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有點長,感興趣的孩子可以看看

(2018-11-06 21:08:12) 下一個
作者:陳曉柏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434223/answer/52374592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係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三更裏寫了關於石凱唱的費加羅詠歎調的分析。有點長,感興趣的孩子可以看看。

———《聲入人心》開播了,廖老師當評委還是比較穩的。看了第一集,怎麽說呢,感觸很多,心情很複雜。

美聲是個什麽東西?傳統和非傳統的優缺點分別在那兒?如何判斷歌手的水平?音樂劇式唱法和歌劇唱法的區別在那兒?傳統美聲的出路在哪兒?美聲在國內該以一種怎樣的形式存在?這個節目對美聲藝術的發揚和傳承有益麽?等等等等,很多問題都很複雜。

一個個來談吧。

《聲入人心》這個節目怎麽說呢,並不能作為美聲的指標,因為大多數歌手其實不是美聲歌手,而是音樂劇歌手。像石凱這樣的傳統美聲歌手,水平又太差了些。

在這樣的錄製廳,使用麥克風的情況下,毫無疑問是音樂劇歌手占有巨大的優勢。

美聲好不好聽,在技術層麵上,共鳴占了至少四成。但是美聲歌手的共鳴是個很難的課題,想要做好和維持需要很強大的身體機能,保持適合自己的口腔造型。除此之外,特定的音樂廳才能發揮出美聲共鳴的特性。像這樣的錄播廳是不可能的。這樣就用到了麥克風。

但是麥克風對於美聲而言是一個debuff,因為麥克風收錄不完人的聲場,而且美聲向前的聲音力量會使麥克風過於尖銳。所以美聲唱麥克風,必須要做技術上的調整,即是弱化向前的力量,把位置收在麵前,共鳴也不能放開,而是留在口腔裏。

這樣的聲音對於美聲而言是不自然的。

但是音樂劇不同,唱音樂劇不需要靠自己把聲音填充滿整個音樂廳,同時壓過管弦樂隊。音樂劇使用麥克風的技巧是必修課,所以它的聲音技巧要求和美聲不是一個量級的。所以在錄播廳的效果上來看,音樂劇歌手顯然要好的多。當然,這次節目裏優秀的音樂劇演員要多得多。

因為有廖老師坐陣,所以男中音歌手得到了重視。這很好。男中音不是因為上不去下不來才唱男中音的,而是音色使然。

在專業角度上來講,一個人能發出多高的音沒有意義,能把音站得住,發得美,比一個瞎叫喚的高音值錢+1再乘以一萬倍。因為瞎叫喚的高音一文不值。

這次節目還是很難指點出美聲的發展趨勢。傳統曲目欣賞的門檻太高了。比如這次石凱唱了費加羅的不要再去做情郎。

石凱顯然對歌詞和自己在唱的角色一無所知,所以廖老師聽了石凱說的話顯得驚訝和無語。這也是幾乎所有的中國聽眾麵臨的問題。即是對費加羅的婚禮這個劇,和意大利語一無所知。所以石凱在上麵瞎唱,也沒人能說什麽。隻是懂行的人會覺得不忿。

費加羅的婚禮劇情不細說,但是這個詠歎調講的是什麽呢?講得是少年凱魯比諾被伯爵發配去參軍,情竇初開又花心的少年很沮喪。於是費加羅以長輩的身份安慰他,男子漢就是要參軍,跨過山峰河流不畏險阻,為自己贏得勝利的榮譽。祝勝利伴隨著你。

所以這個詠歎調的基調不是石凱說的花裏胡哨,而是樂觀的勸解。費加羅是個樂觀而機智的人,他以他的樂觀來感染凱盧比諾,指引少年成長。詠歎調第一部分是教育凱盧比諾,你現在是男子漢了,不要去當一個追著姑娘屁股轉的“情郎”,所以聲音應該稍平穩,語氣直接一些,情緒上是相對嚴肅的。第二部分,給凱盧比諾描繪了軍旅生活,垮過高山河流不畏險阻為自己贏得榮譽的景象。對應的語氣應該相對激昂,一半描述想象中的場景,一半鼓舞,情緒樂觀。(本段是對於基調的簡述,並不嚴謹。詳情見三更)

這些石凱還差的遠。

其他幾位音樂劇演員在演唱上都有可取之處。隻不過都還年輕,不懂“唱歌”,隻浮於技巧。這也是現在美聲歌手很難感染人的原因,水平不夠,不知道音樂是什麽,玩弄技巧去了。好像唱高音就能吸引觀眾過來跪拜。看老子唱多高,你們這些聽眾來崇拜老子。這就是行業學生的現狀。

這都是作死行為。觀眾需要接受熏陶,而不是來跪拜的。生活夠艱辛了,還花錢來找罪受?到底誰是傻子呢。

然而什麽是唱歌?

我們小時候,五六七八歲,特別喜歡唱歌,尤其是高興的時候,馬路上一個人蹦蹦跳跳哼著歌就回家了。長大了,追姑娘兩三年終於追到了,情不自禁地就唱起來了。

所以唱歌實際上是情緒表達的一種方式。我們高興,所以要唱歌。或者我們悲傷,也要唱歌。

這點很多流行歌手其實都能做的很好,但是美聲歌手反而不懂,或者忘了。唱歌的本質是唱情緒。用優秀的技巧,高超的音樂性,把這個情緒唱好了,那才叫藝術。

這些選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年少有為,也算很優秀了。

像傳統美聲,我們要在國內這個環境下欣賞,真的太難的。沒有足夠多優秀的歌手和演出機會,傳統劇目欣賞門檻太高,這些都嚴重阻礙了美聲在國內的發展。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如何正確的欣賞美聲?這個問題需要排在如何正確的欣賞音樂之後。因為不懂音樂就很難拋開美聲技巧上的東西,欣賞它的內涵。

然而對音樂的賞析,我們還需要從基礎教育重新做起。所以很複雜,對於我而言是沒有辦法在知乎上用一個簡單的回答來說明的。

隻不過這個節目還是很正麵的,至少它讓這樣的一個事物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它可以帶動起很多我們預料不到的發展方向。感謝廖老師為中國推動美聲發展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

————————二更——————————

美聲學生圈裏有這樣一種聲音,我在朋友圈裏看到,也拿出來作為一個代表談談。

反對這個節目,把它批評的一無是處,順便指望我等啪啪打臉的。

這種學生有兩種心理,一種是生怕丟失了美聲的話語權,自己也就丟了飯碗。全民都懂美聲了,再像現在這樣騙傻子似的騙學生的錢就難了。

二種就是單純的傻。看不清現狀,還在做自己的“藝術家”夢。好像美聲是多流行,有多少人崇拜,有多少人來跪捧,有多少人人傻錢多急於給美聲做貢獻似的。

說實在的,廖昌永在我國圈內這麽大名氣。你倒是走上街問問,是知道廖昌永的人多還是知道隨便哪個三流歌手的人多。廖昌永不懂藝術還是沒有水平?但是國內知道他的人有多少?知道某些流量小生的人又有多少?

看不清狀況還是自有小心思?所以這些人不是傻就是壞。

而且往往水平越爛的人越見不得美聲流行起來。還是那句話,大眾學聰明了,錢就不好騙了。

所有音樂門類裏麵,學美聲的半罐子比例是最高的。因為這玩意入門門檻太低,攔不住蠢材。在音樂學院裏麵橫行裝逼,走路鼻孔朝天,不學無術,自負自傲,半灌水響叮當的九成九都是學美聲的。

我再強調一次,我國的美聲發展水平還在啟蒙階段。就像幼兒園的孩子,能認幾個字不錯了。而且大家還不見得願意來學這個字兒。現在來講藝術?別笑人了,裝得一副懂藝術的樣子幹嘛,又沒人跟你罐子裏丟硬幣。

 

————————三更——————————

最後一更了,評論區還是很和諧的,能看出業餘愛好者和大眾對美聲的興趣有顯著增加,很好,那這個節目就達到目的了。

我補充一些東西,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沒興趣的話看到二更就可以了。

石凱這次演唱的曲目叫Non più andrai ,你不要去做情郎。莫紮特《Le nozze di Figaro》費加羅婚禮中的第一幕最後一首詠歎調。

這個劇大概講了個什麽故事呢。故事要從幾年前說起。

《費加羅的婚禮》是費加羅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塞維利亞的理發師》。現在流傳的《理發師》是羅西尼版的,但是第一版是Paisiello寫的,作品本身不壞但是風格平庸,後來被羅西尼版的取代了。羅西尼為了不使費加羅風格脫節,在宣敘調和旋律風格上大量地模仿了莫紮特。

《塞維利亞的理發師》,顯然就是主角費加羅。他幫助伯爵Almaviva,阿爾瑪維瓦,把Rosina,羅西娜,從她心懷不軌的監護人眼皮底下,將兩人撮合在一起。費加羅第一幕第二場第一次亮相的時候,唱了詠歎調largo factotum,快給大忙人讓路。也是廖昌永的成名曲目。費加羅是一個理發師,但他不僅理發,還幹些其他小勾當。比如賣點假藥,打探消息,解決家庭矛盾,給騎士太太們傳紙條(偷情)等等。所以他自稱本城的管家。

他就是這麽一號人物,既不正麵也不負麵,聰明愛耍滑頭的,從解決一些羞於見人的事中間賺錢的人。就是周星馳電影裏常演的那些人。

《費加羅的婚禮》發生在阿爾瑪維瓦伯爵和羅西娜結婚以後。費加羅從理發師變成了伯爵的仆人,他和女仆Susanna,蘇珊娜相愛,並準備結婚。但好死不死,伯爵對蘇珊娜起了打貓兒心腸,一邊對羅西娜熱情不再,一邊想把蘇珊娜打來吃了。但是離婚娶蘇珊娜是不可能的,在自己的領地上又要維護自己貴族形象,用強也是不行的。

所以伯爵想了第一個辦法,就是恢複領主的初夜權,還把他們的新房安排在離自己屋不遠的地方。這樣就能吃到蘇珊娜,又不必負責,蘇珊娜又在自己家裏,日後再說,且來日方長。

聰明的羅西娜深知伯爵圖謀不軌,和伯爵想恢複初夜權的想法,她將這些告訴費加羅,讓他想想辦法挫敗他。於是費加羅決定發動人民和輿論的力量。他找來村裏的老老少少,來到公爵麵前,大家感謝公爵罷除了領主初夜權,才讓咱們村裏的年輕人生活得如此快樂,大家準備借費加羅的婚禮,也同是為伯爵搞個宴會。如此一來公爵再說要初夜權的事就打臉了,於是隻能當眾宣布,除夜權這種沒人權的事,像我這麽優秀的人是必須罷除的,我的口號是,替天行道!

然後公爵麵對人民的熱情,愉快地揮手致意。然後一轉身臉就垮下來,初夜權沒戲了我要另尋他法。誒,不如找茬不準他倆結婚,剛好老女仆Marcellina,瑪妾莉娜一直覬覦費加羅,不如把瑪妾莉娜嫁給他,又羞辱了費加羅又有機會吃掉蘇珊娜,一舉兩得好辦法!

時間往回倒流,瑪妾莉娜跑到蘇珊娜屋裏來揚言要給倆人下絆子,兩女人勾心鬥角口唇相譏一番後,瑪妾莉娜被氣走了。這時候Cherubino,凱魯比諾出場了,他從窗戶外麵翻進屋裏,見到蘇珊娜就開始抱怨。

凱魯比諾是個青春期的少年,也在伯爵府上打雜跑腿,伯爵夫人是他的教母,小夥子長得挺漂亮但是情竇初開有點控製不住。他在跟伯爵的另一個女仆Barbarina,巴巴莉娜談情說愛的時候,但是被伯爵發現了,要不是伯爵夫人求情,伯爵就要讓他收拾鋪蓋滾蛋了。

這小子跟巴巴莉娜在談戀愛,但是對伯爵夫人又有幻想,對蘇珊娜有幻想,甚至對瑪妾莉娜有幻想。他對府上每個女人都有幻想!他跟蘇珊娜說了他的煩惱,他不知道自己怎麽了,他渴望愛情,但他又說不清愛情是什麽,隻知道自己心裏有一種複雜的衝動和渴望。他無處排遣,隻能對花兒,小溪,山穀,微風述說自己的情絮。

話音未落,他們聽見伯爵的腳步,要是再被逮見和女仆不清不楚,那伯爵就鐵定把他打出去了。慌亂間凱魯比諾躲在了床上,拿被子把自己蓋住。

伯爵進屋來了,趁費加羅不在又來尬撩蘇珊娜。他說自己要去倫敦出差,問蘇珊娜以及費加羅樂不樂意陪他一起去,又問蘇珊娜有沒有什麽生活上的需要。蘇珊娜拒絕了,他幹脆明說了,你知道我愛你,我晚上在花園等你,不見不散哦。

話音未落,又有人來了,是伯爵夫人羅西娜的音樂老師Basilio,巴西利奧。伯爵害怕羅西娜也在,就躲在椅子後麵。巴西利奧進屋來找伯爵,沒找到,開始跟蘇珊娜說些不正經的話。他不僅說自己對羅西娜心存幻想,還八卦蘇珊娜跟凱魯比諾有一腿。一旁的伯爵聽進去了,馬上跳出來,自己老婆被覬覦的事都不管,開始追究蘇珊娜和凱魯比諾的事。一番相互爭辯中,伯爵不小心把凱魯比諾從床上揪出來了。

這下凱魯比諾一定得滾了。

這時恰好費加羅帶村民來“感謝”伯爵。費加羅趁大家為伯爵鼓掌的時候,趁機為凱魯比諾求情,伯爵心情惡劣,他決定讓凱魯比諾去參軍。伯爵當然是不懷好意的,這樣既把凱魯比諾趕走了,又讓費加羅求情求到了一個僅次於滾蛋的結果。

費加羅對凱魯比諾如同弟弟一樣,他非常生氣得到了這樣的結果,必須要聽從貴族老爺的指示,進軍隊為他們打仗。他隻得對凱魯比諾這樣說,Non più andrai farfallone amoroso你再也做不成多情的花蝴蝶啦,不能整日圍著女人打轉。你再也沒有漂亮的裝飾,漂亮的頭發和女人般的臉蛋。你將加入行伍,背著槍拿起劍,帶著頭盔,掙很多榮譽,掙很少的錢,跨過高山,冒著寒冬和酷暑槍林彈雨前進。你要前進,為了勝利和榮譽。第一幕結束。

怎麽理解這個詠歎調呢,主體基調是,伯爵把凱魯比諾發配去參軍,是很令人憤怒的事情。凱魯比諾隻是個青春期的少年,就得服從貴族老爺的命令去打仗了,同時還是為了使費加羅感到挫折。這倆個原因使費加羅很惱怒,但是他的方式是用諷刺的語言,諷刺伯爵和貴族階級。費加羅在當理發師的時候就是個熟用雙關語的高手,所以這段歌詞明暗有兩個意思。凱魯比諾,你再也當不成花蝴蝶啦(因為貴族老爺發配你去參軍你就得去),你再也不能打扮得漂漂亮亮和女人鬼混啦(因為你因此得罪了貴族老爺),你將麵對的是嚴酷的軍隊生活,吃很多苦掙很少錢(伯爵很樂意看到這點)。同時,費加羅也給凱魯比諾做了這樣的思想工作,你既然不得不參軍,那你就隻能當個男子漢了。前路險阻,但是你要勝利。最後一句歌詞是Cherubino, alla vettoria,凱魯比諾,向著勝利。alla gloria為了榮譽(你的榮譽),Alla gloria militar為了軍隊的榮譽(貴族的榮譽-諷刺伯爵)。

這才是費加羅作為一個聰明人想要說的全部。

在表演上如何處理呢,想象自己麵向兩部分就可以了。麵對凱魯比諾的時候要按字麵意思去唱,我是在教育你,給你打氣,要你成長為男子漢。旋律中有許多滑音,所有的滑音和詼諧調都是麵對伯爵的,語氣做足,夠了不要再多,繼續回到字麵意思上。這樣唱出來才有兩麵性。

為什麽要強調基調呢?因為要一步把人物演到位是不可能的,這時候需要一步步來。先把主體情緒演好了,這詠歎調就可以聽了。然後再處理音樂中的細節,比如明譏暗諷,是通過詼諧調來完成的。如果不把基調鋪墊好,就去做滑音,戲謔,那整個詠歎調聽起來就歡快而滑頭的,好像費加羅在為凱盧比諾的參軍而高興似的。這就不對了。所以詠歎調的情緒基調非常重要。

古典主義歌劇的人物是相對淺薄的,這個時期對細膩的情感並不是很注重。但是莫紮特為什麽是大神,他在那個音樂家都跟風追著貴族跑的時代,已經開始關注小人物的世界了。上個世紀70年代,歌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解讀,整體表演趨勢是把所有的劇都朝浪漫主義後期調整,既是盡量表現出人物足夠多的情感,把臉譜人物真實化複雜化。這樣觀眾看起來,才不會有刻意的肢體表演和一板一眼走台步的感覺,這樣才會入戲。

以上。禁止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