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那銀色月光下》

(2018-12-15 17:21:23) 下一個

《在那銀色月光下》

 

揭露一個世紀謊言——《在那銀色月光下》到底是誰的?

薑尚榮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音樂史學理論界有過一次很轟動的關於王洛賓諸多作品到底是剽竊、采風還是創作的大討論。相信關注過這個討論過程的人,對於王洛賓諸多作品的來源和手段都很了解了。在此不作贅述。隻是再舉一個鐵證。

作為在韃靼斯坦國際比賽做了無數次評委的薑尚榮來說,韃靼(塔塔爾)民歌聽到吐。打死也不相信那首印在中國聲樂教材上的《在那銀色月光下》是塔塔爾民歌,因為它與塔塔爾民歌完全不是一個風格。當然薑尚榮也在塔塔爾著名歌唱家和音樂史專家那裏多次印證,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不是我們的,那是俄羅斯民歌!於是,薑尚榮尋跡查去,終於解開了謎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俄羅斯民歌都是多聲部的,當它成為單聲部音樂會曲目傳唱的時候,就證明他已經被采風並經過專業整理了。一首歌的多聲部使得它的旋律可以被改編成很多樣子。這首歌就是這樣。

這首歌其實是一個創作歌曲,歌詞發表在1827年的《涅瓦河期刊》上,旋律引用了民歌素材,有著濃厚的烏拉爾地區的烙印。歌詞作者F'odr Glinka (這不是那個作曲家格林卡)此歌傳唱開以後,當時沒有普及音頻播放設備,歌曲都是口口相傳為主,因此,歌詞和旋律又被多次再加工。在後來的采風中又留下來很多版本的錄音,筆者見到有1950-1960年代的采風錄音6種,演唱者大多都在60-75歲間。可見此歌在俄羅斯傳唱之深遠。而且有意思的是,在俄羅斯傳唱最廣的版本是第二第三首的視頻,第一首的旋律是後來延伸出來的,在上世紀40年代極其流行。可見王洛賓見到的是蘇聯時期傳到加盟共和國哈薩克斯坦等地的素材。關鍵歌詞也基本抄襲式的翻譯,根本就不是他創作的!下麵的圖片是一篇發表於1957年的論文的第一頁,闡述這首歌曲發展創作曆程。歌詞是這樣“

在那銀色的河麵上,在那金色的沙灘上,沿岸尋找著,我年輕姑娘的蹤影……

 

歌詞風格極其民歌化,而且非常具備1820年代的流行的浪漫氣息的詞匯:“銀色的,金色的……” 歌曲也是引用的烏拉爾地區民歌的特色。歌詞傳唱中得到很大的豐富和改善。並產生各種不同版本。

或許有人說了,咱們這首《在那銀色月光下》有轉調,俄羅斯的沒有——拜托,用同名大小調的轉調作為中間段落不是個多麽難想到的創作手法 (比如幾乎所有意大利拿波裏歌曲都這樣)。即便他又做了再創作,又能怎樣?問題關鍵在於不能撒謊以欺世盜名,不能故意隱瞞,或故意誤導歌曲素材的出處。使得至今以訛傳訛!我為這樣的行為和狀況感到恥辱…… 把它說出來也是為了告訴同行,不要繼續傳播錯誤的信息。而且在亞洲,不僅中國人知道這個旋律,越南人、日本人也知道,但他們知道的是俄羅斯民歌!

還有一種說法,說這首歌是中國的俄羅斯族的民歌…… 我的這個證據已經回答了這個說法,因為這首歌是1827年始現於聖彼得堡的民歌風格的創作歌曲。不是普通意義上民間傳唱的民歌。

 

請大家記住《在那銀色月光下》是俄羅斯歌曲。

 

(伊萬·斯科布措夫(1900-1983)男低音,蘇聯功勳歌唱家。1924年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成為莫斯科大劇院歌劇演員。)

 

這是紅軍合唱團1950年代的演唱版本。

 

這是烏克蘭男中音、馬林斯基歌劇院的獨唱演員 Valery Lebed' 演唱的又一個版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