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在許多國際大都市,似乎都與貧困接壤。早在二十多年前,上海就有這樣的說法: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嫁到溫哥華之前,一位女友神秘兮兮地說,隻要得知我未婚夫住在溫哥華哪個區域,即可猜測到他的經濟實力如何。當時自己很不以為然,一則還依舊崇尚精神的愛情,二則不相信區域與個人經濟的必然聯係。上海靜安寺算黃金地段了吧,賓館辦公樓林立一派繁華,可那裏也有不少破舊待拆危汲汲的老房子。都說閘北區下隻角,棚戶區推倒重建後的小區不要太漂亮哦,動撤上萬元一平房,直逼溫哥華的公寓房價。
可是來到溫哥華之後,發現有些同胞對區域的劃分特敏感。就說那時在新移民英語培訓班的同學安妮吧,因為大家都來自上海且住溫哥華東區的同一條街,一起坐天車上學下課回家,聊得很不錯的。可是自從去年她家租約到期,搬到凱斯蘭諾海灘附近租了城市屋後,說起溫東語氣就不同了,每每會說:你們那裏,噢吆,勿要太亂糟糟哦。阿拉疙瘩(滬語:我們這裏),就是不一樣,晚上出去散散步也比你們那裏也舒心多。至於另一個住在溫西的熟人,得知我家住溫東後,狐疑地問:“你們那個地段安全嗎?我可從來沒去過。”聽似好心,卻讓人心口堵得慌。
攀比是我們的特點之一,比房子的大小,比地段的高貴,比車子的牌子,比孩子的出息。這個特點也移民進入了加拿大。既然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從此偶對那些少數以租/住西區為尊的熟人、朋友也就敬而遠之了。有種說法,半桶水晃得很。其實,真正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的人寧願關心慈善事業或上天玩直升飛機或下海飆遊艇也不炫耀的。
仔細看看自己住的溫東,其實也有不少便利之處呢。首先房價相對比較低,無論是買還是租,這是偶等工薪階層最受益的一項指標。其次買菜方便,尤其中國菜,步行十分鍾之內就有數家華人超市,可保持我們“民以食為天”的優良傳統。還有不少廣東茶樓提供諸多點心,拔高點說,豐富了溫哥華多元飲食文化。說到交通,以我家附近為例,那更是不可輕視的優點,走到天車站五分鍾,公車有N多條線路。自駕車停泊在公寓的地下車庫,下雪天無需鏟雪,一溜煙地就開到地麵,出行要多方便就多方便。五分鍾步行路就是社區活動中心,其設施和尊貴的西區一樣完善,由於東區來自世界各地的居民多,文化更加多元,活動也更加多彩。
從家裏陽台看出去,西邊略見那種混混沌沌的半圓的山,沒有一座奇峰;南麵小坡上滿是獨立屋,沒有一座豪宅,很平均主義很共產主義的。這麽說,並非以家住溫東而炫耀,隻是覺得,實在不必自卑,坦然生活就是了。
點這裏,來塗鴉畫廊看一看!
卉櫻果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