:56:59) 下一個


日本《讀賣新聞》文章,題為:克林頓訪朝與美國的政策目標正相反,作者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全文如下:

被北朝鮮扣押並判處12年強製勞動的兩名美國女記者平安回國。美國國內總算長舒了一口氣。盡管美國已完成救人目標,我們仍需要把一時的感情與將來的教訓衡量一下。

這次事件給我們帶來的教訓是什麽?是告訴人們,惡毒的集團或惡毒的政府有時會通過綁架人質、非人道對待控製的犯人來要求與美國高官舉行象征性會談嗎?還是說擁有核能力的北朝鮮是一個特例?

如果是後者。此次事件有可能成為新的核擴散的誘因。

我們不應忘記曆史。北朝鮮違背北京六方會談(2007年2月)達成的共識,再次生產用於製造武器的鈈並進行核試驗。這一切剛剛過去不到半年。

一北朝鮮拒絕了美國防止核擴散問題談判特使訪朝,同時拒絕接受聯合國安理會多個有關要求北朝鮮重返六方會談的決議。

盡管如此。美國國務卿希拉裏的丈夫、前總統克林頓依舊選擇訪問北朝鮮。

這樣一來。金正日總書記成功地向國內外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北朝鮮正在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

盡管國務卿表明了“北朝鮮放棄核武器之前美國不會妥協”的政策目標,但前總統克林頓的訪朝之行無疑與政策目標大相徑庭。

克林頓前總統訪朝雖然並非意味著美國改變路線或是美朝間就核問題的解決邁出了第一步,但這消除不了外界的猜測。美朝兩國在六方會談框架外直接進行協商還是頭一次。

比起美國,北朝鮮的周邊國家更容易受到北朝鮮的核威脅。美國不能讓這些國家意識到它們被當成了美國全球戰略的棋子。

北朝鮮此前回到談判桌上後。巧妙地運用了拖延戰術。一旦取得了某項技術上的突破,就在談判中鞏固其成果。這種手法北朝鮮曾反複使用過。

現在北朝鮮似乎正在接近鞏固成果的階段。因此,北朝鮮可能會再次使用其擅長的戰術,通過尋找突破口來轉移我們的注意力。

奧巴馬政府表示“美國不打算在六方會談框架外舉行美朝雙邊談判”,但參加六方會談的其他國家可能這樣想:“約定可能會被修改,應當防備這一可能性。”

既然訪朝的是前總統叉是國務卿的丈夫。就很難說他代表的是個人還是國家。但不管是何種性質,我們不要忘記奧巴馬政府依然要取得長期成果。

美國與北朝鮮長期爭論的結論隻有擁有核武器和不擁有核武器這兩個。談判的最後。無非是北朝鮮放棄核武器或是北朝鮮事實上成為核擁有國。沒有中間選擇項。美國需要做的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去除北朝鮮的核能力。除此之外的任何做法最終都會給全球防止核擴散的可能性,以及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造成打擊。

這次北朝鮮扣留美國女記者事件的確是在良好的氛圍下得到了圓滿解決。雖說如此,美國或者美國的盟國不能真正將其視為成果,從而偏離了正道。
 
文章來源: 參考消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