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越海上邊界談判難點重重 越南邊談判邊侵權

(2009-08-17 01:37:59) 下一個


劃界不僅要考慮到大陸架的延伸,還有海域的漁業、油氣等問題,無法複製陸地劃界經驗

中印邊界談判剛落幕,中越海上邊界談判接踵而至。盡管事先沒有任何預告,但來自外交部的一則簡短消息還是引起國內廣泛關注。

8月12日,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與越南外交部副部長胡春山在河內舉行了中越政府邊界談判代表團團長會晤,重點就海上問題進行了磋商。

中越博弈北部灣

來自外交部的消息稱,中越“雙方同意按照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所確認的法律製度和原則,共同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基本和長久的解決辦法”。

“中越海上邊界談判機製早就有了,但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親自出馬,這還是海上談判機製建立以來從未有過的高規格,足見雙方的重視程度。”一位南海問題專家對本報表示,他認為明年是中越建交60周年,也是兩國領導人定下的中越友好年,雙方的表態也是為了營造友好的氛圍。

實際上,中越邊界問題的談判實際早在中越關係正常化後就已開始,1991年,兩國發表聯合公報稱雙方將著手解決兩國之間存在的邊界問題,並分別成立了海上和陸地邊界談判小組。

1999年12月30日,中越雙方經過16輪談判最終簽訂了《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並在去年年底如期完成陸地邊界勘界立碑工作。

而中越海上邊界談判還未塵埃落定。2004年6月30日,經過多年談判,《中越北部灣劃界協定》和《中越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正式生效實施,由此產生中國第一條海上邊界線,到今年已實施五年。但隨著漁業資源的衰退,中越圍繞著漁業的爭奪矛盾也越來越突出,另一方麵,中越在劃界時的過渡性安排水域已經逾期,這也加劇了北部灣中越雙方的博弈。

越南邊談判邊侵權

目前,中越兩國海上邊界問題除了北部灣就是西沙、南沙及附近海域的邊界問題,而後者是矛盾的焦點。

越南總理阮晉勇今年4月在接受香港《大公報》專訪時透露,2009年中越將簽署《勘界立碑議定書》及《新邊界管理規定》兩份文件,此後雙方重點將放在“海上問題”的談判上,致力找出雙方均能接受的、長久的海上邊界解決方法。采訪中,阮晉勇沒有提及侵占我國南沙群島的問題,隻是表示要繼續談判。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劃定標準,中國在南海海域內擁有島嶼有1700多個,從中國地圖上可以看出這些島嶼都位於一條被稱為“九段線”的國界線內。然而,如今這條“九段線”並不樂觀,300萬平方公裏的主權海域中我們實際控製的不到一半。

從1973年起,越南政府已經開始搶占我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到1975年4月,北越打敗南越後立即派兵占領了這些島嶼,完全背棄先前他們在南沙群島上的主張(即南沙群島屬於中國領土)。南海油田儲量豐富,2006年越南至少從南沙群島開采了1200萬噸的油氣,2007年越南政府更是公開在南沙招標開采能源。作為東盟國家中唯一一個宣稱擁有南沙群島全部主權的國家,越南已經非法侵占中國南沙島礁29個。

今年以來,越南除了任命西沙、南沙群島“主席”以宣示“主權”,抓捕我國漁民,還不斷加大軍力建設。

至於這輪中越海上邊界談判,相關部門沒有披露太多細節。但本報采訪多名專家均表示雙方對南沙、西沙的談判可能性很小。廈門大學南洋研究所李金明教授說:“在南沙、西沙問題上,雙方沒有共同的語言,兩邊的主張差距太大,我們講‘九段線’內海域是我們的,但越南說西沙、南沙都是他們的。”

我國一些專家也主張目前在沒有更好的解決南沙爭端情況下,最好不要急於劃界。

陸地劃界方案無法參照

此前,不少人認為中越陸地劃界和北部灣劃界能為中越海上邊界問題提供經驗,但李金明認為兩者性質不同,“中越陸地劃界和北部灣劃界是曆史遺留問題,早在清朝已經劃過界,而南海曆來是我國主權海域,南海問題是《聯合國海洋公約法》提出後激發的爭端,是個現實問題。”

另外,海上邊界比大陸要複雜得多,沒有可參照的東西,“即使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法》,這隻是一個精神和原則,實際操作上不僅要考慮到大陸架的延伸,還有海域的漁業、油氣等諸多現實問題,無法複製陸地劃界經驗。”一位南海問題專家說。

中國著名軍事專家戴旭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則表示,南海是我們的內海,我們應堅持“曆史權益”優先,“國際公約法”其次的原則,首先要尊重南海曆來就是我們固有的領海這一事實。(《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金微)
 
文章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