卉櫻果

退休後培育了諸多愛好卻無一精通的家庭主婦
個人資料
卉櫻果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上海之旅(2)娘家附近的猶太難民區

(2014-11-16 14:57:34) 下一個
小時候覺得提籃橋社區的建築對比強烈,卻沒有深究為什麽-有三十年代英國風格煤衛具全、暖氣管道的高大公寓(安國大樓),也有很破舊的地滾龍式的 貧民房(安國大樓對麵)。小學老師,一個很高雅的女士,住在滾地龍裏,現在想來她的身世一定不平凡。夏天雷雨,我按著規定的時間把收到的暑假作業給老師送 去,不小心在她家門口泥地上滑了一跤,全部本子保報銷了。

這是題外話。

隔兩條街是霍山路兒童公園,很小,我竟然在那裏迷路哭過。現在知道了,霍山公園上世紀三十年代是猶太人的公園。

上海之旅(2)娘家附近的猶太難民區

1933~1944 年間,上海提籃橋社區(以上海第一個監獄為主題的居民區)接受了三萬三千個猶太難民,當時中國駐奧地利領事何鳳山先生簽發了一千多分護照,讓他們在提 籃橋建屋建教堂建公園安居樂業。在世界上充滿對猶太人濫殺的時候,提籃橋區的善良居民與精明猶太人和睦相處。就當前來說,其他國家所有猶太人紀念地都是監 獄集中營和墓地,與殺戳、苦難、死亡有關;隻有提籃橋象征著生命、友誼與和平。 

這次回國,最主要的是每天步行十五分鍾去看望父母,帶著我的IPaD,漫步在充滿異國情調的街上,細細觀察曆史的遺跡。

 上海之旅(2)娘家附近的猶太難民區

這裏已經開發出一條猶太人尋根的旅遊線。

 上海之旅(2)娘家附近的猶太難民區

 我路過了曆史上猶太人的摩西會堂,1998年改為猶太難民民上海紀念館,是一幢可容納300人的三層紅磚建築。記得上世紀五十年代,這裏是街道性質的加工廠。六十年代後成為精神病防治所。 

上海之旅(2)娘家附近的猶太難民區

比較與門票不菲肅穆森嚴的紀念館,周圍的猶太式房子更有生活氣息。 可以想象八十年前的猶太人雖然逃亡國外,也不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們沒有自顧自地搭建簡易的滾地龍苟且偷生,而是正兒八經地建造了一大批猶太風格的三層紅磚樓房,有很深的門洞,寬敞的窗戶,圓筒大支柱。現在雖然擁擠不堪破舊失修,也可見當年的輝煌。

想象著當年猶太難民在這裏住著比周圍中國人舒適的多的聯體別墅,周日打扮的齊齊整整去教堂,帶著孩子去公園玩耍。又要感慨一下,有信仰的(不管什麽信仰)對生活的追求就是不一樣,即使在生命的低穀。不過也懷疑那些猶太難民或許非常有錢。

上海之旅(2)娘家附近的猶太難民區

上海之旅(2)娘家附近的猶太難民區

霍山公園和摩西會堂周圍住不下更多的猶太家庭了,於是他們開始向兩條街以外的空地蔓延,也就是我娘家安國大樓斜對麵的弄堂(現名承康裏),其實弄堂就是國外城市的聯體別墅。1949年後,猶太人陸續離境,把房子賤賣給中國人,我的一個親戚就是一根還是幾根金條買下的。經過“多生多好”的五十年代,這裏就顯得特別擁擠了。

上海之旅(2)娘家附近的猶太難民區

親戚家前幾年還盼著老房子拆遷,後來一紙通知,曆史遺跡要保留,就塗了外牆,裝了衛生設施。猶太弄堂繼續生存下去。

上海之旅(2)娘家附近的猶太難民區

在猶太人去摩西會堂做禮拜的時候,提籃橋居民們也建立了自己的寺廟。至今香火不斷。

上海之旅(2)娘家附近的猶太難民區

 點這裏給我倆的畫和照片加加分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fnsrlillian 回複 悄悄話 太親切了。我有個阿姨就住提籃橋,也是這紅色洋房。樓梯特寬。
純梅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美文,讓我想起從前曾來過這裏,這次回上海,一定去看看那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