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9)
2012 (107)
2015 (41)
2019 (1)
上午去了溫哥華聽力中心。上周五換電池的時候電池蓋掉下來了,這麽昂貴的東西哦,立馬打電話預約到這個周二(讚一下效率)。不能戴了怎麽辦呢?試試用手指 輕推到位,以後幾天一直小心翼翼的。想不到聽力中心的莎拉醫生看了笑了,這個電池蓋本來就是搭上去的,關照我以後要用磁棒工具換電池,不要用手指。其實是 我懶得堅持,最初換電池很規範的。
這樣在聽力中心兩分鍾就完事了,看看車票還有一個小時的有效期,就坐加拿大線兩站到耶魯鎮下,走走福溪的步行道讓重感冒兩個多禮拜的病後身子曬曬太陽。
每次(其實溫哥華每時每刻)看到心曠神怡的景色,就會感恩老公。很早就在博客中自曝過,我是52歲再婚移民到加拿大的。在國內,很少有男人會接受一個乳腺 癌術後的幸存者。來加拿大之前雖然在外企工作也走了很多歐洲國家,但走馬觀花遙看景色,與實實在在生活在西方國家完全不同感受。
老公是四十五年前從香港來的第一代移民,已經打下了還可以的經濟基礎,所以我來了以後把時間花在享受加拿大免費高中,各種社區活動,並學習了不少新愛好如 畫畫遊泳。據他說剛來時也很辛苦,從一名教師轉型到技術人員,讀大學期間還在餐館做過侍者,去農場摘過草莓。但是在我聽來很遙遠了,隻覺得晚年每年外出旅 遊很悠閑的。
覺得加拿大溫哥華好,就好想兒子媳婦也能過來。他們在上海有很不錯的職業,但是生活節奏特別緊張。兒子和我以前一樣工作狂,經常生病,經常偏頭痛。我每次回去探親就心疼不已他的身體。
2008年我做好了一切技術移民文件,隻要他們簽字即可。可是他們支支吾吾拿去後就再沒聲息了。我想放棄這個我人生最後的願望吧。
五年前兒子媳婦同意移民了,當然準備文件還是我的義務。前年夏天他們一家三口登陸了。我想從此他們可以過上無憂無慮的加國人悠閑生活了。
可是事實不是這樣。以前在論壇上看到新移民找工難,我想那不會發生在我兒子身上,他有幾個西方國家的工作經曆包括在加拿大,他英語好,他專業強。剛登陸的時候,我說住我家吧,反正兩個月你就會找到工作,到時再搬。
五口人擠在我們兩臥小公寓(再次感恩老公),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四個月,履曆透了無數,連麵試機會都沒有。我慌了,兒子家也去了別處租房。
幸好國內公司仍舊聘用他,兒子在加國隻肯找專業的工作,隻肯在大溫哥華。一年後,終於嚐到了失業的滋味。陰差陽錯,我遇到了一個新投資移民,需要一個總經理助理,職位好聽,薪水就另一回事。失業三個月的兒子開心地去了,結果兩三個月後,真的找到了與他國內同樣的專業工作。
但是這家以前被認為鐵飯碗的政府公司,兒子進去了,發現也是競爭很強的,居然也有裁員,上周居然全省裁了幾百人。BC省還算好的,安省同行業大公司據說要賣給私人了。
走步行道時一邊拍照一邊想著,走到了此條路線的盡頭。內海灣一邊是我家所有人從不涉足的卡西諾賭場。一邊是經常帶孫兒去的科學館。
我一向不敢拍人的,這次無意中拍到一些人,以前在我眼裏覺得加拿大人就是這樣生活的。以前我以為兒子家一登陸就可以悠閑地溜狗,
花點小錢買個橡皮艇玩玩;
戴上頭盔騎自行車運動運動;
或者至少隔天跑步鍛煉;
最最不花錢的就是陽光下隨地的日光浴,或者像我這樣坐長椅發呆。
多麽希望兒子能每天勻出半小時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但是,有人說,對於上班族來說,很奢侈。
幸好,我的孫兒非常享受這裏的生活教育,這個科學館我買了年票,三歲以下孩子免費,我不生病的時候,幾乎每周帶他來一次。
新移民真的都那麽辛苦嗎?
下麵文字和圖片取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