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吃”的一方大張旗鼓理直氣壯:“阿拉鈔票才(全)是吃光額,吃光好,吃在肚皮裏,才是自家的”。結束了還不忘貶一下主“穿”的:“穿在身上給人家看,嘸啥意思。”
主“穿”的不聲辯什麽,隻是穿出來給大家看。不是那種買來的衣服。成衣店的東西樣式千篇一律、顏色隻有數得清的幾種。手巧的女孩女人,從布店扯來料子,給襯衫鑲條花邊,褲腳小個半寸,效果立馬就不一樣了。我有個女同事,連“風雪大衣”也敢做。一家人外出從頭到腳光光鮮鮮,賺回頭率也是一種榮耀的滿足。
穿的支出比重大了,吃的方麵當然少些內容了。不過關起門來的事,有時候也會暴露,那些對你穿著鮮亮心存嫉妒的鄰居,會猛不丁推門進來看看(那時候還沒買房呢,鄰居比現在的親人關係還隨便):“夜到(晚上)吃啥啦?噢喲!嘎(這麽)節省啊?”
我這人五個手指結結骨骨,不會幹細活,踩下縫紉機,要斷幾次線。年輕時候想穿好看點的,店裏隻有藍色軍草綠。“文化大革命”結束,服裝彩色多了,我卻在價格牌前怯步。1977年我結婚時,姑媽送了30元紅包,那時不算少了。我咬咬牙,再貼上5元,買了件毛的確良料子的春秋衣:一件上裝就占了全部月薪。
一九八七年我第一次公派出國,最開心的是,發了五百元的服裝費。
那個周末,我懷裏揣著飛來的橫財,走路都蹬蹬有力。到底是橫財,用起來一點不心疼。上午,我從南京路這頭逛到那頭,下午從淮海路那頭逛到這頭。上燈時分,背著幾大包衣服精疲力竭地擠公車。到家已經等著一房間的人了,三個妹妹三個妹夫,七嘴八舌地要看我的新衣服。
我把各式羊毛衫、襯衫、套裙、長褲、上裝、大衣一件一件放在床上。二妹夫叫著老婆的昵稱催著她試裝。二妹臉一側:“不要!又不是我的。”二妹夫拍胸脯保證:“等我發財了,一定給你買更好看的。”不要說,他後來還真的做到了。
我們四個姐妹個頭身材差不多,一個個試下來,每個老公都說自己老婆穿得最好看。
我清楚地記得,出國日期是十一月二日,那個年代溫室效應對地球懲罰尚在醞釀之中,也沒有暖冬。天冷得要命,我硬著頭皮瑟瑟發抖地穿上那出口轉內銷、美麗凍人的鑲檳套裙。到了機場一看,男同事們個個西裝革履,這也是當時公派出國的風景之一。
飛機起飛後,在東京意外停留,有驚無險查了引擎。我們在舊金山過夜轉機,經過20多個小時,終於輾轉到了芝加哥。美國公司老板帶著兩個人來接機,一個個握手,握到我的時候,讚了一句話,其中有“Smart” 和“Elegant”,翻譯在一旁解釋:那是誇你的穿著。言下之意,我也理解。
第二天去公司上班,老板先把我們帶到一個大磅秤前,讓全體人員站上去,磅個總數。我們問為什麽,老板說,這是他們衡量公司對我們招待周到與否的一個指標。
當時出國津貼每人每天八美元,但是大家早就打好小算盤在2個月內省下240美元買個18寸的鬆下彩電回家,也就是近一半的補貼。住的方麵沒法再省了,我們租下三臥室公寓式,兩人合住一個臥室。要省,隻能在吃的上麵省。
午餐,公司老板說由他們請客了——漢堡包、肯德基、香腸、熱狗、火腿腸……我們都是第一次吃西式快餐,除了不喜歡那帶黃色的芥末,別的都覺得好吃的不得了。
晚餐自己打理,去超市買最便宜的蔬菜、雞蛋,香蕉,雞腿。為了那個彩電,我們恨不得把一個銅板掰成兩半花。回到公寓輪流秀廚藝。我是全家出名、全廠出名不會烹調的女人,就負責洗碗。雖然洋雞蛋、白萊克雞腿味道差,但那時在中國的人們如果想吃還需要配額給呢。吃的時候,倒出從中國帶來的榨菜和鹹菜罐頭,秀味可餐,我們個個放開肚子吃,不吃到打嗝不放下筷子。臨睡前再喝一大杯牛奶或果汁,那是物業免費提供的。
周末,公司不少工程師自告奮勇帶我們外出,記得有個工程師興致勃勃地駕車去森林小路,我們幾個眉頭揪著:那是鄉下,我們要看摩天大樓哦!午飯時候,那工程師以為他駕車陪我們,我們會饋贈免費午餐,總不能讓他一人請我們六個吧。這樣,在等菜時有點僵局。隨即工程師給公司老板電話請示,回到餐桌宣布:“老板請客。”真是人窮氣短,我們幾個一下子“Yeah”了出聲。
兩個月過得飛快,聖誕前夕,技術培訓結束,每人領了證書領了禮物,雙方的頭頭說了互相感謝的話。然後,老板要我們再到那個大磅秤上站一站,並驕傲地宣布:“祝賀!你們六人兩個月總共重了四十八磅!”我們麵麵相覷,不敢相信,因為我們六個人沒有一個可與“胖”字沾邊的,那四十八磅肉在哪裏呢?
回中國後,我們都忙著產品開發,一年後正式投產。正當我準備舒口氣時,突然發覺中國已經天翻地覆地變化了。肉類魚類隨便供應了,我捏著那沒用了的肉票魚票肥皂票布票,不知道怎麽安排工資開支了,本來很簡單,把那些票用完,多下5元可以存銀行。吃穿那時占了80%的工資開支。
再後來,吃的穿的在各自的範圍內開始競爭,降價、爭取用戶,得益的是老百姓。隻要不追求名牌,幾乎人人都可以穿得體麵,個個都能吃飽吃好。那些服裝小店、皮鞋店每天掛著“下月拆除,跳樓價”。
家庭中的開支開始向旅遊傾斜,向教育傾斜,向醫療傾斜,後來,最大的一塊向房產還貸傾斜。
有個衡量國家富裕與否的數據,叫GNP還是GDP,我也不太清楚,聽說計算過程比較複雜。但是,我以為,一個國家不管是GNP還是GDP再高,如果百姓在開門七件事上開支要占去工資的50%以上,那麽就反映了政策有一定的問題。吃飽,穿暖,應該是和諧社會中老百姓最起碼的生存條件。
從前年開始,中國的豬肉豆製品肥皂草紙漲價,官方承認幅度達30%到45%。本來說肉類臨時漲價,今年不甘寂寞又拉上了蔬菜。我兒子媳婦那一代人,一點也沒有什麽抱怨,他們小區的論壇都是金領銀領白領,還常常發動一起“腐敗”(聚餐)。而退休的親友們,一通電話就是感慨,這樣的漲價幅度讓我們怎麽過?尤其我小妹,夫婦倆工資加起來3000多人民幣,孩子上大學,每年學費書費學校住宿飯菜費兩三萬,看著豬肉漲了一倍,她問,我們該吃什麽?還是應該像三年自然災害那樣不吃什麽了?
我說:“勒緊褲帶,穿得好看點吧!”
後記:上篇擱筆後不久,看到世界銀行的一個數據:米價較2001年漲了5倍,創曆史新高。西方媒體預言,米荒將引爆33個國家動蕩。看來米荒已是全球關注的問題,不是一個特定國家特定政策的原因。
據聯合國秘書長分析,糧食的上漲與石油價格、運輸成本、溫室效應有關。最近秘書長已經敦促國際社會立即采取措施,確保世界糧食安全。我們就看看吧,會有怎樣的結果。
點這裏,來塗鴉畫廊看一看!