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9)
2012 (107)
2015 (41)
2019 (1)
小茜和大多數CBC(Canada bornChinese)孩子一樣,外出一口流利的溫哥華口音英語,在家一口尚過得去的國語;有時中文單詞一下子跟不上,就插入英語表達。但是,讀到小學三年級後,小茜幹脆就用英語和媽媽的國語對話。
小茜媽媽有點著急,我們雖然移民了,畢竟還是龍的傳人。中國是我們的母親國,第二代移民就忘了母語了?加拿大推崇多元文化,俺可不能把曆史悠久的中國語言這塊馬賽克給退色了。
小茜媽媽把女兒送進周末國語班。老師來自北京,一開腔就是標準的京片子。
母親節就要到了,國語班老師發下了一張 Handout, 那是一首詩歌:“媽媽的愛”:
“有一個很熱的夜晚,
我在夢中醒來,
媽媽正在給我扇著扇子,
汗水卻濕透了她的衣裳。
啊,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
有一個很涼很涼的雨天,
媽媽到學校接我,
一把傘遮住了我的頭頂,
雨水卻打在媽媽身上。
啊!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
有一回我打破了花瓶,
又對媽媽說了謊,
媽媽的批評叫我臉紅,
我不敢看她的眼睛。
啊!媽媽的愛,是責備的目光”
課堂上,老師要學生歸納媽媽的愛是什麽,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遮雨的傘,責備的目光。
老師要求學生回家後有表情的朗誦。想想自己媽媽的愛還表現在哪裏,模仿Handout 的詩寫一首,獻給自己的媽媽。
小茜回家對著媽媽抑揚頓挫地讀了Handout的詩歌,正巧我也在她家,我倆聽了感動的不得了。
然後,小茜頓了一下- 嗯,下麵朗誦我的模仿詩- 我的媽媽的愛。小茜一字一句讀得認真:
“有一次我和媽媽都想大便,
媽媽讓我先大,
要知道,我大便比誰都慢。
啊!媽媽的愛,是那久久的等待。
有一回我發燒了,
本拿比醫院急診排隊很長,
媽媽想插隊,竟然緊張到出汗。
啊!媽媽的愛,是臉上大把的水珠。”
我和她媽媽早就憋不住地悶笑,等到小茜話音一落,我和她媽媽都笑翻了。笑過之後,小茜媽媽一把把女兒攬在懷裏,眼圈有點紅。我聲情並茂地加了一句:“啊!媽媽的愛,是欲落的雨滴!”
小茜媽媽說:“翻遍英語字典,竟然找不到與我們中文“孝敬”和“孝順”所對應的單詞。人家對父母就是一個respect(尊重),其它沒了。讓孩子讀國語,不僅僅在語言方麵有收獲,對繼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也很有幫助。”
征得她倆同意,母親節獻上這段趣事,祝天下母親個個快樂!天下兒女個個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